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伊朗对以色列的袭击包括发射 180 枚弹道导弹,这是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袭击。以色列不可一世的导弹防御系统,为何在伊朗弹道导弹的攻击面前不堪一击,弹道导弹(矛)和导弹防御系统(盾)究竟谁厉害?

以色列为啥在伊朗战争史上最大规模弹道导弹攻击面前不堪一击
一、 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为何不堪一击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中,“箭”系列是以色列的高层导弹防御系统,箭-2系统主要负责大气层内的拦截任务,而箭-3系统则负责外层拦截,能够对进入外大气层的导弹进行拦截。大卫投石索(David's Sling)系统是一种中程导弹防御系统,用于拦截40-300千米范围内的巡航导弹和短程弹道导弹。
这些系统可以拦截中远程的来袭导弹方面表现优异。然而,面对此次伊朗大规模、密集的弹道导弹攻击,以色列反导系统为何不堪一击,大量导弹突破了防御,成功击毁以军目标,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以色列防空系统
饱和攻击:防御系统有其应对单次拦截的极限,如果超出其承载能力,即便再先进的防御系统也难以有效应对。伊朗一次性发射180枚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被“饱和攻击”压垮。

导弹防御系统很难应对饱和攻击
多波次攻击:伊朗导弹攻击可能采取了多波次的方式,不仅考验以色列防御系统的技术能力,还消耗其拦截弹的储备。
不同类型导弹的混合攻击:伊朗可能发射了不同种类的导弹(如短程、中程甚至远程弹道导弹),每种导弹的飞行路径、速度、拦截难度不同,这对以色列的多层次防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伊朗拥有多种不同类型弹道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难以拦截:虽然以色列的反导系统号称具备高效的拦截能力,但伊朗高超音速导弹的速度极快,通常会达到数倍音速,在高空再入大气层的末端阶段时难以拦截。据报道,在10月1日的行动中,伊朗首次使用“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击中了以军“箭-2”、“箭-3”反导系统的雷达。

伊朗“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
二、导弹防御系统存在的固有缺陷以色列导弹防御系统虽然是防御的前沿技术,但其本身存在一些无法完全克服的局限性:
拦截难度: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快,尤其是末端阶段高速再入时,反导系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即便探测雷达能够提前发现来袭导弹,导弹的轨迹变化和拦截弹的时效性都会带来拦截失败的可能性。

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快增加了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难度
高成本:每次拦截弹的发射成本高昂,而进攻方的导弹通常造价较低,这使得以色列作为防御方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
拦截的成功率:目前没有任何反导系统能够保证100%拦截率。随着来袭导弹的数量增加,反导系统的成功率会进一步下降。

以色列“箭-3”导弹防御系统
欺骗和突防手段:伊朗作为进攻方可以通过使用诱饵、假弹头或者电子干扰等手段欺骗和压制防御系统,从而提升导弹的突防概率,事实上,伊朗也在弹道导弹攻击中使用了大量诱饵弹。
三、矛与盾的较量:谁更胜一筹?导弹(矛)与防御系统(盾)的对抗自诞生以来,始终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从技术层面上看,导弹进攻通常占据一定的优势:
导弹进攻灵活多变:进攻方可以选择何时、何地发射导弹,具有主动权,而防御方只能被动防御,面临来袭导弹的种类、数量、角度和速度的不确定性,而且由于难以获悉对方攻击意图,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到理想阵地就无从谈起。

美媒爆卫星图揭露以色列空军基地遭伊朗打击后受损程度:至少存在33处弹坑
突破手段多样:进攻方可以利用饱和攻击、多波次攻击或者通过其他战术手段,增大突破防御的概率。
防御系统的局限性:防御方需要同时考虑技术、财力和资源储备,系统性能再高,也难以应对超出系统设计范围的大规模袭击。

以色列防空系统
在伊朗对以色列发起的大规模弹道导弹攻击中,导弹进攻在绝对数量和战术上的优势,往往能够压制防御系统的有效性,但完全依赖防御来抵消进攻显然是不现实的。
导弹防御系统固然能提供部分保护,但其天生的缺陷在面对大规模、复杂的攻击时仍然显露无遗,在伊朗的锋利的矛面前,以色列的盾根本不可能抵抗所有攻击,“矛”常常比“盾”更具主动性和威慑力,这也是各国不断发展弹道导弹在内的进攻性武器系统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