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能不能吃海鲜?提醒:少吃5类食物,减少“骨量”流失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4-05 03:56:19

“人老了,骨头就脆了”,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骨质疏松的普遍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超过了32%。这意味着,每三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一位饱受骨质疏松的困扰。

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骨骼脆弱,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得了骨质疏松,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很多人关心,海鲜还能不能吃?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管理。

一、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头正在悄悄“变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骼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我们可以将正常的骨骼想象成一个结构致密的蜂窝,而骨质疏松的骨骼则像一个孔洞粗大、稀疏的蜂窝。骨头的密度降低,强度减弱,就像被蛀空了一样,稍微受到外力就可能发生骨折,比如轻微的碰撞、跌倒,甚至咳嗽、弯腰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通常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因为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发生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缩短、驼背)、髋部骨折(常导致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和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骨折)。

二、 为什么会骨质疏松?

我们的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在进行着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即旧骨被吸收(骨吸收),新骨被形成(骨形成)。在年轻的时候,骨形成的速度大于骨吸收的速度,因此骨密度会逐渐增加,并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吸收的速度开始超过骨形成的速度,骨量逐渐丢失。

当骨量丢失过多,骨骼变得过于脆弱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年龄增长: 这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自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性别: 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如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遗传因素: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低体重: 骨骼需要一定的负重刺激才能保持强度,体重过轻的人骨密度往往较低。某些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脏病等。某些药物: 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癫痫药物等。不良生活习惯: 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三、 骨质疏松能不能吃海鲜?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适量食用海鲜通常是有益的。海鲜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和一些矿物质,对维持骨骼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维生素D: 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至关重要,而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一些鱼类,特别是富含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Omega-3脂肪酸: 一些海鲜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能对骨骼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钙质: 虽然海鲜的钙含量通常不如奶制品丰富,但一些带壳的小鱼小虾(如小鱼干、虾皮)也含有一定的钙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海鲜的钠含量可能较高,过量摄入高钠食物会增加钙的流失,对骨质疏松不利。因此,在食用海鲜时要注意适量,并选择新鲜、低盐的海鲜。

四、 预防骨质疏松,真正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除了保证均衡营养和适量运动外,以下这5类食物建议尽量少吃,以减少“骨量”的流失:

1、高盐食物: 钠(盐的主要成分)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导致体内钙流失。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与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有关。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应该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同时也要注意隐形盐的摄入,比如加工食品(火腿、香肠、方便面等)、腌制食品(咸菜、酱菜等)、各种酱料(酱油、蚝油等)等。

2、过多的咖啡因: 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增加钙的排泄,影响钙的吸收。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的人,骨密度可能会降低,骨折风险也会增加。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适量限制咖啡因的摄入,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最好控制在300毫克以内(大约相当于2-3杯咖啡)。

3、过量的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骨骼的形成和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酒精还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进一步影响钙的吸收。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量。

4、高磷食物(适量): 磷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膳食中磷的摄入量过高,而钙的摄入量不足,会导致钙磷比例失衡,反而不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一些加工食品和碳酸饮料中含有较高的磷,应该适量限制。关键在于保持钙和磷摄入的平衡。

5、某些影响钙吸收的物质(过量):

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菠菜、苋菜、韭菜、巧克力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草酸容易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在食用这些食物时,可以先焯水,以减少草酸含量。但并非完全不能吃,适量即可。植酸含量高的食物: 全谷物、豆类、坚果和种子等食物中含有植酸,植酸也会与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可以通过浸泡、发芽等方式来降低植酸含量。同样,适量食用这些食物对健康有益。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这些食物并非完全不能吃,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保持均衡的饮食。

五、 除了饮食外,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还应该怎么做?

除了注意饮食外,以下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也至关重要:

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除了通过饮食摄取外,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 负重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舞、举重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强健肌肉,减少跌倒的风险。防止跌倒: 采取措施减少跌倒的风险,如改善家居环境安全、穿着合适的鞋子、保持良好的视力等。戒烟: 吸烟会损害骨骼健康,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适量饮酒: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

结语: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的饮食,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的发生和发展。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适量食用海鲜通常是有益的,但要注意控制钠的摄入。更重要的是,要减少高盐、过量咖啡因和酒精、高磷以及影响钙吸收的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坚持负重运动,防止跌倒,都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措施。记住,健康的骨骼需要我们长期的呵护!

0 阅读: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