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 “迷之操作” 与中国的淡定应对
今天咱来唠唠立陶宛这出 “闹剧”。这小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那叫一个 “折腾”,把中国当对手,结果却被狠狠 “打脸”,如今想示好,却又遭冷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话说 2021 年 5 月以来,立陶宛就像个 “跳梁小丑”,在中国面前各种 “作妖”。被中国收拾了一顿后,就开始 “卖惨”,找美国、欧盟 “告状”,还得到了布林肯的几次表扬,估计是尝到了当 “显眼包” 的滋味。可这风光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去年 10 月底,立陶宛议会大选后,社会民主党上台,帕卢茨卡斯当了总理。11 月,他表示新政府想恢复和中国的全面外交关系,还承认允许台湾当局以 “台湾” 为名设代表处是 “重大外交错误”。瑙塞达总统也支持新政府的这一政策。欧洲媒体还跟风评论,说立陶宛作为美国棋子,成本太高。这立陶宛突然 “认怂”,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家经济扛不住和中国关系恶化的影响,企业和农场主都急了。二是布林肯要 “下岗”,它失去了靠山。三是新政府捞不到前执政党从台湾问题中得到的好处。
可立陶宛的 “善意” 却被中国 “冷处理” 了。今年 1 月,立陶宛新任外长布德里斯访问爱沙尼亚时又说想和中国关系正常化,还要在北京设正常运作的大使馆,但死不承认两国关系变差是他们的问题。总统和总理也在不同场合暗示想修复关系,但中国就是没搭理。

为了引起中国注意,2 月的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立陶宛前外长兰斯伯格斯竟然放狠话,说如果中国继续给立陶宛压力,会有中国不愿看到的后果。可他也不说啥后果,估计是心里也没底吧。咱就想问,难道立陶宛要派海军去台湾海峡?那画面太 “美”,不敢想象,万一船被海浪打沉了,那可咋整?中国还是没理它,有本事你来呀。
2 月 18 日,立陶宛总统首席外交顾问阿丝塔又出来表态,说立陶宛对接触不设限,也没必要再设前提条件,认为中立对话能弥合分歧,还抱怨中国没表现出改善关系的兴趣。她这意思,好像中国非得跟立陶宛好似的。咱说实话,立陶宛在国际上那点分量,真的微不足道。和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大国比,差远了。

再看看立陶宛有啥竞争力的行业,哎呀妈呀,说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服务业占比那么高,里面大部分还是色情服务业。首都维尔纽斯都成 “极乐天堂” 了,旅游主打 “专属欢愉地图”。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还成了人口贩卖的中转站。可立陶宛政府居然把这当主要产业,真是让人无语。2004 年加入北约后,随着各国军人进驻,这 “特殊服务业” 更是 “蓬勃发展”。据说 270 多万人口中,有近 30% 的女性干过这行,很多都是被骗或被逼的。欧洲妇女权益组织都曝光好多次了,可问题还是没解决。这些破事,中国人根本不关心。
可立陶宛那些政客为了讨好美国、谋私利,先是插手中国香港问题,2021 年 5 月退出 “17+1” 合作机制,又搞 “台湾代表处” 的闹剧,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政府当然不能惯着,一系列反制措施就来了:限制立陶宛商品进中国市场,降低官方关系级别,调整企业贸易往来,还调整中欧班列路线,取消克莱佩达港扩建投资意向。这下立陶宛可惨了,兰姆酒、啤酒、巧克力、牛肉这些商品出口受严重影响,关系到 8 万多个农业家庭和 40 多万人的利益。这真是自己作的。

1991 年 9 月 14 日,中国和立陶宛建交,当时两国地位和经济潜力差距就很大,但中国一直平等对待。还给立陶宛贸易机会,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立陶宛的农产品、乳制品、激光产品等在中国市场占一席之地,这都是中国的照顾,不然凭它那竞争力,根本不行。
“一带一路” 倡议后,立陶宛铁路运输服务也跟着沾光,加入 “17+1” 合作机制,还有中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克莱佩达港扩建也迎来机遇,欧盟都不想投。可 2019 年瑙塞达当总统后,立陶宛就开始 “飘” 了,和希腊、塞尔维亚、匈牙利争风吃醋,抱怨中国不够重视。2020 年拜登胜选后,更是对中国大喊大叫,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中立合作就这样停了。

没了立陶宛,中国有啥损失?那些产品中国自己能生产,也能从别国买到。可立陶宛没中国市场,产品卖给谁?国内人口还没中国一个县城多,欧洲市场前面还有好多国家排队,台湾地区那帮人买点东西也是为了宣传,不是真做贸易。对抗中国三年,加上疫情,很多立陶宛人生活都困难了,去年农民还上街抗议呢。

在国际上,美国变天后,立陶宛政客发现就自己在 “裸奔”,屁股上贴着 “民主小红花”,这就是对抗中国的 “收获”。撑了三年撑不住了,才来求中国,这不是 “不识抬举” 是啥?要是还拿着那块破招牌讨价还价,就别想得到中国回应。
这 “波罗的海三虎” 算啥?欧洲大国交易的边角料,连筹码都不算。就因为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爱沙尼亚那政客还说要制裁美国,这不是瞎扯吗?这些政客的认知水平,在中国连乡镇干部都当不上。
立陶宛其实不用急,发展发展 “淫业”,说不定能补点损失。实在不行找台湾地区帮忙,让台湾人去旅游,多消费点。不过话说回来,立陶宛这一切都是自找的,太不识抬举。中国对它冷漠,就是想看它怎么做,不是光说说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