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种家庭累死,也养不出自律的孩子,相反这3类家庭可以轻松养出

杉杉评育儿 2025-04-17 13:46:26

早上八点20分遇到豪豪妈,他们家孩子这个点才要去上学。豪豪妈一手拿着孩子的书包,一边锁门,然后一直叫豪豪要快点。而豪豪呢,一手拿着牛奶一手拿着面包,不紧不慢地下楼。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点已经是迟到了。

我说“豪豪,学校要关门了,你得加速了”。还没等豪豪回答,豪豪妈就说“他一点都不怕,天生这样,每天都这样,什么事都要我催,我每天都要被这孩子气几百回”。豪豪妈边吐槽边拧着孩子的衣领,以此来加快孩子走路的步伐。

真的有天生就喜欢磨蹭不自律的孩子?其实并不是如此,每个不自律的孩子后面都站着这2种家庭。

一、总喜欢包办的家庭

以前我们总觉得很多老人带孩子才会包办,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自己在也在“无形”当中包办。试想下这样的场景:

你们准备出门了,但是孩子的书包还能整理好,你是不是习惯了一边催一边帮孩子整理了。时间久了,孩子已经读懂了家长的“套路”,他知道自己的父母比自己还着急,所以他就习惯了等家长催了才去行动。

喜欢包办的家庭小时候剥夺孩子的尝试的权利,长大后孩子的内驱力也就消失了。

二、情绪不稳定的家庭

陈乔恩和母亲的关系很不好,甚至害怕和母亲有亲密的行为。这一切的恐惧来自源于妈妈,陈乔恩说每次在楼上听到妈妈“咚咚咚咚”上楼的声音都会害怕,不知道妈妈什么时间会生气。所以成年后的陈乔恩极度没有安全感。

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只能向外寻求安全感,他会极度在意他人的想法,也会特别关注外界的一点点变化。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会更关注父母的情绪,很难把专注力放在学习这件事上。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揭露了,孩子低层次的需求没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很难实现。安全感就是低层次的需求,而自律是孩子最高的层次需求,情绪不稳定的家庭永远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懒惰是人的本性,孩子能不能够自律,看的就是父母的本事,这3类家庭更容易养出自律的孩子。

适时放手,敢于让孩子试错

没有不会犯错的孩子,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如果一个家庭因为害怕孩子犯错而不敢给孩子任何尝试的机会,那么他永远都学不会自律。

就比如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很多妈妈就开始催促,赶紧帮孩子收拾一切,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那么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迟到不是我的事,而是妈妈的事,长期以往就形成了“磨蹭”。妈妈不催,孩子不动。

敢于放手的家庭,愿意陪孩子犯错,更愿意陪孩子承担后果,再去修正。让孩子明白不管怎么样,父母永远会陪在你身边,但是你要学会为自己负责。

给孩子陪伴,而不是看管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是在看管还是陪伴?家长不同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的态度和习惯的养成。

孩子写作业父母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一做错或者停下来,父母就提醒,甚至是指责。又或者是叫孩子写作业,而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试想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能够好好学习

而陪伴的家庭,是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会贸然打扰,他们会拿着书坐在孩子旁边,不随意指责和批判,除非孩子提出需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用心,有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孩子内心便会比较安定,自然能够静下心做一件事。

所以你陪孩子的方式是陪伴还是看管,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自律?

低标准要求孩子,高标准要求自己

董宇辉曾说过“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深的人,如果你从不拿起书,孩子又怎么能够能学会爱学习;如果家长动不动就发脾气,孩子更不可能是个情绪稳定的人;家长从不自律,孩子又怎么知道自律是长什么样?

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那么自己先成为那样,这样孩子不需要父母催促,他都会跟着做。所以每个自律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都是父母对自己高要求,而对孩子是低标准。

写在最后: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结实,而且又可持续发展的后颈”。孩子能不能自律,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你是这3类家长的哪一类?能占一个就是孩子的幸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2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