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肺”?发生了白肺会有啥感觉和表现?如何早发现?

旭说科普 2025-02-18 04:21:2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白肺”——听起来像是小说里的病症,神秘又吓人。有人一听这俩字,脑袋里就浮现出一副惨白的肺片子,像被冰雪覆盖了一样,凉飕飕的,透着一股子绝望的味道。

还有人以为“白肺”就是肺坏死了,彻底没救了。但真相是,白肺并不等于肺衰竭,更不是判死刑的诊断。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白肺”到底是咋回事,得了它会有啥感觉,咋才能早发现,别让它悄无声息地把自己“偷家”了。

一、白肺到底是啥?别被名字吓唬住了!

“白肺”其实不是一个严格的医学术语,而是影像学描述。当医生给你拍胸片或做CT时,正常的肺部应该是黑黑的,因为肺里充满了空气,而空气在影像上是透光的,所以显得黑。

然而当肺部严重感染、炎症弥漫、肺泡里全是渗出液、脓液、纤维化组织的时候,原本黑色的肺区就变得一片白茫茫,像是起了大雾,这就是所谓的“白肺”。

所以,白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种影像上的表现,它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比如严重的肺炎(特别是病毒性肺炎)、肺水肿、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纤维化等。

简单来说,白肺是肺部“泡水”或者“发炎”到极端状态的结果,而不是某种特定的病。

二、白肺的感觉?可不是单纯的“喘不上气”这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白肺就是“呼吸困难”,但其实,白肺的早期症状可能很隐蔽,甚至容易被忽视。白肺不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的,而是一步步“蚕食”你的肺功能。

1. 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有点累,像感冒了一样。嗓子疼、咳嗽、肌肉酸痛,甚至有点低烧。这时候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多喝热水、睡一觉就能好。

2. 接着,你会发现咳嗽越来越严重,痰多了,胸口发闷。有的病人甚至开始喘,稍微一动就感觉气不够用,好像有人拿着塑料袋蒙住了你的嘴。

3. 到了严重的阶段,喘不上气就成了家常便饭,甚至静静地躺着都觉得憋得慌。有些人嘴唇发紫,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得像刚跑完五千米,甚至说话都费劲。这时候,血氧已经开始下降了,如果氧饱和度掉到90%以下,那可就危险了。

很多人以为白肺就是“咳嗽+发烧+喘”,但其实,有的人可能连咳嗽都不明显,而是直接出现低氧、胸闷、极度疲惫的感觉。

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他们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拖着不治,结果一查CT,肺已经白了一大半。

三、白肺怎么早发现?别等到喘不上气才就医!

等到喘不上气才去医院,那可就晚了!想要早发现白肺,得学会几个关键自查方法:

1. 盯住氧饱和度,别让血氧悄悄掉下去!

血氧饱和度是个宝,一测就知道肺好不好。如果家里有指夹式血氧仪(几十块钱一个),每天测测血氧,如果持续低于95%,那就得提高警惕了!如果低于90%,立马去医院,别犹豫!

2. 观察呼吸费不费劲,别等到上气不接下气才慌!

正常人呼吸是轻松自如的,不会刻意用力。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躺着喘得比坐着重,甚至得靠着枕头半躺着才能舒服点,那就要小心了。尤其是夜里睡觉时,如果总是憋醒,或者家人发现你睡觉时呼吸急促,那可不是小问题!

3. 盯住“隐形症状”,别让身体的求救信号被忽视!

有些人以为白肺一定会咳嗽得厉害,其实不然。一些高危人群(老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可能根本不怎么咳,但会出现极度疲惫、嗜睡、精神恍惚、食欲下降。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其实可能是低氧的表现!

四、白肺真的是“死路一条”吗?错!关键看治疗时机!

白肺并不等于肺全坏了,更不代表没救了。关键在于:发现得早不早,治疗得快不快。

1. 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白肺,及时用上合适的抗生素,病情往往能得到控制。

2. 如果是病毒性肺炎(比如流感、新冠引起的白肺),虽然没有特效药,但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氧疗、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3. 如果已经发展到炎症风暴、ARDS,那就需要更高级别的治疗,比如无创或有创呼吸机,甚至ECMO(人工肺)来维持生命。

所以,白肺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有些人就是因为觉得“熬一熬就好了”,结果一拖再拖,等到实在喘不上气了才去医院,这时候肺损伤已经很严重了,治疗难度就大大增加。

五、如何预防白肺?这几招能救命!

白肺的核心问题是“肺部严重损伤”,所以预防的关键就是减少肺部感染和损伤的机会。

✅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接种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新冠疫苗,能打的都别省,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打疫苗能大大降低重症风险!

✅ 增强免疫力,别熬夜、别过劳!累垮了,免疫力低了,病毒细菌就趁虚而入,别给它们机会!

✅ 注意空气质量,雾霾天戴口罩,别让肺受罪!空气污染会加重肺部炎症,特别是有基础肺病的人,空气质量差时尽量减少外出。

✅ 有基础病的,控制好原发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患者,一旦感染肺炎,发展成白肺的风险更高,所以平时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基础病。

结语:白肺不可怕,可怕的是掉以轻心!

“白肺”这个词听着吓人,但它不是判决书,而是一个警告信号。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别等到喘不上气才后悔!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白肺”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希望你能把这些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守护好自己的肺,让它一直“黑”得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所,《肺炎与肺部感染》

2. 《柳叶刀》2023年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报告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新冠肺炎与肺部损伤的研究数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6 阅读: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