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凌晨,周总理电话通知刘贤权少将:你速来大会堂新疆厅见我

亦唐谈历史 2025-04-03 17:38:51

【前言】

夜里,刘贤权正睡得香,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给吵醒了。他迷迷糊糊地抓起电话,里面传来了周总理急促的声音:“刘贤权啊,赶紧来大会堂的新疆厅找我,有急事儿!”

挂断电话后,刘贤权瞅了一眼手表,还不到五点。他心里琢磨,总理这会找他能有啥急事呢?

到了大会堂,刘贤权径直往新疆厅走去,结果在走廊上碰到了一个工作人员挡着路。他连忙开口:“总理让我赶紧过来,说有急事儿找我。”

周总理听完那位工作人员的汇报,随即从新疆厅快步走向刘贤权。刘贤权,身为铁道兵的头儿,直接就问:“地铁是不是有啥状况了?”

到了紧要关头,铁道兵的头儿,也就是司令员,那权力可大了去了……

【刘贤权从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到铁道兵司令员】

1963年6月十几号的时候,沈阳军区的赖传珠政委找刘贤权聊了聊。那时候,刘贤权是沈阳军区的副参谋长。

赖传珠讲道:

“青海那边军区司令员因为有点事儿调走了,现在政委的位置是省委的王昭第二书记同志在兼任。总政那边发话了,打算从沈阳军区调个军事干部过去当新司令员。你这会儿的情况,能扛得住这担子不?”

赖传珠这样问,主要是考虑到青海那边是高原地区,条件挺苦的,而且还有好多不同的民族,去那里开展工作肯定会遇到不少难题。再说了,刘贤权刚从医院出来没多久,之前在院里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糖尿病还挺严重的。

刘贤权立马回应说,只要组织上有决定,他就没啥好犹豫的。

6月27号那天,周总理下了命令,让刘贤权去当兰州军区的副司令员,还兼着青海省军区的司令员。到了7月份,刘贤权自己一个人,没带任何手下,就直接去了青海上任。

到了那儿,张达志司令员和冼恒汉政委特别高兴地接待了他,还给他详细讲了讲那边的情况。并且,他们提醒他,有啥重要事儿得跟省委第一书记杨植霖和王昭同志一起合计合计。

大家都知道,西北那边日子挺不容易的。在刘贤权动身之前,有人好心劝他:“还是待在中原吧,别去那个‘新西兰’(就是新疆、西藏、兰州那一带)了。”但刘贤权心里压根儿就没这想法,他笑笑说:“再苦再难,也比打仗那会儿强多啦。”

刚到青海没几天,他就赶紧给老伴写了封信,让她带着孩子一起来青海定居。信里头,他这么写道:“青海这儿好东西可多了,有个大盐池,大得没边儿,盐多得用不完,不像咱们以前在苏区那会儿,吃盐还得拿命去换。还有啊,这儿的羊肉才三角钱一斤……”

刘贤权信中的革命精神打动了他的老伴。她啥也没说,立马带上孩子就直奔青海去了。

家人都安排妥当后,刘贤权便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中。他在青海这地界儿干了六七年,愣是一次假都没请过。

1968年2月1号那天,刘贤权收到了中央军委办事组的消息,说他被选为军委政工小组的副头儿了。

2月29号那天,刘贤权接到了林彪办公室秘书打来的电话,说是让他准备准备,要去北京上任了。刘贤权一听,连忙说自己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到了上面怕是不适应,干不好,请秘书帮忙跟中央说一声。

这事就一直拖啊拖,拖到了3月26号。刘贤权心里头还琢磨着这事儿该是过去了。可谁承想,那天下午,他冷不丁接到军委办事组秘书打来的电话,说是赶紧来北京上任。

刘贤权没敢耽误,把手头的工作安排妥当后,28号就赶到了北京!

刘贤权一到北京,心里就直痒痒,琢磨着回青海去。不过,邱会作那边来消息了,他是军委办事组管干部的,说毛主席特意点了刘贤权的名,让他别急着回青海,留下来在军委办事组帮忙。

军委那边,黄永胜挑了大梁,当上了办事组组长,吴法宪则是副组长。组里还有叶群、李作鹏、邱会作、谢富治这些人。后来,队伍又壮大了,刘贤权、温玉成、李天佑他们也加入了进来。说起来,刘贤权可是毛主席亲自点名的。不过,虽然他进了办事组,黄永胜却没咋给他安排活儿干。

在办事组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儿干,可刘贤权却没啥具体任务。他琢磨了好久,觉得自己干不了那些高层的事儿,就老想着去基层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八月那会儿,周总理提议,让刘贤权当上了铁道兵的政治委员和党委书记。不过呢,他之前办事组里的那些职务,还没来得及撤掉。

1971年,党中央做了个决定,把军委办事组给撤了,然后搞了个军委办公会议,让叶剑英来管军委的日常事务。刘贤权呢,也被中央选进了这个办公会议,他主要负责的是铁道兵那边的事儿。

10月4号那天,毛主席和周总理一块儿会见了军委办公会议的成员。周总理在介绍刘贤权时,提到他以前当过38军的师长、军长。一听这话,毛主席立马紧紧地握住了刘贤权的手,笑着说:“哎呀,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原来你是38军出来的,难怪林彪那帮人不信任你,他们的圈子是越来越小喽……”

当刘贤权听到“久仰大名”这话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1957年,刘贤权接过了38军军长的担子。这支队伍在朝鲜战场上那可是出了名的勇猛,特别是在第二次战役里,他们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把想往南逃的和想从北边来支援的敌人都给拦住了,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就因为这出色的表现,彭德怀司令员还特别发电报表扬他们,称他们是“万岁军”。

刘贤权回到38军那会儿,正好是军队大力搞建设的时候。他一上任,立马就把心思全放在了提升部队整体训练水平上。

1958年那会儿,112师正忙着搞实战演练呢。团长和政委刚打算躺下歇会儿,嘿,刘贤权就来了,说是要看看演练进行得咋样了。

刘贤权问起:“有多少人脚上磨出了泡?”团长和政委都没留意到这个细节,谁也答不上来。刘贤权便说:“这事儿可不小,要是脚磨泡掉队的人多了,部队的战斗力可就要受影响,往后得多留意这点儿。”

第二天,扎营休息没多久,刘贤权又来了,他还是关心地询问起战士们“脚起泡”的情况。团长和政委还是一头雾水,答不上来,两人都挺尴尬的。见状,刘贤权语重心长地说,他们对待这事儿的态度不够上心。

说起刘贤权在担任38军军长时碰到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他干工作那股认真又细心的劲儿。刘贤权对38军那可是情深意重,这次听到毛主席的赞扬,他心里头别提多激动了。

1969年5月份,刘贤权有了新的身份,他成了铁道兵的司令员,还兼着党委书记。一接到要去铁道兵那边上任的通知,刘贤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立马就带着家人搬到了西郊的铁道兵机关大院里。从此以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了铁道兵的工作上。

铁道兵呢,是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里的一个专门搞技术的兵种。记得是在1948年7月,那时候在东北,他们搞了个铁道纵队,人数不多,加起来都不到两万。后来啊,这个纵队就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再后来就成了铁道兵。这支队伍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不管大军打到哪儿,他们就能把铁路给修到哪儿。

1970年2月份的一天,周总理把吴德、杨杰、郑维山、刘贤权等几位同志叫到了京西宾馆,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会议上,周总理听完汇报,给出了关键性的指示:

现在工地上施工队伍五花八门,像铁道兵、地铁局、水电部和北京市的队伍,大家各搞各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头儿来指挥。这样一来,人力、物力、财力都白白浪费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期工程决定让铁道兵来当老大,把所有施工队伍都整合成军队模式。现在正忙着整理现有的队伍,能跟上军队节奏的,就编进铁道兵里;跟不上的,就哪儿来哪儿去,回原单位待着。

说起来,周总理那会儿提的是北京地铁的建设事儿。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特别看重这个地铁项目,一期工程在1969年国庆节那会儿就差不多搞定了。他们这次聊,就是想快点推进二期工程的建设。

在这次会上,咱们组建了地铁工作小组,刘贤权挑了大梁当组长。这样一来,在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刘贤权一门心思扑在了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上……

【刘贤权听从周总理命令,指挥铁道兵进入战备状态】

1971年9月的一个凌晨,大概3点钟,周总理走进了大会堂的新疆厅,他把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们都叫来,告诉大家要做好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过了俩小时,大概5点来钟,刘贤权的电话响了,是周总理打来的,让他赶紧过去到新疆厅。

见了面,刘贤权心里琢磨着,周总理八成是要询问北京地铁的建设咋样了。可出乎意料的是,总理压根儿没提这事儿。刘贤权回想起来说:“周总理一脸严肃,语速也快,平时那和煦的笑容不见了,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大事。”

周总理问道:“贤权啊,你现在是在哪儿安的家呢?”刘贤权回答说:“我就在铁道兵那边,住在我自个儿家里。”

周总理看起来是安心了不少:

行,你就安心待在家里,随时准备听我的指令。地铁那边得赶紧进入紧急状态,你来全盘指挥,确保专列随时待命,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有啥问题,直接找我沟通!

刘贤权答道:“总理,您别担心,我这就去把事情办好。”

刘贤权回去以后,立马按照总理的吩咐,直奔地铁指挥部。他把相关领导都叫到一起,开始仔细地安排工作。为了保证一切顺利,刘贤权对每个站点都进行了认真的检查。他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段日子挺特殊的,刘贤权始终亲自盯着战备工作,用实际行动给总理吃下定心丸。因此,周总理这样评价刘贤权:他坚决执行上级命令,肯干实事,真是个不错的同志。

刘贤权在当地铁领导小组组长的那会儿,还一手管着帮朝鲜建地铁的事儿。咱们国家帮朝鲜建的“平壤地铁”,是金日成来中国访问时,和毛主席一起商量定下来的。

据说啊,有这么个事儿:

平壤那儿的本线和大普线,是两条地铁线,加起来总长有29.5公里。一共有19个站点,还有两个车辆段。整个项目预算大约是2.4亿人民币。这个活儿,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交给了铁道兵来干。

这个活儿不光是刘贤权在总负责,铁道兵党委还特地安排了彭海贵、别祖后副司令员和张鸿智副参谋长来一起管。彭海贵这人可不简单,他以前当过120师359旅的营长,还给周总理当过侍卫官,1959年才调到铁道兵来。别祖后和张鸿智呢,也是负责具体事务的。

1973年9月5号,平壤的地铁终于建好开始运行了。那天,金日成老大爷亲自去剪了彩,还带着其他的党政领导一块儿去参观了地铁。他还特别赞扬了咱们中国人民的鼎力相助。

【刘贤权从铁道司令员调到济南军区任副司令员】

1975年4月17号,叶帅作为中央军委的代表,在北京的京西宾馆把各兵种的领导都叫来开了个会,主要是宣布他们新的调动安排。叶帅一个个地叫着名字,还给了大家一些重要的指示。

他打气给大家:“

这次毛主席安排你们到军区去干活,是他的决定。在我们党里,能上也能下,这是个好习惯。希望大家能高高兴兴地接受安排,带着家人一起,赶紧到新岗位上去好好干活。大家都得做个好榜样啊。

当叶帅喊到刘贤权的名字时,他开口道:

刘贤权同志去济南军区当上了副司令员,还进了军区常委。你和曾思玉同志,他现在是济南军区的司令员,你俩是老同事了,知根知底的,这样对工作推进很有帮助。

刘贤权在铁道兵部队干了整整7年,期间碰到了不少难题,但他都咬牙挺过来了,还收获了不少。对他而言,修建铁路这项大工程,他已经打心底里喜欢上了。

刘贤权心里头对老单位挺舍不得的,但他做事向来爽快,立马就说,他完全听毛主席的,会照着叶帅的吩咐好好干。

会议结束后,刘贤权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然后4月22日就出发去济南军区报到了。这次虽然他的职位有所下降,但他还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刘贤权压根儿没想过,到了60岁这把年纪,还能再回到他拼了8年命的山东,接手他心心念念的军事活儿。这对他来说,可真是莫大的宽慰啊。

1976年9月份,中央军委下令在西北的核试验场搞一次氢弹试验,并且要求各大军区都派参观考察队去看看,每个队还得有个大领导带队。济南军区这边呢,就选定了刘贤权来带队前往。

9月9号一早,刘贤权领着济南军区的参观小组全体人员准时上了火车。眼看火车就要开了,这时候车站突然接到济南军区打来的急电,说核试验暂时不弄了,得赶紧让刘贤权回军区,有大事要告诉他。

那天下午,刘贤权得知了毛主席去世的悲痛消息。追悼会结束后,中央军委下令重启核试验,刘贤权又一次领着队伍匆匆赶往核试验场地。

1964年,刘贤权在青海那会儿,特地去瞧了咱们国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但亲眼见证核爆炸现场,这还真是头一遭。当他抬头望见那蘑菇云直冲云霄,壮观得不得了,身为军人的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1978年1月份,62岁的刘贤权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转任济南军区的顾问。按理说,他可以少操点心了,但刘贤权心里还是放不下部队和民兵的训练。他不顾自己身体不好,年年都要亲自到基层看看。每到一地,当地的人武部和民兵们都特别欢迎他。

1982年夏天6月份,刘贤权老同志结束了长达54年为革命拼搏的生涯,开始安享晚年。到了1991年春天,刘贤权的身体情况恶化,于是他去北京找医生看病。在治疗的那段日子里,刘贤权展现出了超凡的坚强,硬是跟病魔杠上了。

1992年3月份,刘贤权的病情有了好转,就被转回了济南军区总医院接着治疗。到了6月13号那天,刘贤权正在睡觉呢,突然间就梦到叶帅来了,还喊着他的名字:“刘贤权,赶紧醒醒嘞。”

刘贤权睁开眼,一看叶帅正带着梁兴初和张达志站在他跟前。梁兴初是38军的第二任军长,张达志呢,以前当过兰州军区的司令员。叶帅对他说:“嘿,你还在梦乡里呢!毛主席开了军事会议,特地让我来喊你们过去!”

刘贤权说:“记得带上笔记本哈。”叶帅拽着刘贤权就催:“赶紧的,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他们三个火急火燎地跟着叶帅赶到了开会的地方。一推开门,嘿,毛主席正坐在前头说话呢,周围坐着一圈将领,对着主席的就是刘亚楼、黄克诚、李天佑他们几个。

这时候,刘贤权猛地睁开了眼睛,发现原来只是一场梦。天一亮,他就兴致勃勃地跟夫人聊起了这个梦。夫人听后说,老伴心里一直装着军队、主席和战友,感情深得很。

6月15号,就是刘贤权做梦之后第三天,他突然因为心脏不跳了,就这样走了,77岁。

刘贤权那既辉煌又充满波折的一生,就像在人们心里竖起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