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量跻身“山东省中游”,滨州市面临的难度有多大?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4-12-07 05:26:56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山东省,滨州市的经济体量是何“段位”?

提及这个问题,“相对靠后”、“十名开外”,仍是滨州现阶段的遭遇。

以2024年前三季度的GDP情况为例,滨州市2360.5亿元的体量只能位列第13位,仅高于聊城、日照、枣庄。

对于这种表现,不少网友觉得很不满意的同时也非常希望滨州能够实现进位,虽说跻身头部阵营尚不现实,但跻身全省中游为何也难以做到呢?滨州就拿不出位列全省中游的经济体量吗?

在主观意愿上,滨州的经济体量能跻身全省中游固然是好事,但从现阶段的客观情况来看,滨州市着实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经济体量跻身全省中游,滨州市有多难?

一、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但转化不出可观的工业增加值

在山东,滨州是工业体量相对靠前的,以2023年的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情况为例,滨州市9473.27亿元的体量可位列全省第5位,仅次于青岛、潍坊、东营、烟台。

可能有网友会说,工业营收这么高,为什么全年的GDP才3000多亿?为什么GDP这么靠后?

因为GDP计算的不是总产值、也不是营收,而是增加值,它是结合产值、利润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方式转化而来,其数值远小于总产值或营收。例如一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是5000亿元,那么转化出的工业增加值可能只有1000亿元-1500亿元,即贡献了1000亿元—1500亿元的GDP。

那么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滨州的工业贡献了多少GDP?

在今年前三季度,滨州的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0.97亿元,由于建筑业增加值是102.29亿元,所以工业增加值(规上+规下)约是888.68亿元。

再结合三季度7532.51亿元的规上工业营收来看,增加值的转化率实在太低了。

为什么滨州庞大的工业体量转化不出可观的工业增加值?

产业结构以及支柱产业的增加值空间是主因

分行业来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滨州工业营收规模前3位的行业,三者合计的营收占比全市的62.1%!

而三者又皆为高能耗行业,生产出的产品只相当于下游深加工企业的原料,利润相对不高。其次,受自身所需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影响较大,一旦价格上涨,则高能耗行业的利润就会受到压缩。

反观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增加值较高的行业,滨州尚未形成可观的规模,营收甚至不及金属、电力等支柱产业的零头,即便利润率相对更高,但基数太低同样对GDP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人口数量在全省16市中并不占优

人口是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最根本前提,假如一个地区拥有相对庞大的人口数量,即使当地纳入GDP统计范围的产业规模相对不大,那起码经济体量也不会相对太低,无非是人均指标会被严重拉低。

但放眼山东省来看,滨州恰恰是全省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地级市。截至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为390.41万,是全省为数不多低于400万人口的地级市。

在本就是人口大省,且人口大市扎堆的山东省,滨州市仅依靠390.41万的常住人口规模来实现在山东省内颇有竞争力的经济体量着实不容易,因为人口数量虽然决定不了工业的体量,但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特别是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生活型服务业(服务于居民端)的发展。

0 阅读:0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