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微盘股指数反弹10.56%。
2月19日、20日,又分别涨了6.58%、2.49%。
再加上今天涨的4.48%,4个交易日一共涨了26%,收复了约三成的失地。
虽然不敢说,微盘策略、量化基金的危机就此过去,但也终于能缓口气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不妨看看量化基金、微盘策略基金在这场危机前后的表现。
懒猫汇总了下,表格在这里:

(1)因为基金的净值只公布到2月20日,所以微盘股指数,我们也用截至昨天的收益。
1月1日到2月7日,微盘股指数一共跌了45.81%,然后在2月8日到20日涨了20.77%,收复了25%的失地。
(2)缪玮彬的表现略好于微盘股指数,下跌过程中跌了19.74%,然后又涨了7.14%,收复了29%的失地。
其他知名量化或微盘策略基金基金,诺安多策略(王海畅、孔宪政)、中信保诚多策略(江峰)、大成景恒(苏秉毅)、华夏新锦绣(张城源)、国泰君安量化选股(胡崇海)等也是类似情况。
倒是和缪玮彬同门的周博洋落后了,金元顺安优质精选,下跌的时候跌了34.69%,但只涨回来8.44%,收复了16%的失地。
(3)马芳的两只代表基金开始分化了。
在这轮行情中,
国金量化多因子波动大,跌的时候跌了32.19%,涨的时候涨了12.93%。
国金量化多策略波动小,跌的时候跌了12.11%,涨的时候涨了4.06%。
这可能和两只基金的持仓结构不同有关,
国金量化多因子更偏小盘一些,国金量化多策略更偏大盘一些。

(4)盛丰衍和乔亮,跌的时候跌了20%多,但涨的时候只涨了2%-4%,没跟上大部队。
分析原因,
盛丰衍说过,他是“七分量化、三分主观”,绝大多数时候是相信量化的,但在某些关键时点上,更愿意相信主观判断,把方向盘夺过来自己开。
在1月19日发布的四季报中,他说:
“随着市场回暖,持有大盘成长股的基金或面临更大赎回压力,而量化基金的持续发行将推动小市值风格继续强势,维持2022年6月以来看好小市值的判断”。
同时,他也强调基金的策略是“利用主观决策中长期风格,量化决策个股”,就是刚刚说的七分量化、三分主观。
再看历史持仓风格,2019-2021年核心资产行情中,盛丰衍也曾持有过大盘成长股,他并不是死磕小盘成长股。
不知道,这次落后是不是他认为小盘风格结束,然后在底部调仓,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要看一季报中怎么说了。

乔亮,
从描述上看,他可能也做了和盛丰衍相似的选择。
四季报中,他说:
自己的目标是追求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长期稳定超额收益,所以策略是“量化选股+行业配置”,会主动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前瞻性选股,提高选股胜率。

看既往持股风格的话,
也有明显的择风格特征,2020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重仓大盘成长股,2020年初还曾重仓过大盘价值股,2022年后才开始转向拥抱小盘股。
不确定,他这次是不是在底部做了风格切换。

另外,对比乔亮在管基金的不同收益,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信息。
大跌中,三只全市场选股的基金,和中证1000、国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都跌了20%,甚至还是全市场选股的基金跌幅更大。
但在之后的反弹中,中证1000、国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涨了6%,三只全市场选股的基金只涨了4%左右。
乔亮很可能在底部做了风格调整。

看数据的话,
2021年春节后,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持续跑输代表小盘股的国证2000,在去年底已经来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位置。
再加上年初的这档子事损害了对小盘股的信心,不排除基金经理择风格的可能性。

(5)当然,也不是所有明星量化基金经理都做了风格切换。
刚刚提到的缪玮彬、江峰、苏秉毅、胡崇海等,持仓都还在小盘股上。
偏价值的王平,也继续看好小盘风格。
他管的“招商量化精选”,跌的时候跌了16.57%,比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跌的少,但反弹的时候,涨了8.67%,比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涨的多。
再对比他管的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王平的持仓应该介于中证1000和中证2000之间,还是小盘风格。

四季报中,他说:
大盘成长股业绩回暖的确定性依旧不高,所以高股息和纯炒作型的微盘股依旧表现亮眼,后续市场风格切换依赖大盘成长股业绩修复情况而定,暂时没有调整策略的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