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高层争当“斯大林接班人”?

历史小博主 2025-04-26 13:24:17

斯大林去世前夕,为了争当“慈父接班人”,苏联领导人日丹诺夫、马林科夫、库兹涅佐夫等人竞争激烈,在克里姆林宫内上演了一幕幕“政治大戏”。

其实,早在1930年代,斯大林就曾考虑过接班人的问题,时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的基洛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与斯大林非常密切的私人关系,更是让基洛夫在苏联国内如鱼得水。

据斯大林的卫兵表示,在长时间的聊天过程中,斯大林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床让给基洛夫睡,自己则跑到一边睡沙发。正因为如此,基洛夫曾一度被视为斯大林最亲密的“接班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前途光明的苏联高层,却在1934年12月1日突遭刺杀。

基洛夫死后,苏联国内掀起了大清洗的浪潮。此后,虽有更为年轻能干的苏联干部,但斯大林始终没有属意的继承人。

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慈父接班人”的问题再次提上日程。

此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已经65岁高龄了,根本难以应付繁忙的国内事务。为此,他开始提拔一批新的干部进入苏联中央,很多人将之视为选拔“接班人”的动作。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的核心决策圈主要包括马林科夫、贝利亚和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这两对领导班子。而提拔的新人主要来自以日丹诺夫为首的列宁格勒派。

1946年,日丹诺夫上调苏联中央,负责制定并推行苏联的文化政策,成为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

同时,时任列宁格勒市委书记的库兹涅佐夫被提拔为苏联中央的书记,负责监督贝利亚主管的内务部工作。日丹诺夫一派的另外两位核心人物也被授予新职,即沃兹涅先斯基担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计委主任,柯西金担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就这样,原本由马林科夫等元老派占据的苏联权力中枢,逐渐被新崛起的列宁格勒派所替代。

对于马林科夫这些“老人”,沃兹涅先斯基等人丝毫不尊敬,反而还有些奚落意味。

据悉,沃兹涅先斯基经常借指导工作的名义批评马林科夫等人,这使得双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而1946年4月23日发生的诺维科夫事件,更是让马林科夫遭受了来自斯大林的斥责。日丹诺夫趁机提出要将马林科夫调出苏联中央,获得了斯大林的支持。

于是,日丹诺夫便加紧了对马林科夫一派的攻击,试图将其党羽剪除殆尽。

不过,此时马林科夫的盟友贝利亚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向斯大林建议不能让马林科夫离开中枢,否则会造成各方势力的消沉。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日丹诺夫的儿子尤里突然攻击时任苏联科学院院长的李森科,称他的学说完全是荒谬之论。要知道当时斯大林可是李森科的坚定支持者,你日丹诺夫的儿子反对李森科,不就是反对斯大林吗?

就这样,原本前途无量的日丹诺夫走下了神坛,住进了克里姆林宫医院。而心脏病的发作更是让日丹诺夫走进了鬼门关。

1948年8月31日,日丹诺夫在克里姆林宫病逝。

或许是心怀愧疚的缘故,斯大林仍寄希望于列宁格勒派。他在度假期间表示,沃兹涅先斯基最适合当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而库兹涅佐夫很适合当党务工作者。

有关接班人的风声传出后,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深怕列宁格勒派上台后对政治对手进行清洗,于是便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1949年7月,苏联国家安全部负责人阿巴库莫夫罗织罪名,指控前往英国访问的列宁格勒市委第二书记卡普斯京里通外国。

在阿巴库莫夫的逼供下,沃兹涅先斯基和库兹涅佐夫被先后牵连出来。此案随后波及列宁格勒的各级地方组织,约2000名苏联公职人员遭到免职。

1950年10月1日,沃兹涅先斯基等人全部被以“叛国罪”的罪名处决。

就这样,曾经风光无限的列宁格勒派彻底覆灭,而马林科夫则顺势坐上了第二号人物的宝座。

当然,随着赫鲁晓夫的强势凸起,马林科夫“斯大林接班人”的位置也不再那么安稳了。一场新的政治斗争正在暗中积蓄!

0 阅读: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