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提到了稀土,这个问题结果很明显,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非常有效。美国是真的被卡了脖子。
目前美国开采、加工稀土的,只有一家公司,就是MP材料,这棵独苗,运营着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山芒廷帕斯。
但是MP材料,产量太小了。
看了一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24年,总共产量是4.5万吨,排在世界第二,但是,第一名中国的产量是27万吨。
即使这4.5万吨,也大部分要运到中国来分离、提炼。
全球都是如此,超过95%的稀土材料和金属来自中国,或者在中国加工,没有其他选项。

芒廷帕斯
重稀土是潜艇、战斗机等军事装备的重要材料。
一艘宙斯盾驱逐舰,需要大约2.4吨的稀土,一架F-35战斗机,需要0.4吨稀土。芒廷帕斯矿山现在缺的就是重稀土。
在民用领域,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更不用说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欧美电动汽车产业的空间也是受限的,因为,零部件生产不可能绕开中国工厂的。
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进一步确保了电动汽车的产业领先优势。
美国稀土严重依赖进口,实际上是被卡了脖子,他们着急吗?
当然着急,而且急了很多年。
懂王在8年前听到美国稀土的现状时,感到非常震惊,很快就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增加了对美国稀土企业的资助。
他的下一任,则将稀土项目纳入了《国防生产法案》,目的是扩大稀土库存。
看起来非常重视,结果却可以用惨败来形容。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美国稀土产量从4.24万吨,勉强增加到了4.5万吨。
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而且大头来自中国。
美国的科研实力不弱,为啥这么多年也搞不成呢?
原因很复杂。
首先,大家要知道,美国其实不缺稀土。
关于美国稀土储量,有很多说法。美国地质调查局目前公开的数据是190万吨。
但也有专家在2011年估算过,说美国有1300万吨稀土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
实际上,稀土其实并不稀少,自然界到处都是,只不过浓度太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全世界的稀土储量上每年都在增加。
但是,美国想拿下格陵兰是认真的,因为格陵兰的重稀土储量非常可观。
加拿大也有稀土矿,而且有一个Niobec矿,品位排在世界前三。
美国最近把这个邻居也得罪的透透的,很多事现在聊起来也费劲,格陵兰因为担心环境,一直不让开采。
1997年的时候,美国封存了芒廷帕斯矿山。
2002年,稀土矿全面停止开采。
封存、停产的主要原因,是稀土开采对环境压力很大,反对声音很大,企业投资很大。
加上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对稀土资源需求骤减。稀土跌成了白菜价,企业无利可图,转而从国外进口。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其次,发现了矿藏只是第一步,开采也要付出巨大代价,但真正上难度的,是后续的分离、提炼、加工。
除了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规模化分离、加工能力。中国在所有环节上,技术都领先。
有人说,美国不差钱,科技实力也有,重新打造一个稀土产业链应该也没问题吧?
稀土产业还真不是钱的问题。
MP材料也曾经获得3500万美元的联邦资金,试图打造分离和加工能力,现在的情况大家也都能看得到。
还是要把原料送到中国加工。
真正决定稀土产业的是人员。
中国的稀土开采、提炼、加工和制造,有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电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发展起来后,更加有利可图。
这也保证了成千上万的人持续从事这个行业。
美国找这么多人是不可能的,截至2024年,稀土开采行业人员,总共才570人。
这和苹果手机将加工、组装业务放在中国是一个道理,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在短时间内凑齐几万、几十万的工人。
所以,美国想要摆脱稀土被卡脖子的情况,哪怕是真的想从零开始建一条供应链,也要花很多年时间。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稀土产业其实非常小。
2024年,美国进口的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总价值是1.7亿美元,你没有看错,就是1.7亿。
它自己生产的4.5万吨稀土,价值是2.6亿美元。
美国地质调查局今年也出了另外一份报告,评估镓和锗出口限制,对美国GDP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全部断供,影响也只有35亿美元。
在没有贸易摩擦的时候,稀土供应本来不是问题,也就是1.7亿美元就可以解决的事。
美国现在用“对等关税”,主动把这个绳索套在了头上,先不说搭建一整条产业链有多难,从生意角度看,是极不划算的。
MP材料公司预计,现有的库存能坚持到年底。
美国也有其他公司跃跃欲试,准备去开采、加工稀土。以前是环保太严,无利可图,现在这些障碍可能不存在了。
对美国企业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美国现在的政策环境,确定性很差,4年之后,政策会不会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