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和爱人之间谁先离世?《聊斋》里的这故事令人感动,却也引人深思:生死别离,谁才是最痛苦的人?
说山东一老人突然离世,家人料理后事时他却突然坐了起来,大声喊着老伴儿的名字。家人见他活了过来纷纷慰问,老人却不理他们,只要爱人陪伴。
他对老伴儿道:“我本来已经走了,不再回来,可是半路上想起你,又放心不下。”原来,这二人相爱几十年,老伴儿身体一直不好,老人精心照顾她,感情只增不减。
老人离世,老伴儿哭晕过去,都说人在弥留之际,最不忍分开的是床头人,老伴儿哪里舍得那陪了她几十年的老头子呢?
见老人活了过来,老伴儿连忙被搀扶着来到床前,喜极而泣。老人却笑着拉着她的手道:“如今你也只剩一副老皮囊,以后要仰仗儿子养活,没多大意思,不如跟我一起走吧。”
大家都当老人刚醒,在胡言乱语,老人却又重复了一遍,还道:“我去而复返,只为和你一道离去,你若是觉得这世上还有盼头,你就留在这里,若是觉得无趣,我带你一起走。”
老伴儿笑了:“这样也好,只是我怎么随你去?”老人道:“这不难,你让儿子把家务事料理好。”老伴儿不愿离开他身边,老人数次催促,她才出了房门,让儿子料理后事。
过了几小时,老伴儿道:“已经都料理好了,你不用担心了。”老人笑道:“你快去换身衣服,把你年轻时最喜爱的那套换上吧!”
老伴儿换上衣服,羞得不行,当年穿是美艳无比,如今却是人老珠黄,儿子媳妇忍不住偷笑,老人却道:“挺好看,再去梳妆打扮一番,快去!”
老伴儿无奈,只好在镜子前打扮起来,梳着二人初见时的发型,戴上他送她的定情发簪,镜中人虽不再美丽,但却能勾起阵阵回忆。
老伴儿忍不住落泪,以为老人只是说胡话,所以配合着他的要求,想到他要先她一步离去,更是止不住哭泣。
老人躺在床上望着她,让她坐过来,抬手替她擦拭眼泪道:“莫哭,如果可以,你真的愿意和我走么?”老伴儿道:“当初说好一生一世,如今你狠心丢下我,我能怎么办?”
老人明白了她的意思,又笑了:“那你躺在床上,就躺在我身边。”老伴儿的脸更红了:“说什么胡话?儿子儿媳都在旁边看着,双双躺着,像什么样?”
老人生气道:“他们敢笑?夫妻睡在一张床上同生共死,有什么可笑的?”老伴儿这才躺了下来,二人像是刚结婚的新人,彼此牵着手,嘴角含笑,一副幸福的模样。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偷笑,谁知,老人和老伴儿突然都没了声响,两人的眼睛渐渐闭上,好像睡着了一样。意识到不对劲,儿子赶紧去探二人的鼻息,果然,二人都没了呼吸。
儿子为二人下葬。老人死的时候正好穿的是年轻时的那件长袍,老伴儿打扮得和年轻时一样,二人都带着笑容,手抓得很紧,无法分开,只能打造了一个大型灵柩,同葬在了一起。
故事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死而复生是小说笔法,切勿当真。尽管它只是个故事,但依旧令人感动。
二人深爱几十年,他不忍丢下她残喘,她不忍他路上孤单。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提前穿好了年轻时的衣裳,确定她的心意后,让她也梳妆打扮,二人牵手离去,共度最 后的时光。
曾有一个很火的问题: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和爱人之间谁先离世?
有人说,希望自己先走,因为自己无法忍受对方先走的痛苦;也有人说,若是TA先走,我就好好活着,九泉之下TA才安心。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类爱情,年轻时我们不懂,年迈时才越发懂得爱的珍贵。
真正的爱情,不是一时兴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漫长岁月里的沉淀,是相伴多年的习惯,是看上去平淡如水,但生离死别时忍不住在床头痛哭的泪水。
现实里,能有幸同生共死的夫妻有多少呢?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很少会有人能同时离去。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TA已经离开,自己却还要独自熬过那漫长的孤独岁月。
但好好活着,何尝不是对逝去的人的一种安慰?故事里的人令我感动,但放在现实里,我却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生老病死,自有规律,好好活着,每年给TA扫墓,告诉TA自己过得很好,这不也是爱吗?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这个故事?你觉得老人应该带老伴儿走吗?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和爱人之间谁先离开?
谢谢你关注九木闲谈。最近我们在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