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地毯工业的兴衰

浩慨说历史 2025-03-07 07:26:34

蔚县地毯工业的兴衰

周万江 张清明

蔚县地毯生产起源于清朝末年,民间艺人选用寺庙壁画为图案,以当地羊毛纺线,制作工艺简单粗糙的马鞍毯。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编纂的《察哈尔省通志》载,蔚县纺织工业中“毛织大宗为裁绒毯、毛毯,次为毛袜。”“裁地毯,年产三千五百余方尺,行销山西灵丘广灵、河北涞源等县,工人三十余名……;毛毯年产一千五百余块,行销河北易县一带,工人二十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发展地方工业企业。1958 年 5 月,西合营土产地毯小组在东关成立;同年 5 月,县城地毯小组在四街于家大院(财神庙街 15 号)成立,工人 30 名,

以生产地毯产品为主。同年 11 月,西合营土产地毯小组与县城地毯小组合并,成立蔚县地毯厂,地址位于蔚县城四街于家大院,工人增加到90 名。1965 年 5 月,蔚县福利社皮毛厂(蔚县城六街下巷 32 号)并入蔚县地毯厂。1968 年,为扩大皮毛产品,蔚县地毯厂更名为蔚县毛织厂。1972 年 10 月,蔚县毛织厂迁到蔚县城逢驾岭村北原蔚县红旗农校院内(今地毯厂)。1976 年 7 月,恢复蔚县地毯厂名称。1980 年 4月,皮毛车间从蔚县地毯厂划出,成立蔚县皮毛厂(地毯厂西侧)。1982 年 5 月,丝毯车间从蔚县地毯厂划出,成立蔚县丝毯厂(城内南门蔚县剪纸厂院)。蔚县地毯厂占地面积 32679 平方米。1986 年 7 月,由于地毯生产和销售能力的扩大,蔚县地毯厂更名为蔚县地毯总厂。1993 年 7 月,蔚县成立地毯工业总公司,专门管理蔚县地毯总厂、丝毯厂、毛纺厂地毯生产和销售等工作。2001 年 3 月 17 日,蔚县地毯总厂因资不抵债依法破产。2002 年 4 月,原蔚县地毯总厂重组成立蔚县地毯一厂,同年 6 月,原蔚县丝毯厂依法破产重组成立蔚县地毯二厂。

蔚县地毯生产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据原地毯厂车间技术人员讲述,大体经过准备工作、织作和美化工作两大部分共十道工序。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有四道工序:纺毛纱、合股棉经和纬线、染毛纱和绘图。

纺毛纱,一是地毯用羊毛要求高,纤维粗壮、有刚性、不易粘结、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磨性,有一定的光泽度。二是地毯用毛多选用品质最佳的,如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一带的羊毛(称西宁毛);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一带的羊毛(称河套毛);西藏、四川西部地区一带的羊毛(西藏毛)。三是羊毛初加工,即选毛、开毛、洗毛、烘毛。四是合毛、粗梳和细纱。合毛:就是根据产品质量和纺纱支数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羊毛的性能和特点,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进行充分的混合。达到混合均匀,颜色均匀,干湿均匀。根据各种原料的特点进行配比,并参照春毛 40%、西宁毛 30%、秋毛 20%、落车毛、回条等 10%进行配比。黑花毛、截残毛、相死毛不可使用。粗梳:在粗纺梳毛机的作用下,小块羊毛和毛束被彻底松顺,各种纤维进一步混合,并逐渐分解成单根纤维,经过混合毛网,将具有一定方向的毛束搓成粗细均匀的粗纱 (小毛条),这种粗纱无捻度,强力差,支数粗,需在细纱机上进行加工。细纱:从粗纱木轴上,经过退卷给条机逐步退出,通过牵伸,将粗纱抽长拉细,以达到纱线支数和要求,然后将纱条,经过加捻机加捻,使纤维之间抱合,以提高纱线强力,最后将纱线缠绕在纱管上。

合股棉经纬线,应选用一等一级棉花纺制,根据产品和质量要求,将不同支数的棉纱合股,加捻,以增加经、纬线的强力、弹力、耐磨度,提高均匀度,保证地毯有较好的身骨。

染毛纱,工艺流程为小样试验、洗线、漂白、染线、脱水、烘干。

绘图,主要工具有绘图桌、大小槽尺、三角板、大小圆规、毛笔、铅笔和复印机等。其工艺流程为准备工作、放稿、伸缩、替稿、栓、写色线牌、写色、检验。

第二部分织作和美化工作六道工序,即织毯、平毯、剪片、洗毯、投沟、整修。

织毯,是地毯生产的主要工序。织毯工人凭借手工技术,运用手中工具,使用毛纱和棉经、纬线,按照图案和工艺操作的要求,在机梁上进行织做地毯的工艺。其流程是上经、绽经、引机、打底子、描红样、栓头、撩边、过纬、剪荒毛、倒机、打底子、下活交验。

平毯,主要工具和量具:平毯机、手推刮活器、手工平活剪子、皮尺、卡尺和制子等。工艺流程为准备工作、机器平活、手工平活、交验。

剪片,是艺人利用剪子,按照设计要求,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对地毯纹样进行美化、加工,达到立体浮雕效果的过程。工艺流程为准备工作、剪毯(开荒)、片毯。

洗毯,洗毯前的地毯,外观仍显得粗糙,色调不够协调,通过化学水洗,可以使地毯色调协调有丝光,手感柔软和丰满。洗毯方法有机器洗毯和人工洗毯,机器洗毯的工艺流程是:配活、接扣、浸活、化学处理(火碱、次氯酸钠、硫酸)、过清水、化学处理、过清水、化学处理、过清水、化学处理、过清水、漂穗、脱水、顺活、烘干、顺活。

投沟,是经过水洗以后,地毯的纹样轮廓界限模糊不清,用剪子对已剪片的纹样再修饰美化,以使纹样清晰,达到图案层次分明,立体逼真、风流传神的效果。因此,下剪子时必须轻巧、精雕细刻。

整修,是地毯生产的后道工序。随着用户对地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整修工序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该项工作技术性很强,因此,要求工人技术必须全面、工作认真负责。其流程为穿圆活底穗、打底穗扣、整修后背、整修毯面、校正毯型、打边毛、齐底穗。整修用的工具有剪子、镊子、钩子、刷子、齐穗标、木板(用做剪齐底穗)、皮尺、竹尺和制子等。

据地毯工艺技术人员介绍,蔚县地毯生产常见的规格尺寸有:2×3、2×4、2.25×4.5、3×5、3×6、4×6、4×7、5×8、6×8、6×9、7×10、8×11、9×12、10×14、12×15、12×22 等,与此同时,也有的根据用户定制尺寸。地毯规格尺寸多用英尺计算,也就是说,一英尺等于 30.48 厘米,1 平方英尺等于 0.0929 平方米,1 米等于 3.2808 英尺,1 平方米等于 10.7639 平方英尺。

地毯产品一般分京式、美术式、彩花式、素凸式等多种图案,分高、中、低档多种道数的东方地毯和丝毛地毯,具有隔热、隔音、防寒、净化等功能,是装饰楼堂馆所室内高级地面覆盖物。

1958 年 5 月,蔚县地毯厂成立后,依靠手工加工制作地毯,主要以 90 道传统产品,织做半成品交天津外贸,另有丝袜工序。1963 年 4 月因地毯销售不畅,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仅织做毛口袋、毛毡、毛单维持生产。1965 年 5 月将蔚县福利社皮毛厂合并到蔚县地毯厂后,增加皮毛产品。1972 年 10 月开始生产金丝挂毯产品。1973 年将地毯生产半成品转移到蔚县农村社队组织加工,加工点如黄土梁、北洗冀、北水泉、东吕家庄、邢家庄、南杨庄、南岭庄等地。到 1985 年 7月,蔚县乡(镇)村地毯厂增加到 2557 个,从业人员 9246 人。如白乐镇统军庄村,1984 年下半年就有 152 户办起了家庭地毯加工厂,从事地毯加工的人达到350 人,占全村劳力的 66.4%。

蔚县地毯厂先后 5 次投资共 206.5万元对工序流程项目进行技改。

1976 年投资 22 万元,对地毯配套后道工序等项目进行技改,建设有洗毯、染线两个车间和 K2 (计算锅炉效率系数,K2=0.699+0.303* 低位发热量 /1000)锅炉一台。1980 年 4 月,由于地毯产销形势看好,投资 33 万元(自筹 10 万元,银行贷款 23 万元),建设生产大楼一栋、平毯机一台,K2 锅炉一台、75 瓩发电机一组,建筑面积 4000 平方米。技改完成后,新增产值 148 万元,新增利润 15 万元,新增税金 7.5 万元,产品产量能力扩大到 8000 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30 万元。这年,尽管划走 47 名皮毛车间工人,但是,蔚县地毯厂职工人数仍保持在 298 名。1982 年 5 月,受国际传统地毯市场疲软的影响,蔚县地毯销路不畅,造成产品严重积压,企业面临停产状态。于是,将挂毯车间和 88 名职工划到组建的蔚县丝毯厂,蔚县地毯厂实有职工 215 名。

根据 1982 年有关资料记载,蔚县地毯厂设有 7 个车间,即染线、织毯(一车间、二车间)、平洗、片剪、整修和维修,建筑面积6700 平方米。1976 年增设自动平毯机、洗活机、染线机(槽)、合线机等设备,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由多年生产半成品转变为生产成品。年产地毯 5486.9 平方米,产值 190.6 万元,利润 16.6 万元,1978 年被张家口地区评为先进企业,1979 年荣获全省质量评比两个单项(90 道图织、平剪)第二名。全县 35 个社队增设地毯加工点,年产地毯 4000 平方米,产值 110 万元,利润约 0.8 万元。

1983 年,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求,蔚县地毯厂开始研制仿波斯毯第三代、第四代产品,经过近一年工艺技术人员的努力,于 1984 年研制成功,并定名为———东方地毯。1986 年 4 月,为扩大东方地毯出口能力,投资 67.4 万元(自筹17.4 万元,银行贷款 50 万元),对厂房设备进行技改,建设项目有:新建染线车间,更新染线槽,配套深井一眼,土建工程 1430 平方米,于 1987 年 3 月竣工投入使用。新增产值 780 万元,新增利润 36 万元,新增税金 22.6 万元,产品产量年生产能力 1.2 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53.7 万元。同年 11 月 16 日,美国巴士兄弟地毯公司副董事巴士·加罗先生光临本厂参观。

1987 年 4 月,投资 37.7 万元(自筹 7.7万元,银行贷款 30 万元),对配套地毯纱梳纺设备进行技改。建设项目有:一梳一纺,新上合毛机一台,土建工程 571 平方米,于1988 年 8 月竣工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年产地毯纱(6 支)70 吨,新增利润 25 万元,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34.3 万元。由于地毯产品加工能力的升级,蔚县地毯厂又进行二次配套地毯纱梳纺设备技改,再次投资46.4 万元(自筹 12.4 万元,银行贷款 34 万元),建设项目有:配套一梳一纺,达到二梳二纺,上 200KVA 变压器一台,土建工程 734 平方米,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新增利润 20 万元,新增地毯纺纱能力由 50 吨上升到 120 吨,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41.3 万元。

至此,蔚县地毯业已能生产高、中、低档 120 道、150 道、180 道、200道、260 道东方地毯(仿波斯地毯)和150 道、180 道、200 道丝毛地毯,产品经河北口岸销往西德、法国、美国、瑞典、日本和东南亚等国。生产的金丝挂毯是用天然蚕丝编织的工艺品,丝线纤细,质地柔软,图案有龙、凤、海水、仙鹤、秋月,有琴棋书画、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传统图案式样有京式、美术式、波式,规格有 2×3、4 × 6、5× 8、6 × 9、8 × 10 等,道数有 90-300 道共 7 种,产品经天津口岸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1988 年 10 月 17 日,蔚县地毯厂与河北省畜产公司、张家口地区农产品公司联营办厂,省地向蔚县地毯厂分别提供流动资金 100 万元。同年 12 月,蔚县东方地毯产品参加省公司评比活动,荣获 150 道全能第一名、织毯第一名、洗毯第一名、图案创新第一名。1989 年 10 月,蔚县地毯厂通过省级先进企业七项基础工作达标验收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

据有关资料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蔚县地毯总厂、丝毯厂、毛纺厂车间和全县农村加工点有机梁 2000 架,从业人员 8000 名,年生产地毯能力 3.5-4 万平方米。凡是农村地毯加工点制作 150 道的地毯,付加工费 35 元,200 道的地毯,付加工费 55-60 元,230 道的地毯,付加工费 85元。

1992 年蔚县地毯总厂技改,投资新上毛纱精纺,使地毯产品从原毛进厂、纺线、织毯、平毯、洗毯、前后修一直到成品出厂,形成地毯一条龙式生产程序。是河北省工序齐全、工艺先进的地毯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 150 道、200 道、230 道、260 道东方地毯。产品通过河北省张家口长城地毯企业总公司出口,部分产品通过河北省外贸、天津外贸两个口岸出口,产品销往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蔚县地毯总厂 1988 年通过张家口地区计量部门计量验收,取得单项计量合格证书,1990 年企业取得三级计量合格证书,同年荣获河北省先进企业称号,地毯图案质量管理(QC)小组荣获张家口地区和河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奖,生产的 230道手工东方地毯获河北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90 道以上高道数机抽手工羊毛地毯产品第二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优质产品。1990 年为尼泊尔国王一家人绘制挂毯壁画,织成挂毯 2 幅,国王十分赞美。1993 年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地毯出口权,蔚县地毯总厂生产的各种道数地毯获得出口免验,是信得过的产品。1989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235.2 万元,生产地毯 1.9 万平方米;实现利润 91 万元,税金 32.4 万元。1990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62.5 万元,生产地毯 2.25 万平方米,实现利润 108.73 万元,税金 50.6 万元,是该企业历史最好水平。

1991 年起,由于地毯产品形势急转直下,加之外贸体制改革,地毯原辅材料不断上涨,地毯收购价格大幅度下降,当年造成蔚县地毯总厂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利税下降。1992 年无利润可言,1993 年开始出现企业亏损,到 2000 年 12 月末,累计亏损 1024.2 万元。1999 年 11 月蔚县地毯总厂全部停产,职工下岗。2001 年 2 月,蔚县地毯总厂已严重资不抵债,2001 年 3 月 17 日,蔚县经贸局批准蔚县地毯总厂依法破产;2002 年 4 月 10 日,蔚县人民政府批准蔚县地毯总厂依法破产后实行重组。2002 年 6 月,蔚县地毯总厂依法破产后重组成立蔚县地毯一厂。2011 年 12 月末,重组后的蔚县地毯一厂仍未能生产,只留少数干部职工负责厂内日常事务及保卫,其他大部分职工下岗另谋生计,原用工性质未变。

蔚县地毯二厂,1982 年 5 月从蔚县地毯厂分出丝毯车间建成蔚县丝毯厂,是蔚县丝毯厂于 2002 年 5 月破产改制后重组的企业。

1989 年蔚县丝毯厂有职工 132 名,企业固定资产 148 万元。1990 年,厂外加工服务站发展到 6 个,加工点 90 个,机梁 815 架,从业人员 1600 人,年生产地丝毯能力达到 2 万平方米,全年支付农村加工费 270 万元。主要产品有金丝挂毯、东方波斯地毯、丝毛合制地毯、丝经头地毯,规格有 90 道、100 道、150 道、200 道、230 道等。产品通过河北省外贸、天津外贸两个口岸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东南亚各国等世界各地。产品花色种类齐全,质量稳定,深受国外广大客户的青睐。1989 年蔚县丝毯厂完成工业总产值 696 万元,生产地毯 10340 平方米,丝毯1200 平方米;销售收入 484.9 万元,实现利润 33.4 万元,税金 17.1 万元;1990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825 万元,地毯产量达到 12765 平方米;实现利润 39.44 万元,税金 14.92 万元。200 道丝毛合制毯曾荣获全国同行业评比优秀奖,丝经头波斯地毯在 1989 年被评为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1990 年获得张家口地区行署授予的地区级先进企业称号。1988 年 5 月蔚县丝毯厂取得单项计量合格证书,1990 年升为三级计量企业。

1991 年上半年蔚县丝毯厂产品销售形势急转直下,外贸口岸东方地毯出口量下降,使企业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从 1992 年起,河北省外贸停止收购蔚县丝毯厂的地毯产品,天津外贸口岸下调地毯收购价格。同时地毯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产品生产成本升高,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金短缺。1991 年实现利润15.67 万元,税金 18.34 万元,利税合计比 1990 年下降 37.44%,1992 年利润保本。从 1993 年起,国际国内地毯市场持续滑坡,销售价格一降再降,地毯原材料价格多次上涨,地毯加工费也随之下降,并且还时常拖欠加工费,地毯加工点和从业人员数量跟着减少。1998 年,企业停产,大部分职工放假,1999 年职工全部下岗。企业由于连年亏损,到 2000 年 12 月,蔚县丝毯厂累计亏损 807 万元。2001 年 2 月,蔚县丝毯厂已严重资不抵债,2001 年 3 月 17 日,蔚县经贸局批准蔚县丝毯厂依法实施破产。2002 年 4 月 10 日,蔚县人民政府批准蔚县丝毯厂破产后进行重组。2002 年 6 月,蔚县丝毯厂依法破产后重组,成立蔚县地毯二厂,但生产仍未起动,只留少数干部职工负责厂内日常事务及安保。

蔚县毛纺厂,曾于 1990 年新上地毯产品,1991 年生产地毯 2450 平方米。

作者简介:周万江,中石化蔚县石油分公司办公室原主任,现为蔚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蔚县人民代表大会续志》编辑;张清明,原河北省张家口长城地毯企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