1933年,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以“拯救经济”为名,强行没收民众手中的黄金,并将私人持有黄金定为非法。
这段荒诞的历史,一是告诉你,今天川普和他的小弟们对关税干的那些事,没什么新鲜,也不够狂野。比起历史上那些将美国送上世界第一大国宝座的风云人物,他还根本不入流。
二是向你揭示了黄金在人类文明中超越物质的终极象征意义:
黄金,既可以是一种财富的终极载体,也可以是一面折射人性贪婪与恐惧的镜子。
这不,近百年后的今天,黄金再一次成为全球无数人的“精神信仰”。
今年初,当国际金价冲破3000美元大关的预言甚嚣尘上,无数人涌入金店、银行,甚至凌晨排队抢购金条。
然而,3月末的急跌,又让许多人账户中的数字瞬间蒸发。
一位深圳的客户在视频会议的间隙,对我苦笑着说:“都说黄金避险,怎么我刚买两天就跌了这么多?都说股市是赌场,这金市更简单粗暴,简直就是比大小!”
我想他应该忘了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那句名言:
“在资本市场,当理发师都开始给你股票建议时,就该警惕了。”
而今天,可能连你家楼下那个收废品的大妈,都知道跟人说一句:买黄金吧。
01要回答黄金是否值得投资,首先要撕开它的身份标签。
公元前6世纪,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铸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金币,自此黄金成为跨文明的硬通货。
但讽刺的是,黄金本身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它不能吃、不能穿,工业用途仅占年需求的10%。
它的价值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共识之上。
正如凯恩斯所言:“黄金是野蛮的遗迹。”
然而,这种“无知的共识”在经济低迷的动荡时期,能展现出惊人的爆发性和传染性。
2024年,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超1200吨,创55年新高。
中国、印度民众的购金狂热,更将金饰消费推至历史峰值。
这种集体行为背后,是对法定货币体系的不信任,是一种“乱世藏金”的本能反应。
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开始,黄金定价的核心逻辑,始终绕不开美元实际利率。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崩溃,并标志着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关系结束,但美元对黄金价格的影响依然很大,美元的强弱通常会影响黄金的价格走势。
理论上,当美元加息、美债收益率上升时,无息资产黄金应该下跌。
但2022年以来的市场却上演了“背离的剧本”——美联储暴力加息至5.25%,金价反而逆势上涨27%。
这背后是更深层的恐惧:俄乌冲突、美国债务危机、去美元化浪潮……
当人们对纸币体系的信心动摇时,黄金成了最后的“诺亚方舟”。
但问题是,这种“避险溢价”极不稳定。最近的急跌正是例证。
当美联储释放“可能推迟降息”信号时,金价单日暴跌5%,无数跟风者被套牢。
黄金的“安全港湾”属性,在流动性危机面前不堪一击。
02普通人投资黄金有三大认知陷阱。
在与数十位企业老板和创业者的对话中,我发现三个致命误区正在吞掉更多普通人的财富。
第一个认知陷阱,就是把金饰当投资。
之前看新闻,杭州一位白领李女士,在品牌金店花8万元购入金镯,金价上涨后试图变现,却被告知回收价需扣除每克15元工费,最后她实际上亏损了12%。
这种饰物化的黄金投资,风险极大。
不论是品牌溢价、工费损耗,还是流动性差,都可以让金饰成为最差的“投资品”。
第二个认知陷阱,是用杠杆炒金。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通往个人财务深渊的“捷径”。
一位广州投资者通过某平台以100倍杠杆做多黄金,金价波动2%他便爆仓出局。
这类惨剧证实了现货黄金交易的黑暗面:欲望让你高杠杆放大风险。加上平台跑路、隐性费用等你很容易忽略的风险。
所以当普通人试图用“黄金魔术”对抗市场时,往往会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第三个认知陷阱,是盲目信仰“黄金永恒”
事实的真相,往往和你的直觉相反。
1971年至今,黄金年化收益率仅4.7%,远低于美股的10.2%。
更讽刺的是,若在1980年高点买入黄金,需等到28年后的2008年才能解套。
黄金的“保值”功能,在长周期中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03其实黄金真正对普通人有用的地方,不是投资,而是保险。
对普通人而言,与其纠结“黄金是否值得投资”,不如重新定义它的功能边界。
黄金的本质是一种“危机期权”
桥水基金达里奥的“全天候策略”中,黄金占比5%-10%,作用是对冲“货币体系崩溃”这类尾部风险。
这种对黄金的投资逻辑对普通人同样适用:用少量资金购买“灾难保险”,而并不是指望它创造超额收益。
而且,很多时候黄金这种保险属性也不一定经常能体现出来。
事实上,现金购买力以每年4%的速度蒸发时,黄金的“抗通胀”属性才真正凸显。
但此时你还要注意:黄金保的是“购买力”,而非“绝对财富”。当金价上涨时,可能只是钱“毛”得更快,而非你变得更富有。
对中小企业主和创业者而言,持有少量实物黄金(如银行金条)可作为紧急融资的抵押物。这种“极端情境下的流动性”,才是黄金对企业主的真正价值。
除此之外,任何时候购入黄金,对你的事业成功和财富增值来说,都没有什么更大帮助。
04那么,普通人对待黄金,到底该不该买,以及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我送你一句话:在不确定的世界,守住确定性的自己。
回望历史,不论是贵金属,还是硬通货,从未真正保护过任何人。
古罗马的黄金未能阻止帝国崩塌,大宋王朝的银库也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
真正的“避险资产”,从来不是某种稀缺的金属,而是人的认知与心性。
对于中小企业主和个人创业者,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想买黄金,可以用你10%的流动资金购买一份“危机保险。剩下的90%,还是务必要投入到你的团队、产品与客户价值中。
毕竟,黄金不会创造用户,不会创新技术,更不会让你的企业穿越时间的周期。
黄金更像一艘救生艇,在巨大灾难来临时,重要时刻能救命,但若把全部精力用来打造救生艇,你的船注定到不了星辰大海。
你可以握紧你手中的金条,但更要握紧那些真正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事物。
毕竟,当千年后的人类回望我们这个时代,值得放进博物馆的绝不会是某块黄金,而是一行改变世界的代码,一条颠覆行业的创新。
这才是让创业者创造商业历史的“真正的硬通货”。
—END—
作者简介:天真一笑,资深营销人,10万+爆款文案创作导师,知胜咨询创始人。曾服务过50+世界500强企业的创意营销,并帮助100+中小企业及创业者从0到1走上品牌轨道。寻找生意解药,就问天真一笑。有问题咨询作者,请后台私信联系。
关注我,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