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某建筑工人签署8万元工伤赔偿协议,后经法院认定赔偿额仅为法定标准的35%,最终判决协议无效并补足23万元。
本文结合《民法典》《工伤保险条例》,详解私了协议效力认定规则。
一、场景难题:私了协议为何被推翻?真实案例:
杭州李某在工地摔伤致九级伤残,与包工头签订15万元赔偿协议(法定应赔43万元)。半年后李某申请劳动仲裁,法院以“显失公平”撤销协议,判决补足28万元差额。
私了协议三大风险:
1️⃣ 赔偿不足法定70%:九级伤残私了金额低于30万元可能无效
2️⃣ 关键条款缺失:未包含后续医疗费、伤残津贴等长期权益
3️⃣ 签字程序瑕疵:伤情未稳定时签署、无第三方见证
二、法律与实务分析:协议效力认定标准⚖️三大法定无效情形劳动仲裁:工伤认定后1年内
协议撤销:知道显失公平情形1年内
强制执行:判决生效后2年内
原告:王某
被告:XX建筑公司
诉讼请求:撤销2023年X月X日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
事实与理由:
1. 协议签订时伤残等级未最终确定(原诊断vs现鉴定)
2. 赔偿总额12万仅为法定标准(34万)的35%
3. 公司隐瞒工伤保险参保情况
步骤4:选择三类维权路径Q:协议已履行完毕还能撤销吗?
✅ 可以!但需在知道权益受损1年内提出。
Q:单位拒绝配合工伤认定怎么办?
劳动者可自行申请:
准备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书
向人社局提交认定申请
30日内未答复可提起行政诉讼
Q:私了后伤情恶化能否追加赔偿?
两种情形支持追加:
协议明确排除后续治疗责任
新发现与工伤相关的并发症
2024年工伤私了案件数据(来源:人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