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救灾时,范晓光将军大怒:谁再把记者放上来,就把谁扔水里去

乐珍与趣事 2025-04-27 18:01:14

2008年5月,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紫坪铺水库因为距离震中仅20公里也受到了影响,如大坝出现多处裂缝,水位监测系统瘫痪,泄洪闸门无法正常开启等。

因为大坝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了成都平原20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范晓光中将十分重视,连夜组建临时指挥部,又召集水文专家团队,星夜出发,投入到排险行动中。

彼时,水库的水位正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上涨,溃坝风险急剧升高,又因有余震不断,还遭遇了暴雨倾盆的恶劣天气,情况就更加不妙。范晓光将军自然心情不佳。

但最令范晓光大为光火的是,就在他们各司其职,积极排险时,竟有数十家媒体记者为了能够报道第一现场,不顾他们拉起的警戒线,一再干扰他们的救灾行动,甚至不顾阻拦闯进核心区。

这些作为都让范晓光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大怒着对身边的官兵们下达指示:“谁再把记者放上来,就把谁扔到水里!”

此言让现场官兵噤若寒蝉,后因记者有意引导舆论,而在民间引起广泛讨论。

范晓光是1945年生人,随母姓范,因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得名“晓光”,意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范晓光的父亲王平有着很大的知名度。其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立下赫赫功勋,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出身将门,范晓光受家庭影响,自小也萌生了参军报国的想法。不同的是,范晓光很有原则和远见,始终认为“靠自身奋斗才是真本事”,也就拒绝依赖父辈光环,从基层炮兵学员当起,一步步成长为了成都军区的副司令,2005年晋升中将军衔,成为了家族第二代将星。

生活上,范晓光出乎意料地有着温和的脾气,但事关工作时,他却是果断坚毅。

范晓光的一大功绩,是他在汶川地震期间,面对成都军区主力部队分散各地执行任务,仅剩6000兵力远无法应对如此规模的灾难的困境时,当机立断下达“全省民兵总动员”的指令,短短时间内就召集了十万民兵预备役,迅速填补了救援力量的缺口。

当他率领民兵队首批抵达灾区,打通了生命通道,指挥群众包括伤员转移时,他们也尽最大可能地拯救了多数群众的生命。

范晓光将群众的安危置于首位,连续几十天奋战在一线,饮食、睡眠和安危都无法得到保障,期间还因距离震中最近的大型水库——紫坪铺水库大坝受损,为了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立即开展了一场水库大坝除险保卫战。

要知道,紫坪铺水库高出成都市约300米,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在余震不断、暴雨倾盆的恶劣环境下,范晓光命工兵部队抢修泄洪通道,让直升机编队空运重型机械,又安排水文专家团队正进行24小时监测。

就在他们为整个西南地区的安全而拼命除险时,数十家媒体记者突破外围警戒线,或为获取全景画面冒险攀爬危岩导致了落石险情,或使用闪光灯拍摄引发官兵误判险情,或为博取流量,不断干扰官兵行动,反复追问敏感问题。

这些都挑战着范晓光的忍耐极限,让他在忍无可忍之下公开放了狠话,却很快遭到一些媒体记者的责问。对方也有理有据,称公众对救灾进展具有知情权,他们必须要保障这种知情权。

好在很快就有相关部门介入处理矛盾。在国务院新闻办协调下,军方与宣传部门建立起“嵌入式”报道机制,由每家媒体指定一名记者,经安全培训后佩戴特殊标识进入核心区,宣传部门也会设立统一信息发布平台,每小时更新抢险进展,但对敏感区域采取延时报道策略,采访需提前预约。

这样一来,军方和媒体记者的冲突也得到化解,双方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军地媒体协作机制在后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紫坪铺水库大坝除险记》

0 阅读:13

乐珍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