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的部队一入关,天下大势就清晰可见,主要原因就是麾下有许多机械化程度高的精锐部队。在这些部队中,51军就是其中之一,其第一任政委杨春甫更是有着卓越的政治能力。

杨春甫,原名杨雨祥,河北任丘人士。早年,杨家财富殷实,幼小的杨春甫接受了不错的教育。小学毕业以后,杨春甫顺利考入保定著名初中——育德中学。这一时期,土地革命风风火火燃烧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许多外国民主、进步思想书籍都涌入了国内,被翻译成中文,在各个书刊出版。
本就酷爱读书的杨春甫对政治、对局势都密切关注,自然是阅读了大量的著作,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1930年,“左倾”的杨春甫加入了育德中学的左翼组织——“左联”。
起初,杨春甫并不是立即就加入革命事业中。一是组织上也要考察他的行为举止,二是出于关心、保护,不提前暴露他的身份。等到了1931年9月,东北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杨春甫和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捶胸顿足。

经此事件,组织完全相信了杨春甫,允许他参加更深入的革命工作。短短的一两个月,杨春甫就蜕变为睿智、机敏的地下党。次年8月,杨春甫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杨春甫都在白区工作、历练。虽然不像苏区的同志,要冲锋在前,但也要面临特务抓捕的风险。1938年2月,杨春甫又被任命为西房、涞水、涿州的游击队政委,算是正式暴露在阳光之下,拿起了枪杆子,同敌人斗争。
抗战爆发后,杨春甫被编入八路军,任第四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期间在华北各地宣传了中共的主张,赢得了不少群众的拥护。1941年7月,杨春甫暂时离开了一线岗位,来到了北方局党校学习。

毕业后,杨春甫又担任了冀察区党委校长职务。可以说,从1941年至1944年,杨春甫一直从事的都是政治思想工作,并不擅长领兵作战。建国后,四野入关,一路南下,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
本来身在48军的杨春甫抵达了长江中心城市武汉,就不再继续南下,而是升任为51军第一任政委,负责接管武汉事务。
一上任,杨春甫就对51军的将士说:“你们一定要遵守党的纪律,切不可骚扰百姓,否则军法无情。”在杨春甫的带领下,武汉社会基本稳定,民众很快就恢复了劳动生产。51军是国民党投诚部队改编而来,充满了匪气,不改造不行。

对此,杨春甫开展了“诉苦大会”,让一些被军官盘剥的底层士兵上台演讲。士兵的诉苦引来了广大有相同遭遇士兵的同情,大家彻底净化了心灵,服从中共的领导。
一年之后,国家组建了空军部队。由于新中国缺少干部,组织上便将经验丰富的杨春甫调到了空军,担任了干部副部长,专门负责空军的思想建设、干部培养工作。
四年之后,空军走上了正轨,国家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生产建设。杨春甫来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作为一个军人,不懂专业知识的杨春甫姿态摆得很低,悉心走访各大工厂。但在思想建设方面,杨春甫又调门很高,这就是他的工作方法,有张有驰,不拘泥,不单板。

六十年代,杨春甫来到工业中心省份的辽宁,任省委书记。可是七十年代,杨春甫在动荡的浪潮中,犯了一些错误。改革开放以后,组织上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但保留了待遇。2011年,高寿98岁的杨春甫离开了人世,病逝于沈阳。
参考资料:
《杨春甫》任丘当代人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