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兰州军区司令空缺,中央首长:让我的老部下“坚决”将军去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4-21 18:30:3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越战争正在进行时,在北方陈兵百万的苏军也开始蠢蠢欲动。

然而,彼时兰州军区司令出现空缺,西北漫长的边界线上也无人驻守。

中央急需一个可靠的将领接替这个职位,中央首长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决定:“让我的老部下‘坚决’将军去!”

首长说的这人究竟是谁,中央又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呢?

英勇的“坚决”将军

此人就是杜义德将军。

他出生于湖北黄陂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尝底层人民的辛酸。由于家贫,他只读了八个月的私塾,认识了一些字,便辍学去打工了。

在八、九岁时,他给地主家放牛,当长工。后来再长大一点,他便只身前往武汉开始跟人学做木匠,每天拉大锯,补贴家用。

他的师傅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对他动辄打骂,从来没给他吃过一顿饱饭。

有一次,他在锯木板时不慎锯偏了几厘米,师傅二话不说一拳便将他击晕了。

在这种受压迫的环境中长大的他,逐渐产生了反抗之心。

彼时大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武汉,到处都有人发传单进行革命宣传。杜义德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

从那时起,他白天干活,晚上便阅读关于我党的进步书籍,思想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大革命失败后,他便正式辞职,回到家乡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农民赤卫队,开始与当地的土豪劣绅武装作斗争。

由于他指挥有方,经常将敌人打得无力还击,再加上他政工能力也不错,所以过来参加赤卫队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也正因此,他成为了当地民团的眼中钉。敌人为了找到他的踪迹,直接抓住了他的父亲,对其刑讯拷问。

然而,父亲宁死不屈,始终不愿透露儿子的消息。没过几天,老父亲便在敌人的棍棒下断了气。

杜义德得知此事后悲愤交加,当即就要回去与敌人拼命。最后还是母亲传来消息,让他不要冲动行事,应该继续坚持战斗,不能让父亲白白牺牲。

就这样,杜义德暂时压抑住了想要报仇的想法,继续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

1929年,他带着整支赤卫队加入了红军,开启了大规模作战。

在徐向前总指挥的教导下,本就有军事天赋的他,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

很快他便在队伍中打出了名声。那时他作战快且狠,异常勇猛,并且非常擅长夜战,经常被敌人叫作“夜老虎”。

每次接受任务时,他的回复总是离不开两个字“坚决”。要么是“坚决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要么就是“坚决克服困难”、“坚决消灭”敌人等。

久而久之,大家便给他起了一个“杜坚决”的称号。

后来,他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战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又参与了九死一生的西路军战斗,最终几番辗转回到延安。

由于表现出色,他也逐渐进入了中央的视野。

艰难的抗战时代

抗战开始后,他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开始投身艰苦的抗战工作。

1942年,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铁壁大合围”行动。面对数倍敌军的逐步逼近,杜义德直接扛起机枪,来到了战斗一线。

在他带领下,战士们像一只只凶猛的豹子,向敌人冲杀过去。在一番激战后,我军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但并未高兴太久,当部队刚转移到马头镇时,突然又遭到了敌人的偷袭。一颗炮弹直接落在了杜义德的脚边。

虽然他躲得很快,但他的大腿内侧还是被敌人炸成了重伤。他咬着牙将弹片拔了出来,并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便继续到前线指挥了。

之后,他便拖着伤腿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最终,在一番浴血厮杀下,我军成功冲出一道缺口,顺利转移。

在抗战时期,杜义德所经历的恶战不计其数,经常游走在死亡边缘。在战火中历练的他,也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被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与司令员王近山成为了搭档。

文武双全的将才

说起两人之间的交集,可谓是不打不相识。他们都出身于红四方面军,很早便认识了,不过那时他们的关系却说不上很好。

在一次行军时,王近山有一批战马,因为受了惊吓怎么也不肯过浮桥。一旁的杜义德见太耽误时间,于是直接拿枪将马杀了。

王近山也是个暴脾气,当场就不干了。两人互相说对方是“二杆子”,甚至还都掏出了枪,周围的人都吓坏了。

恰巧徐向前路过这里,将两人批评了一顿,这件事才作罢。

因为有这个前车之鉴,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们之间的合作。却不想,两人在之后的日子里配合得非常默契,成为了非常要好的兄弟。

在刘邓挺进大别山时,六纵作为主力部队,担负起了阻击数十万敌军的任务,负责掩护大部队渡河。

这次任务极其重要,两位首长都离开了指挥部,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王近山与杜义德当即命令肖永银十八旅打头,负责开路;尤太忠十六旅断后,负责掩护部队过河。

十八旅的战士们的枪上了刺刀,手榴弹也全都掀开盖子,一路打一路前进,攻取一个村庄后,便立即向下一个村庄前进,硬是为部队劈开了一条血路。

而十六旅的将士则是拼命坚守了大小雷岗一整天,在敌人的疯狂轰炸中,整片阵地都被染成了血红色。

直到最后一个人过完桥后,已经伤亡惨重的十六旅才开始撤退。

可以说,部队能顺利进入大别山,离不开六纵的牺牲和付出。

战斗结束后,部队转移到彭店,刘伯承元帅拍着杜义德的肩膀道:“这一仗打得好啊!”

1947年,王近山到后方休养后,杜义德便肩负起了六纵的指挥任务。

几个月后,他便指挥部队攻下了敌人号称“固若金汤”的汤阴城,并活捉了孙殿英。

刘帅在战后的总结大会上高度赞扬了他的功绩,说他是政委兼司令,军政两手抓,文武双全。

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全能将领,中央自然也是对他青睐有加。建国之后,他便一路高升,逐渐受到领导们的器重。

到了1980年,时任海军副政委的杜义德突然受到了中央首长的接见。

原来是兰州军区司令出现空缺,急需有人顶替。中央首长在思虑片刻后便说道:“让我的老部下‘坚决’将军去吧!”

但一向坚决服从命令的杜义德却犹豫起来。因为彼时的兰州军区政委是大名鼎鼎的肖华上将。而他只是一个中将,怎么能领导得了别人呢?

但领导们的态度却很坚定,如今苏军趁着中越作战时在西北边境上陈兵百万,兰州军区没有军事领导怎么能行?

杜义德了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后,便也不再推辞,随即便上任了。

此后,他便一直坚守在祖国边疆,时刻准备战斗,为保家卫国默默做着工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