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连旅顺有座挺老的塔,已经屹立了上百年,但因为年久失修,政府就想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商量下,看能不能把这塔拆掉,然后重新规划个新的旅游地方。
还没等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商量出个结果,日本那边就急眼了,直接“联手抗议”,反对拆塔这事儿。
按理说,装修自家房子本应随心所欲,你们日本人管这闲事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
那么这个塔到底有啥背景,能让日本人吓成这样?这座塔最后会咋样呢?
【古塔来历】
大连旅顺港那边,白玉山的南脚底下,立着一座高高的老塔。
在晴朗日光里,那座高塔上的瓦片闪闪发亮,就像是把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韵味,照进了城里的四面八方。
白玉山塔矗立在大连旅顺口,是那儿的地标性建筑。对于城里的老一辈人来说,他们或许还能模糊回想起它曾经那个不光彩的名字——表忠塔。
确实,这座塔代表了以前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那段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那会儿,清朝海军被打得全军覆没,就是在甲午海战中。旅顺这个地方,对北洋舰队来说特别重要,是他们的老窝。结果中日一开打,北洋舰队就吃了大败仗,彻底完了。
日本人攻打旅顺后,进城疯狂杀人,一连杀了四天四夜,总共有2万多条人命没了,最后只剩36个人活着,他们还得负责埋尸体。这事儿,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旅顺大屠杀”。
一八九八年,甲午海战打完没几年,沙俄就硬逼着清朝跟他们签了个租地协议,硬是让清朝把旅顺和大连湾给“借”出去了。
自那以后,其他国家看咱们中国人,就觉得咱们不那么厉害了。想当初那么强大的中国,竟然没能赢过一个小国家,真是让人意外。
俄国瞅准时机,对清政府的地盘动手,抢占了不少地方。日本人看着眼馋得很,但《马关条约》里那点赔偿,根本喂不饱他们的贪心。
接着,他们就把目光放到了辽阔的东北地区。沙俄都能在那捞到好处,为啥日本人就不能分一杯羹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浮现。
日本和俄罗斯都盯上了咱们中国东北那块宝地,心里盘算着怎么从中捞点好处,争着抢那块“香饽饽”。
这次打仗,大家叫它“日俄战争”,跟以前的仗都不一样,因为这回是两个大国在中国的地盘上干起来的。
面对战争荼毒的中国人,那个已经烂到根里的清朝政府,无奈地发出了“中立公告”,只能眼睁睁瞅着日俄两军在自家地盘上你死我活地干架。
回想起来,日俄两国那时候的“激进”和“粗鲁”简直如出一辙。
老百姓原本满心盼着和平的日子能快点来,可谁成想,仗是打完了,等着他们的却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殖民统治。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跑到旅顺口的白玉山上,建了个塔。这个塔啊,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战死的士兵,同时也想向世人展示他们的“胜利果实”。说白了,就是一边缅怀“逝去的战士”,一边吹嘘自己的战功。
那时候,日本侵略者想建个“英灵塔”,还得跑去跟天皇打报告,得了批准后,他们就开始不择手段地从老百姓手里抢钱。没折腾多久,居然就搜刮到了二十六万日元,用来建塔。
日本人最先建起的是“骨灰堂”,这个地方是专门来安放日俄战争中牺牲的22323名日本士兵遗体的。
忙活了十五个多月后,1907年3月,“纳骨祠”终于建好了,日本海军还办了个仪式。但他们觉得,就这一个祠堂,根本不够展现他们所谓的“辉煌战绩”。
1907年6月,由于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人的建议,日本人开始动手在白玉山的南边建起一座66米高的白塔。
为了向天皇表达忠心,大家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忠心塔”。
【惨无人道的象征】
白玉山塔,那是一栋由无数鲜血铸就的建筑物。日本海军狠心驱使了两万名中国劳工,对他们施行了极其残忍的折磨,导致大量劳工不幸伤亡。
那座高耸的塔楼,外表光鲜亮丽,可背后却藏着不少中国工人的辛酸。它简直就是苦难和牺牲的代名词。
走那条有273阶绕来绕去的楼梯,你就能爬到塔的最上面,看到它那特别像子弹头的顶尖部分。
这座1907年6月落成的标志性建筑,它可是旅顺港口变迁的见证者,也记录了这里的发展足迹。更重要的是,它就像一座桥梁,把过去和现代的文化紧紧连在了一起。
1900年建好后,日本人选了六月八号作为他们的纪念日,竟然在我们的地盘上搞起了纪念活动,纪念那些侵略者。
日本人居然还真请了神婆来,给去世的人搞渡化仪式,还搞得特别像那么回事。那些日本军官也会讲一堆让人听了不舒服的话,给士兵们洗脑,让他们觉得死了也不可怕,随时都能豁出去。
伪满洲国建立后,每个月的八号,都会搞一次祭拜表忠塔的活动,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孩子乖乖听话,给他们当牛做马。
然而,时间的洪流终究会冲刷掉侵略者的罪行。自从抗日战争爆发,咱们中国人就拼死拼活地抗争,最终把日本鬼子给赶跑了。
这两栋楼都是日本曾经的军事象征,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把它们拆掉。
白玉塔因为特别,所以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多次拆除】
原本,日本人想的是要把那座纪念碑给拆掉,因为那玩意儿就是他们侵略中国的铁证。但没想到,日本战败后很快就撤退了,他们压根儿就没腾出空儿来干这事儿。
深思熟虑后,中国领导人们最终决定保留这栋楼,打算以后再来规划它的用途。
但这个塔已经翻新过了,把以前日本人留下的所有名字都去掉了,现在它有了新的名字,叫“白玉塔”。
1945年,日本战败后,原本被占领的东北地区又回到了苏联的控制下。苏联得知这一情况,直接动手把“表忠塔”上的那三个大字给擦掉了,这么做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沙俄曾经的失败和尴尬。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都铆足了劲搞建设。1953年,赫鲁晓夫跑到旅顺访问,他使劲说服咱们,说要把白玉山塔给拆了,然后再给那些死去的沙俄士兵建个更大、更壮观的塔楼。
赫鲁晓夫发言过后,周总理立马就回应了,他认真地表明态度,中国是绝对不会帮那些搞侵略的国家干任何事情的。
赫鲁晓夫被梗了一下,但也没多唠叨,很快就把这事给带过了。
在1960年的那个“破旧立新”的风潮里,有人琢磨着要把白玉山塔给拆掉。
这座塔被视为“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标志”,一度被计划拆除。好多老百姓都特别生气,坚决要把这座日本人建的塔给拆掉。
不过,由于拆迁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再加上那里地形陡峭,这个项目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结果又一次被放下了。
1985年,旅顺这边打算把白玉山好好整改一下,弄成一个大家都爱去的旅游景点。可就在这时候,碰上个棘手事儿。啥事儿呢?就是白玉山顶上立着的那个白玉塔。
有人主张得赶紧拆掉,这样才能捍卫国家主权,而另一些人呢,他们觉得应该留着,就像咱们留着圆明园的废墟那样,留个纪念。
这是一次深刻的提醒,告诉我们民族曾经历过前所未有的困苦,咱们作为后辈得努力振作,时刻记在心里。
如果只是咱们中国自己内部在讨论,那倒也罢,可问题是,现在日本人也想来掺和一脚。
【拆还是不拆】
当大伙儿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拆掉那座塔时,日本的一些保守派人士突然站出来,说要保留它。
日本那边的一些保守势力,看到中国老百姓反应那么大,就换了个招数。他们说要给旅顺“送”一家旅馆,但有个条件:咱们要是想拆,那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得给他们运回日本去。
到时候,中国已经有了核弹和卫星,经济也是蓬勃发展,就像在东边升起的太阳,怎么可能还让别的国家来对我们的建设说三道四呢?
没过多久,上面给了答复:维持原状,不拆。
但得跟大家说明白,中国没拆白玉山塔,这事儿不光是因为日本那边的原因,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意思。
这是我们自家的事儿,哪轮得到外人来插手啊。但话说回来,日本这个小动作,倒是给我们指了个新路子。他们如此紧张在意,不就恰恰证明了他们过去侵略行为的真实性嘛。
白玉山塔过去是殖民地时期用来上课的地方,现在它变了样,成了教育大家爱国的场所。
白玉山那座塔,虽然大家都觉得它是咱们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但它也有个作用,就是能让后人记住,咱们中国以前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辱。它就像是个警钟,提醒咱们得自强不息,别再让人欺负了。
如今,这里成了众多中外游客的心头好,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游览。
聊聊白玉山塔的历史变迁,你能真切体会到,一个民族是怎么从受欺压到再次站起来的。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看看过去,再看看现在,白玉山塔就像是个见证者,告诉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最终还是挺直了腰杆,重新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