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尿酸高,体内浊瘀痹阻,国医大师朱良春,命名为“浊瘀痹”

小春的记事本 2025-04-26 04:00:43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2033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分享国医大师给痛风命名为“浊瘀痹”的原因和道理。

西医里的痛风,指的是因为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尿酸生成过多或/和你肾脏排泄尿酸功能下降导致的血尿酸升高促使尿酸盐结晶沉淀在关节和附近组织,并和软组织摩擦,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出现关节肌肤红肿热痛的炎症,所以还称为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眼里的痛风,始于金元时期李东垣、朱丹溪,指的是中医广义上的历节或痹,

痛风作为疾病名称是由朱丹溪命名的。。

结合痛风的人群特点和症状表现,痛风常以中老年人、形体丰腴,饮食长期辛辣肥甘厚味,频繁喝酒,这样的人在痛风里占很大比例。

痛风疾病属于阴病,行于阴也,常在夜半发作或加重。

痛风时间越久,痛风石的可能性越大,严重的甚至会破溃流脂。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痛风的核心病机

为湿浊内生,湿浊瘀滞经脉,而不是感受外邪侵袭。当然外邪侵袭可以作为痛风发作的诱因。

痛风患者,多属于形体肥胖,丰腴,属于痰湿体质多,生活饮食还太喜欢喝酒、喜欢肥甘厚味,这样时间长了,会让脏腑功能下降,升清降浊失权,痰湿不能随气机气血泄化到体外,而蓄积在体内,和血相合微浊瘀。浊瘀滞留经脉,蓄积关节导致骨节肿痛、畸形,甚至破溃流脂。

如如果浊瘀久聚为浊毒,损伤脾肾,出现初期的腰痛、尿血,久之则三焦壅闭而称为阴阳气血都虚的关格严重疾病,也就是痛风性肾衰竭的合并症。

总之,上述痛风关节,痛风性肾病都是体内浊瘀痹阻释然,而不是外界风邪侵袭所致,也不是外感寒湿形成,都是内生浊瘀。

所以国医大师朱良春,将痛风疾病命名为“浊瘀痹”,还是比较符合其病机特征的。

这一独到的见解,收到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医认同,为中医进一步探究痛风提供了更明确和深一步的理论支持。

但是,痛风虽然是浊瘀毒结,和脾肾二脏的清浊代谢密切相关,治疗则应恪守“泄化浊瘀”的原则,还要贯穿疾病调理的始终,并适时健脾益肾,唯有这样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逆转痛风。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0年第9期《新中医杂志》田华等文章《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0 阅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