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大民企欠下7500亿巨债,后破产重组、卖身改名,如今怎样

心灵古迹 2025-02-25 17:28:23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陈住气

编辑|陈住气

海航曾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我国第二大民企,在行业内可以说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存在,但谁能想到,它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早已千疮百孔。

不仅在一夜间轰然倒塌,还被爆出背负7500亿的巨额债务,使得其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并走上卖身改名的宿命。

海航倒台的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如今改名后的它又是否重焕生机?

帝国崩塌、负债累累

海航集团作为一家以航空运输为主业的跨国企业集团,旗下不仅有14家参股公司,还拥有参加与机场管理的13家权利,目前累计开辟航线也高达2000多条。

毫不夸张的说,海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绝对算的上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不仅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资质成功成为航空领域民营企业第一,全国民营企业第二,还是全国企业百强榜前列。

不仅海航也是从1999年创立,并经过02年非典和08年金融危机挺过来的民营企业,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在2011年开始,就不断围绕航空运输、现代物流及金融服务等多种产业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从而推动他们致力于在海内外全球市场的发展与扩张,正是这样,据不完全统计,海航此前在壮大自己队伍的同时,也时不时去收购一些经济濒临危机的企业。

使得海航也在短短时间内就全面收购了300多家大小不一的企业,而涉及的范围更是包含各大景区、物流公司、大小型酒店亦或者是互联网等产业公司,实现海航自己一站式个性化旅游路线。

巅峰时期,海航一度被大家称之为是“脱了缰绳的野马”,无形中早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甚至连国企航空公司都不能与其相抗衡,而此前还没暴雷的恒大在海航面前更是不足一提。

但谁能想到,看似风光无限的海航竟在一场意外的到来,从而揭开其背后的真实惨象,2018年,随着海航创始人并兼任董事长的王健,在出席一场飞往法国公务考察时,竟意外坠崖。

尽管当时已经第一时间送往医院,遗憾的是王健还是因此离开人世,自此也揭开了海航背后的那层遮羞布,随着王健的意外坠崖,海航也在一夜之间群龙无首、乱成一锅粥。

与此同时,陈峰作为此前海航的另一创始人兼董事长,虽然因为一些管理上的分歧已经离开海航,但在如此危机面前,陈峰依旧选择重回海航并重新进行掌舵。

然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彼时的海航早已是千疮百孔,甚至还欠下许多不同规格的债务,从而让自身公司经济不再流通,其债务直接高达数千亿不止。

对此,陈峰也是第一时间迅速开始出售此前被收购的企业,从而希望可以通过弃车保帅来确保海航总部的经济安全,但遗憾的是,海航当时的经济现状远比想象中惨淡。

尽管他们争分夺秒去变卖相关资产换取资金填补资金空缺,可惜市场上其他企业也深知海航的处境,从而有意无意开始打压资产上的价格,使得最后变卖的资产也远不如预期中那般。

更令人头疼的是,这还严重影响了海航在接下来融资谈判的局势,可以说前后夹击、腹背受敌,并在市场环境的随波逐流下,失去绝地求生的机会。

即便已经通过变卖资产、缩减公司规模及人员上的安排和调动,就连航线甚至也不得不进行部分上的摒弃,可最后还是无计于补,只能缓解当时的燃眉之急,并非长久之策。

甚至陈峰作为董事还亲自大带队,不断出席海内外的一些活动,只希望可以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外援,从而继续填补集团经济上的损失,但处境显然不太乐观。

更致命的是,就在海航逐渐开始规划自救措施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打破海航的自救想法及安排,使得他们再次被当头一棒并掉下深渊。

企业改名、破产重组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是市场民商环境的一道催命符,不仅让许多濒临经济危机的企业就此崩塌,就连那些大规模的企业估计也会十分的紧张,生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然,海航作为一家负债累累且资金不流通的企业,尽管曾经有着无限的风光,但在疫情的冲击下还是备受打击,从而直接加速他们的死亡。

毕竟海航作为一家航空公司,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莫过于增加大量航班并推出优惠政策,从而致力于希望旅游业的加持去带动自身经济,但现实显然是苍白的。

疫情的出现不仅让海航业务量急剧下降,同时还不得不取消大量航班并减少大量开支,使得原计划增加收入的计划也被打乱并陷入窘境,从而只能申请破产重组。

毕竟巨大的债务和当时疫情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已经没有时间让海航继续僵持,不然只能增加更多的债务,就这样,曾不可一世、风光无限的商业帝国就这样倒塌。

本以为海航会就此失去在市场上的地位,没想到随着政府的介入,方大集团的出现犹如一道善良的光,重新照亮海航并给予新的生存机会。

方大集团同样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更是一家高科技技术企业公司,直接通过旗下子公司方大航空去收购海航并成为海航控股的新股东,直接占据海航42亿股的股票,持股比例高达12.63%。

后经过不间断的收购和增持股份等,最后方大航空直接成为海航的新一任控股股东,并累计占股24.95%,开始新一轮的企业重组计划。

最后,经过方大航空的介入和管理后,海航的历史也成过去,虽然名字没有经过太多的改变,但其公司内部也早已经过全方面的整顿和优化,甚至还梳理并定向开启新的业务布局。

尽管海航此前埋藏的欠款数额巨大,或许偿还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实随着方大航空在疫情期间的优化和重新整顿后,疫情期间犹如是他们养精蓄锐、填补伤口的最佳时机。

使得在疫情逐渐好转之后,海航便重新在方大航空的引导下开始新的商业版图,尽管起初对应的步伐有些小,但对当下的海航来说无不是最好的方式。

如今几年过去,海航也迎来自己涅槃重生的盛景,且不说还清此前的所有债务,但起码公司整体也逐渐进入到盈利的状态,甚至还在2025春节期间,实现航班正常率97.34%的趋势,直接同比增长3.45%。

显然,如今的海航控股早已在方大集团的正确引导下,重新开始新的发展方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定能迎来新的增长高峰阶段,从而有更好的未来。

写到最后

尽管海航曾是我国民营企业中的领军企业,但从其自身不断盲目扩张和内部董事管理分歧的逐渐影响下,再大规模的公司也终究会被掏空资金,从而影响整体发展。

就连外部市场环境更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存在,所以在做任何生意期间,都要给自己预留备用资金及后路安排,不然终将会因没有因对能力和外界的冲击,直接沦为盘中餐。

所以任何一家民营企业,都应该在提高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去不断优化自身风险和对应的高质量内核,方才有在激烈市场中相抗衡的能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金融界-《昔日两个“超级大佬”逼近退市悬崖!海航、东方还有救吗?》(2024-07-30)

【2】第一财经-《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纷争仍存,易航科技被判四亿赔偿引争议》(2023-08-04)

【3】中国青年网-《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各重整计划(草案)均获表决通过》(2021-10-24)

【4】证券日报-《海航控股公布1月主要运营数据 国际市场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长115.18%》(2025-02-17)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0

心灵古迹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