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安,谁是经济体量最大的县?
提及这个问题,那么舒城县自然是公认的答案,以2023年的情况为例,全县389.19亿元的体量继续保持六安4县之首。
那么在舒城,哪些地方一直是被县级重点发展的区域?
提及这个问题,县城和杭埠镇便是被舒城网友高度认同的答案。

县里对杭埠镇的重点发展体现在了何处?
对一个区域的重点发展自然不止一处,但令人感受最直观的莫过于县里将舒城经济开发区采用“一区两园”的模式,即位于县城的城关园区、位于杭埠镇的杭埠园区。既有聚集的工业企业、产业园,又有集中开发建设的住宅区堪称杭埠镇现阶段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种“双核发展”的模式,不少网友是疑惑的,县城被重点发展无可厚非,毕竟它是全县的行政中心以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但位于全县最东北角的杭埠镇为何会被重点发展呢?
虽然杭埠镇位于舒城县的最东北角,但这并不妨碍它有条件成为被县里重点发展的区域,结合多种客观因素来看,重点发展杭埠镇反而是舒城县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说重点发展杭埠镇是舒城县的必然选择?
一、全域皆平原的地形不可忽略
既然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那么有相对充足的空间去开发建设自然是重要前提,如此一来,地形就成了不可忽略的环节。
放眼舒城县全域,山地和丘陵地形占据了全县6成左右的面积,且两大地形全部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的乡镇。连绵的山地丘陵不仅使得这些区域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空间,而且承担着保护生态红线的重任。
平原地形仅分布在城关镇、杭埠镇、千人桥镇、桃溪镇、柏林乡、百神庙镇全域以及南港镇和棠树乡的北部。
二、是舒城县距离合肥市区最近的乡镇,且两者有京台高速连接
对于县域经济而言,自身的内生动力本就重要,而对接、融入周边的经济高地同样是高效的做法。
对于舒城县而言,合肥市区就是周边地区中唯一的经济高地,“在产业领域对接合肥、融入到合肥的优势产业链中去”既是摆在舒城县眼前的机遇,也是舒城县现阶段正在做的。
既然拥抱合肥发展,那么将最靠近合肥的区域作为对接合肥、融入合肥的载体便是最容易出结果的选择。放眼全县来看,具备这个条件的唯有杭埠镇。
除此之外,杭埠不仅是舒城县距离合肥市区最近的乡镇,而且两者间还有重要的交通动脉——京台高速相连,高速公路在舒城县的出入口就位于杭埠镇境内。人员流动、商品物流运输的效率得到了充分保证。

三、杭埠镇是京台高速在舒城县唯一过境并有出入口的乡镇,交通优势明显
交通条件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高速公路就是既常见又能提升效率的交通方式之一。
在舒城县,京台高速、德上高速以及在建中的和襄高速是全县现阶段的高速公路配置。与后两者不同,京台高速不仅“避开”了县城,而且在舒城县境内只经过杭埠镇并建有出入口,这就使得杭埠镇成了最容易“享用”京台高速之便利的地区。
在实际发展中,对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而言,能够落户在距离高速出入口相对不远的位置是极大的优势,不论是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的购入,还是产品的向外运输,尽可能快地进入高速公路能极大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对于地方层面而言,具备便捷的交通是里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优势之一,没有好的交通也就很难吸引相对有实力的企业。

况且京台高速本就是国家级的主干道,里程长、通达度广,作为舒城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唯一的高速公路大动脉,舒城县自然不会主动放弃这一交通优势。
高速只是过境。市域路远远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