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应用无人艇打击俄黑海舰队的案例令对岸“茅塞顿开”,他们仿佛找到了对抗我登陆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妄想螳螂挡车,未来渡海登岛作战中,登陆船团可能将面临来自于空中、海上、水下多重威胁,其中,来自无人作战平台的威胁尤其巨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前设计应对策略。

乌克兰应用无人艇打击俄黑海舰队的案例给对岸极大启发
一、 渡海登岛中敌方无人作战平台的威胁分析
渡海登岛中,在海峡两端以海军护航编队为主体、海峡上空以空军护航力量为主体“砌墙筑盖”,保证海峡中渡海登陆船团安全和顺利登陆的作战构想源于近80年前的诺曼底登陆,对于我方,登陆船团的安全是我方防御作战重点,对于敌方,攻击我登陆船团是其作战核心,威胁来自于多维全域,而作为威胁我登陆船团安全的敌方无人作战平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无人机、无人艇和无人水下水下潜航器:

诺曼底登陆构想影响了此后近 80年登陆作战基本作战构想
1. 无人机威胁
无人机威胁一定程度来自于大中型无人机,如美国防部近期已经授权向对岸进行4架MQ-9B无人机的出售,该型无人机主要可以提高对岸对于周边海域的监视能力,为研判我方意图提供战略预警能力,必要时候挂载各式空地导弹,可以对我登陆兵力构成直接威胁,对岸自己研发的腾云II无人机也属于此类无人机,未来美制MQ-9B负责高空监视和侦察任务,而腾云II将用于中低空任务。由于此类无人机航速慢且无隐身能力,加上我对海峡周边防空能力优势,很容易被我防空火力击落。

MQ-9B无人机
真正威胁来自于中小型无人机,此类无人机可能是制式装备,也可能是战时紧急采购改装的大批量商用无人机,由于中小型无人机一般尺寸较小,雷达散射面积小,很难被搜索雷达探测到,且目前海军防空武器主要针对中大型飞行器,对于“低慢小”目标的识别、跟踪、打击能力有限,因此,此类中小型无人机如针对登陆船团发起“蜂群式”自杀攻击,很难保证防御中百密而无一疏,只要出现了防空漏洞,后果难以预测。

中小型无人机是真正的威胁
2. 无人艇威胁
俄乌冲突让对岸意识到了无人艇的作战价值,已经开始了研发无人艇的计划。据报道,对岸“中科院”2024年将在无人遥控靶船基础上,研制“无人攻击艇”,如研制顺利,对岸陆军将以“无人攻击艇”执行反登陆作战。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报道也称,美国海军已经发出提案,准备对外招标,打造数千艘用于海上作战的致命无人艇。美军官员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打造千艘无人艇的目的就是为了介入某地区。

美军无人艇
期望无人艇在我登陆作战中发挥所谓 “非对称”作用,以攻击我渡海登陆船只,实现“以小博大”,无人艇本身优势在于其设计采用了流体化设计,体积小、速度快、敏捷系性和灵活性,且自身雷达雷达散射面积小,可在我登陆船团装载、航渡、登陆过程中以单艇、集群形式对我实时多波次,不间断突袭,无人艇是消耗品,一旦一艘或数艘突袭得手,毁伤效果难以想象,对登陆船团构成巨大威胁。

对岸“雷虎”科技公司自制无人艇原型艇
3. 无人水下潜航器威胁
2023年,对岸展出了“海狼400”无人潜航器,“海狼400”由一家名为“雷虎”的科技公司与伪“国防部”、“国立研究院”共同开发。该公司宣称“海狼400”是其首款“自主研发的无人潜航器”,该潜航器最快将于2024年初开始量产并列装。“海狼400”长4米,重约1000公斤,航速2-7节,可潜航8-10小时,装备一种高爆战斗部,能够通过碰撞自杀的方式杀伤海军舰艇。蔡英文亲自造访了“雷虎”公司,将“海狼400”视为对我开展非对称作战的利器。

“海狼400”无人潜航器
无人潜航器本身由于其航速、航程有限,如上述潜航器水下航行速度仅为2-7节,很难对高速行驶的海军舰艇构成威胁,但如果与无人艇、无人机等配合使用,对装载上船阶段、或是低速航行状态下的其它非海军制式舰艇实施联合攻击,防御一方在同时要面临来自空中、海上、水下威胁时,或是与潜艇、自航式水雷等联合使用,将很可能对我构成多重复杂威胁。

美军“雷姆斯”300型无人潜航器
三、 破解无人作战平台威胁的策略
1. 构建以海峡为中心,覆盖海峡周边全域侦察感知网
侦察感知是反无人作战平台作战的基础,登陆作战的防御中心在海峡中心及周边,应调动多种兵力兵器,以海峡整体为主要防御重点,海峡周边及重要海域为次要防御重点,以各型固定雷达为基本,预警机、反潜机、海军舰艇机动兵力为补充,构建覆盖海峡周边涵盖空中、水面、水下全域侦察感知网,综合运用雷达、红外探测、光电探测、水下探测等手段,对于重点目标,要在其基地附近提前布设侦察探测设备,重点补齐对于无人“低慢小”目标的侦察能力。

构建覆盖海峡周边全域侦察感知网
2. 以多重警戒巡逻线,构建针对无人平台多重防御网
为保障上船和航渡的安全,应仿效诺曼底登陆中盟军构建防御体系的做法,采用严密的海上和空中掩护措施,首先按照区域划分,首先构建区域反无人平台防御,其次按照登陆作战防卫作战需求,在海峡南北两侧构建多重警戒巡逻线,由反潜机、海军主力舰艇,导弹快艇,武装渔船、无人艇、登陆船团自身轻武器构成多层次防御,重点要加强对于锚地、航渡、登陆中重点目标的防御,构建以多重警戒巡逻线为互补的多重防御网。

构建针对无人平台多重防御网
3. 实施电磁导航干扰,多法并举干扰拦截敌无人平台
在渡海登陆作战中,应合理配置,应在海峡及周边重点区域,实施GPS干扰,重点对“星链”等卫星实施重点干扰,主要实施:①对特定频率实施全频段干扰:对特定频率实施全频段屏蔽,使无人平台无法接收到控制信号或传输数据;②GPS干扰,利用特定装备对海峡及周边GPS信号实施干扰,使无人平台无法准确获取卫星信号,导致定位偏移或丧失导航能力;③光学干扰:在登陆船团中安装激光干扰设备,利用强光束或激光器对无人机/艇的光学传感器和摄像头进行干扰,降低其视觉识别和目标跟踪能力。④假目标:应在登陆船团周边设置多个角反射器和假目标,力争达成干扰效果。

多法并举干扰拦截敌无人平台是反无人机作战制胜之道
4. 注重末端重点防御,以火力弹幕防御敌方重点威胁
俄乌冲突充分显示,新型小口径速射炮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反应速度快、拦截精度高,作为末端防御的中坚力量,可以在对无人机的末端防御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应合理配置兵力,除了海军自身的末端防御系统,让陆军“陆盾”等末端防御系统也上舰上船,对登陆船团实施重点防御,补齐登陆船团末端火力防御不足的问题,以火力弹幕构建敌突破多重防御体系的无人机、无人艇、以反潜火力中反潜火箭深弹构建对无人潜航器的最后一道防御线,提升末端综合防御能力,确保万无一失。

陆盾3000防御系统应该上舰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