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叶帅
叶剑英元帅在文革时期,由于1967年2月“怀仁堂事件”的影响,遭受不公正对待,于1969年10月来到长沙。不久,同样受极左路线的干扰,被迫于1970年5月间来到湘潭,住在湘潭宾馆。叶帅在湘潭期间,非常关心湘钢的生产建设和发展,先后邀请原厂党委书记慕光三、厂革委会副主任刘福仁,还有两位支左的军代表,去湘潭宾馆向叶帅做了汇报。叶帅听了极为高兴,提出要到湘钢开些座谈会,详细了解湘钢的生产和工人生活情况。他再三强调不在湘钢住宿,不在湘钢吃饭,减少基层的麻烦。叶帅在湘钢先后召开了有领导干部、劳动模范、老工人“58.2”(指1958年参加工作,当时还是二级工的工人)、技术人员、妇女、复员转业军人等参加的7个座谈会,并参观了湘钢产品的小型展览会。座谈会都在湘钢招待所主楼二楼会议室进行。谈会上,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叶帅不时插话,非常有风趣。叶帅慈祥亲切的风度,给与会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叶帅鼓励我们好好工作
据参加基层领导干部座谈会的同志回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会议内容。到了招待所主楼二楼会议室,主持会议的人才告知是叶帅来开座谈会。一会儿,我们便到主楼的楼门口去欢迎叶帅,沿门站成两排,约9点钟的时候,一辆乳白色的上海牌小轿车驶至主楼前坪,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男的走过去打开车门, 叶帅从车内出来,穿着淡灰色便装,两眼炯炯有神。我们鼓掌欢迎,叶帅点头微笑,便一同进了会议室。会议由军代表李如意主持。经他简单介绍后,叶帅说:“我是来搞调查的,希望大家多反映情况”。上午的发言,多集中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党的群众路线、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分辨党的正确路线等问题上,表现出对文化大革命的不理解、对如何进行抓革命、促生产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和忧虑。座谈会中,叶帅自始至终保持着军人的姿态,身板挺直地坐在靠边的沙发上,聚精会神地听大家发言。叶帅询问每个发言者的姓名籍贯,年纪多大,哪一年参加工作的,显得平易近人,亲切而随和,就像拉家一样。由于人数多,个人发言时间长,上午没有谈完,下午又谈到4点多。谈话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湘钢生产、人事以及今后发展的许多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叶帅听了以后很高兴。叶帅感谢大家的热烈发言,他说:“让我了解了湘钢的很多情况。”叶帅对文化大革命没有表态,只是鼓励我们好好工作,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座谈会结束时,叶帅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叶帅走了以后有人说,这么大的首长,怎么没有陪同人员呢?大家都有同感,觉得叶帅的确受到冷遇了。
红军时期的叶帅
叶帅爽朗地笑了
劳动模范座谈会有十七、八人。主持会议的人有事中途出去了,叶帅说:“我是军人出身,最喜欢实际锻炼。这次来,我要到你们钢绳车间去劳动,他们不要我去,说我年纪大了。年纪大有什么关系,我在北京还到人民印刷厂去劳动哩。我不去劳动,就请你们来开会。”叶帅几句话,说得大家乐呵呵的。那天,天特别热,叶帅看见省劳模张福财满头大汗,便说:“看你那么多汗,把衣服脱了吧。”张劳模真的光了膀子,露出健壮的肌肉,叶帅豪爽地笑了。叶帅这一笑,把大家的拘谨情绪都笑散了,于是你一言、他一语地敞开心扉谈。部分代表在发言中,对抓革命、促生产,对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寄予厚望。有的人提到湘钢“58. 2”的问题,叶帅忙问“58. 2”是怎么回事。张福财同志说:“58. 2”是指1958年湘钢建厂时来的工人,到现在还是二级工,家在农村,在家里是主心骨,在厂里也是骨干力量,但收入低,生活困难。这些人的情绪比较大,多次上访要求增加工资。叶帅这时神情很凝重,深表同情地说,那就请他们来谈谈吧!
只要生产上去了,会有好日子过的
没过几天,叶帅又召开了“58. 2”座谈会。据炼铁厂退休工人周子福回忆:开座谈会的那天,7点半钟我就到了招待所。8点钟左右,我们一起到楼下排成两行迎候叶帅。叶帅一下车,就向我们招手说:“各位老师好。”我们一齐鼓掌,叶帅和我们一一握手,然后请我们先上楼。到了会议室,叶帅说:“各位老师坐。”叶帅的谦虚,弄得我们有些不好意思。叶帅说:“我是来听各位老师反映情况的。你们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收入多少,生活有不有困难,在这里住宿、吃饭、上班远不远,方不方便。湘钢是1958年新建单位,你们是湘钢的创始人,是湘钢的主力军,你们有困难,我们是应该关心的。”大家听了叶帅这么体贴入微的话,便没有什么顾虑了,各人把各自家里的情况和要求,一一作了说明,就和拉家常一样。有的代表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很不满。座谈会整整开了一天。末了,叶帅说:“你们的要求,我一定向有关部门反映。现在,国家还有暂时的困难,你们还年轻,只要生产上去,今后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58. 2”座谈会后,叶帅还召开了老工人、技术人员、妇女和转业军人座谈会。在开老工人座谈会时,有的老工人提出,工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分成对立的两大派组织,各执一词,甚至武斗,今后如何搞好团结,是个大问题。叶帅勉励老工人做团结的表率,高姿态团结大家,搞好生产。在开技术人员座谈会时,叶帅得知何其斌工程师也是广东人,便打趣地说,你也是“小广东呀!”大家都笑了起来。结束时,叶帅说:“你们对科学技术应该精益求精,应该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们在技术上遇到问题,可以写信,也可以到北京找我,我帮你们的忙。”
1941年,叶帅在北平
是劳动人民本色
文化大革命期间,湘潭宾馆的生活设施被破坏得很严重。叶帅来住时,既无热水洗澡,也无冷气降温,生活上不方便。宾馆请湘钢派人去修理,于是从线材派了韩绪平等三人修冷冻机,从招待所派尹兴文等三人修锅炉,要求一定要尽快修好。据韩绪平同志回忆:他们看到设备损坏的程度时,心知任务的繁重。第三天,他们正在紧张工作,一位上穿白色衬衫,下穿灰色裤子的老人慢步走过来,边看我们修理,边和我们聊天,问我们机子能不能修好,还问我们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多大年纪,什么时候进厂的。三个人一一作了回答,都感到这位老人和霭可亲。老人走后,宾馆同志悄悄告诉我们,这位老人就是叶帅。我们当时既吃惊,又感动。叶帅这么大的首长,竟是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人民的生活。见过叶帅的第二天,我们刚到宾馆,叶帅看到我们来了,便说:“你们这么远来修理,真辛苦。我和你们拍个照,留个纪念吧。”我们说:“衣服这么脏,又不整齐,照起来不好看。”叶帅连忙摇手说:“这是劳动人民本色嘛!”便与叶帅合照了一个像。两天之后,冷冻机修好了,接着,锅炉修好了,叶帅才有热水洗澡,天热也能送冷气了。
检阅空军部队的叶剑英元帅
要摆脱困境,炼钢炉必须快上
叶帅在听了湘钢领导的汇报和开过几个座谈会后,意犹未尽,要求到现场看看。出于安全考虑,不如把湘钢产品样品集中起来,给叶帅汇报为好。这个任务便落在生产处苗润琛处长身上。在招待所主楼二楼靠南面的一个屋子里,布置了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样品,按生产顺序排列,形成了一个小型展览会。叶帅来到展室,先看了展品,然后听苗处长汇报。苗润琛站着说,叶帅亲切地招呼他坐在他的对面,要苗老师慢慢讲解。苗润琛依次介绍了焦化、炼铁、初轧、线材、钢丝绳等主要生产单位的设计规模、生产流程和生产现状。那时的生产情况很不好,炼焦煤,石灰石、钢坯供应不上,经常待料。经济技术指标也比较落后,高炉利用系数低、焦比高。解决这一低一高的有效措施是上烧结机,让高炉吃熟料,提高入炉品位。这时,叶帅插话说:“这是好事,要争取快上。”当汇报到无炼钢炉,致使轧钢成无米之炊时,叶帅说:要摆脱围境,炼钢炉必须快上。叶帅听完汇报,又仔细参观了展品,不清楚的地方,就“请苗老师再讲一下”。苗润琛感慨地回忆说,叶帅称呼我“老师”,真使我感到既惭愧又激动。叶帅如此谦虚,如此关心企业生产,忧国忧民之心,真是苍天可鉴。
叶帅惦记着湘钢人
据招待所退休的刘斌武同志回忆:叶帅来湘钢开座谈会,只带三个人:一个司机是湘潭军分区的,一个女的作记录,是市委办公厅的,一个男的,是军分区保卫干部。叶帅开座谈会,事先与厂里商定,由厂里直接给二级单位分名额,不是每个单位都有任务。参加座谈会的人,各方面的条件很严格,而且必须准时到达,会后也不要宣传。我在接受任务时,处里的军代表曾打过招呼:不冷不热。但我由衷尊敬叶帅,还是热情接待。叶帅来时,我扶着上楼,开完会,我扶着下楼,保证叶帅安全。分别时,叶帅总要和我握手道别。我的任务,是负责招待所主楼一楼到二楼之间的保安,不准任何人上楼。徐国柱同志负责用电热壶烧开水,寸步不能离开,烧好水给我,他也不能上去,我上楼给叶帅倒水。是白开水,没有茶叶,但叶帅很少喝水。楼外是人保组负责,保安问题做到万无一失。在开过五次座谈会后,我到北京出了一趟差。开最后一次座谈会,叶帅见面就问:“怎么上次没见到你?”当叶帅知道我到北京出差,便说到北京玩了没有,北京有好多地方玩呀!
1971年10月间,给叶帅开车的军分区的司机来招待所时说,他到北京见了叶帅,叶帅还惦记着湘钢人,说在其他地方受冷淡,湘钢人很热情,招待所的同志热情,参加座谈会的人也很热情,反映情况实在,很好。
敬爱的叶帅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哲人逝去,风范永存。他那高风亮节和实事求是的崇高精神、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以及他那“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壮丽诗句,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远大理想,深刻地印在湘钢人的脑际。我们就用这篇回忆文章,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激励湘钢的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为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使湘钢早日建设成世界一流钢铁厂而努力奋斗。
(本文与湘钢党史联络办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