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已转业到地方的副连长,再次报名入伍,在战场壮烈牺牲,亲朋都说他傻!

告别旧十光 2025-02-22 16:17:19

我当兵时,连队副连长姓张,他老家是江苏苏北人,我是山东济宁鱼台县人,虽然隶属两个身份,但实际我们也就三十多公里远,也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乡了,因此,他当时对我特别照顾。

在部队,张连长是一个备受大家尊敬的人物,他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而且为人正直,也富有爱心,深受战友们的爱戴。

1978年9月,张副连长转业回到了苏北家乡工作,当时听说他被安排在县城里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生活也随之逐渐步入正轨。

毕竟,那个年代,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生活有了保障,尤其是对于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军人来说,能够回归平静的生活,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然而,在他刚参加工作不久,1979年的年初,对越自卫反击战突然爆发,战争的硝烟再次弥漫在中国的边境,这场战争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也是对军人忠诚与勇气的考验。

当张连长在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尽管他已经离开了部队,脱下了军装,过上了令人让很多人羡慕的生活,但他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那晚,他彻夜未眠。

第二天下午,张副连长突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他决定申请二次入伍,重返战场。这个决定不仅让他的家人、亲朋和同事都倍感震惊,要知道,去战场那完全是九死一生,既然有了安稳的生活,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冒这个险。

然而,张连长却坚定地认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天职,尤其是在国家最需要军人的时候,他不能做一个旁观者。

尽管家人和亲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张副连长还是毅然提交了申请。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部队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任命他为连长,这个决定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忠诚与勇气的肯定。

于是,在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张副连长收拾行装,告别了家人,和其他战友坐车踏上了云南边境。

军列运行了七天七夜,二月一日的晚上九点多钟,终于到达了昆明火车东站,在那里需要准轨换成米轨火车继续前行,开往宜良大荒田部队营房,伴随在身边的是那隐隐约约战争火药味……

虽然做足了思想准备,但真正身临其境才发现,战场上的情况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张连长和他带领的战士们,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但有经验的张连长,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士。

3月11日,张连长构筑防御工事,掩护兄弟部队后撤。

傍晚6时许,发现有一小股越军向他们所在的阵地偷偷摸来,张连长立即向各班、排发出战斗命令,战友们迅速进入战壕,重武器迅速占领发射阵地。

越军使用夜光弹指示目标,用重火器摧毁阵地上的战壕和隐蔽部位,突破了张连长组织的防线,并以两翼包抄的战术发起攻击。

在那次战斗中,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张连长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带领战士们奋勇抵抗,最终张连长和其他六名战士不幸壮烈牺牲。

张连长的牺牲的事,传到部队和家乡后,所有人都为他感到痛心和惋惜。亲朋都议论纷纷,说他真傻,本可以过着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重返战场,最终客死他乡。

张连长去世后,家里撇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他的战友得知后,纷纷到他家里探望,并力所能及地对他的家庭,进行帮补。

我知道后,当时好几个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张连长的选择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价值。与其默默无名的死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上一场。

有些人的死,轻如鸿毛,有些人的死,重如泰山。张连长的牺牲无疑属于后者。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忠诚与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0 阅读:3

告别旧十光

简介:在这里,让我们有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