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竞速12分钟,这个“国家队”再度刷新记录

老安的记事本 2025-04-13 20:14:37

“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2月初,陆先生手捧锦旗,声音哽咽地对宝安中医院(集团)心血管病科医护团队说,两周前的“生死一线”对于陆先生来说仍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1月25日12:29分,随着喧闹声渐起,宝安中医院(集团)急诊科诊室的大门被猛然撞开,“医生!我胸口像压了千斤顶... ...”话音未落,56岁的陆先生便栽倒在地,丧失意识,呼之不应,口唇青紫。

急诊科医生立即上前查看并将陆先生转移至急诊抢救室,同时联系心血管病科会诊。

刺耳的心电监护仪报警声,像是催促医护团队不断加速的“哨音”,血压断崖式下跌、5分钟内连续2次电击除颤、心电图呈“多导联ST段抬高”... ...无疑都在显示着陆先生病情的危急,时间就是生命!

“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心血管病科曾志聪主任现场会诊发现,陆先生心脏前壁出现大面积梗死预兆,必须立即进行介入手术。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以最快速度到达导管室,开展一场“生死较量”。

导管室里,造影屏幕清晰地显示出陆先生前降支血管近端 99% 闭塞,仅剩下如发丝般纤细的一丝血流。这根血管,可是心脏供血的 “生命线”,一旦完全堵塞,后果不堪设想。

无影灯下,曾志聪主任手持 0.014 英寸的合金导丝,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手中精密仪器在冠脉内小心翼翼穿行,每前进一毫米,都仿佛在与死神拔河。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关乎生死。从陆先生进入导管室,到导丝成功通过病变部位恢复血流,仅仅用时 12 分钟!当支架在血管内精准撑开的那一刻,监护仪上原本杂乱无章、上蹿下跳的心电图,逐渐恢复了平稳的节律,陆先生生命体征开始趋于稳定,他终于从鬼门关前被拉了回来。

“每延迟1分钟,就有200万个心肌细胞死亡。”心血管病科曾志聪主任在抢救后介绍道。从患者倒地到血管开通期间的90分钟是介入治疗的黄金时间,宝安中医院(集团)心血管病科通过娴熟的技术和团队间默契配合,一次次地刷新了D-to-W(入医院门-导丝通过恢复血流)最短时间,为医院胸痛中心的绿色急救通道不断“提速”。

宝安中医院(集团)以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心血管病科为主导科室,融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组建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致力于构建社区-社康-医院高速救治模式,通过选派专业急诊急救医师组建急救知识导师团队,深入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常态化巡回开展心肺复苏术等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整合院内多学科医疗资源,实行“三分钟响应,全流程主导”的急救机制,有效地为心脏骤停及急性胸痛患者搭建起救命的“高速路”。

宝安中医院(集团)胸痛中心先后获批广东省胸痛中心和国家级胸痛中心,2024年累计收治150余例急性胸痛患者,平均D-to-W时间压缩至65分钟,较国家标准提速27%。

其主导科室心血管病科更是成功创建为深圳市首家中医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通过运动训练、中医适宜技术护理、中药调理、心理调整、饮食和用药指导、心肺运动测试等方法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实现从救治到康复,全方位保障心脏健康。

胸骨后疼痛>15分钟疼痛放射至左臂/下颌伴有冷汗、呼吸困难、濒死感等症状

如果身边的家人或亲友出现以上症状建议:

让患者立即静坐/静卧,保持呼吸通畅立即拨打120,通话时声明“胸痛”,启动绿色通道如出现昏倒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您未经过CPR培训,只需提供单纯按压。

部位:胸部中央(两乳房之间)要求:快速、用力按压,快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手法:两肘关节伸直,双手重叠,按压时,完全依靠抢救者的臂力和体重有节律地向脊椎方向垂直下压后突然放松(注意:按压过程中手掌腕处不能离开患者皮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