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国家副总理的经历,让人感觉特别有意思,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面摸爬滚打,最后还是没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他那种朴实的农民本色倒是一点都没变。
那天下午的会议结束以后,陈永贵站在门口等着邓小平,他心里憋着一肚子话想说,这些天的会议上一个接一个的新政策让他有点接受不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问个明白。
陈永贵把邓小平请到休息室,开门见山就问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事情,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显得特别不合时宜,邓小平听了之后直接说他像个三岁小孩一样幼稚。
这场谈话之后没多久,陈永贵就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了职务,他觉得自己确实不适合继续干下去,这种认识让人觉得他虽然思想跟不上,但是为人还是挺清醒的。
陈永贵从农民到副总理这个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是头一遭,但是他最后还是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退下来了,这种结局让人觉得有点遗憾,但又似乎是必然的。
陈永贵辞职以后马上就提出要搬家,他觉得既然不当官了就不能再住在原来的地方,这种想法特别朴实,完全没有那种恋栈权位的样子。
搬到木樨地的公寓楼之后,陈永贵还是保持着农民的习惯,在阳台上种玉米,每天早上拿着扫帚从十二楼一直扫到一楼,这种生活方式让人感觉特别接地气。
他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有人认出他来想给他特殊待遇,他直接把钱一扔就走了,从此再也不去那家店,就是怕搞特殊化,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农民。
国家给他配了专车,但是他从来不坐,就爱坐公交地铁,跟老百姓聊天,这种行为让人感觉他是真心想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装出来的。
陈永贵退休之后给中央写信说想干点事,后来就去了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虽然每天就上一天班,但是他特别认真负责,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情他都能帮忙解决。
到了晚年的时候,陈永贵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亲眼看到包产到户带来的变化,市场上东西越来越多,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政策是对的,这种认识让人感觉他还是挺实在的。
最开始的时候陈永贵确实对一些政策想不通,还说要扛到底,但是后来他冷静下来了,看到了农村改革的成果,思想也就转变过来了,这个过程其实挺不容易的。
他晚年时说自己现在高兴着呢,这句话听起来特别朴实,但是背后却是一个老农民对新时代的真诚认可,这种转变来得虽然不算早,但总归是来了。
陈永贵的经历让人想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农民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再比如说基层干部面对改革开放时的思想困惑,这些问题到现在看来都还挺有意思的。
他从农民到副总理再回到普通人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点,让人感觉既有时代的局限性,又有人性的真实一面。
陈永贵最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请辞,这种态度其实挺难得的,说明他虽然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但是做人还是挺清醒的。
他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有一点官架子,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这种状态让人感觉特别真实,也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