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一台湾老兵偷回大陆,大陆海关将他带走,一句话让他感动万分

亦唐谈历史 2025-04-01 18:13:39

乡愁就像一道不宽的海,我这边望过去,大陆就在那一边。

对台湾老兵姜思章而言,《乡愁》不光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更是他前半生经历的生动反映。

姜思章在十四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强行拉去当了壮丁。这之后的三十年里,他只能远远地望着家乡所在的那片海,却回不去。

1982年,姜思章经过好多地方,最后终于回到了老家。路过珠海拱北海关时,海关人员悄悄跟他说了句贴心话,让他这漂泊在外面的三十年心里头暖洋洋的。

【充军离乡,海峡成天堑】

1950年5月18日,为了让从定海退到台湾的士兵们心里好受点,蒋介石和宋美龄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由宋美龄自己到港口码头去迎接那些“胜利归来”的士兵们。

1949年夏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差不多把大陆地区都解放了。国民党那些剩下的部队跑到舟山去了,他们想以舟山为基地,保护台湾。

不过,当蒋介石得知解放军在上海配备了“苏联制造的喷气飞机”时,他心里隐约预感到了可能会惨败。

结果,蒋介石还没开打就先怕了,下令舟山那边的部队撤退。

“舟山撤退”的计划遭到了国民党高层将领的大力反对,但蒋介石还是坚持己见。10号一早,蒋介石就宣布说要“撤离定海”,还下令国民党军队在逃跑的时候,尽量把舟山的年轻人带到台湾去。

在这次撤离行动里,好多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为了安慰那些离开亲人土地的百姓和军人,宋美龄特地赶到港口,迎接前往台湾的人们。

军舰到达台湾的当天,码头上人山人海,都是来欢迎的人们,他们兴奋地摇着彩旗,特别热情。旁边,一群女士围着一个穿白色旗袍的夫人,她就是宋美龄。

没错,宋美龄亲自出来迎接,让到台湾的官兵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原先的牢骚慢慢没了,只剩下阵阵欢呼声。

不过,在那些兴高采烈的人群里头,有个小男孩显得有点特别。他被欢乐的人群包围着,却只是安静地嚼着部队发的生米饭。

这个十四岁的小男孩,名字叫做姜思章。

姜思章是浙江省海岱山人,家里挺有钱,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孙子,他特别受祖母和家人的宠爱。

可就在前几天,这种美好的日子突然没了。跟很多人一样,姜思章倒霉地被国民党军队强行拉去当了兵,虽然他那时才十四岁,但那些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士兵早就没了良心。

姜思章到了台湾后,被安排进了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师,从此开始了每天早起出操、辛苦训练的日子。

因为年纪太小,姜思章在训练时老跟不上队伍,被老兵班长打骂就成了他常有的事儿。

到了深更半夜,姜思章心里就开始像涨潮一样,满满的都是对老家和亲人的想念。他盼着有一天能和亲人见面,这个念头让他熬过了好多睡不着、心里难受的夜晚。

一道浅浅的海峡,让他和家乡隔得好远。

【逃跑未果,入狱幸遇良师】

姜思章被国民党的军队逮走的那天,姜家人左等右等都不见他回家,心里头开始隐隐约约觉得事情不妙。

姜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深夜都还在到处找姜思章,可姜思章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怎么找也找不到。

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姜家人只能接受姜思章确实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事实。祖母身体本就不好,一听这消息,打击太大,病倒后就再也没起来,很快就离世了。

军舰启程的那天,姜思章被挤在军舰底舱里,透气都难。码头上,好多来求情的人挤得满满当当,哭声、求饶声、骂声搅在一起,满场都是伤心和愤怒。

姜思章的妈妈在码头上不停地哭着哀求,盼着国民党军队能手下留情,别为难她那年纪尚小的孩子。

姜父为了找寻失踪的儿子姜思章,尽管心里万分难过,但还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四处求人帮忙,询问姜思章的消息。

最后,姜父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在香港的亲戚王先生,通过王先生的帮助,姜父成功在台湾的官方报纸上发布了找人的消息。

可能是出于偶然,平时根本不爱看党报的姜思章,那天居然连广告都一字不落地看在副刊的下面角落,姜思章瞧见了一则找人的消息。

找孩子呢,叫姜文标,他是浙江海岱山那边的人……

姜文标以前叫姜思章。刚进军营没多久,姜思章就觉得那里的日子太苦了,受不了。后来在老乡朱彪的帮忙下,他几经周折找到了同是浙江人的黄云波连长,并加入了他的部队。

为了躲过原部队的追捕,不让人发现,他改用了姜思章这个名字。

姜思章悄悄把报纸上联系人的地址记在心里,找了个休假的时间,他给住在台湾的王先生打了电话。

有了王先生的帮忙,姜家人接到了姜思章从台湾寄过来的家信。这封说他一切安好的信,让姜家人一直紧张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些。但是,在几封书信来往之后,姜家人又突然间没了姜思章的消息。

后来的三十年里,姜家人到处询问,但姜思章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音讯。这突如其来的失去联系,让姜家人每天都沉浸在对姜思章的想念和不安里,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他们老觉得姜思章可能已经出事了,这种念头时不时就在姜家人的心里冒出来,让他们非常痛苦。

在三十年的分别日子里,姜思章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和亲人们。

姜思章刚和家人重新取得联系没多久,国共两边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僵,台湾和大陆的情况也更糟糕了。台湾那时候开始采取严厉手段,谁要是和大陆有书信往来,就会被扣上共匪的帽子,情况严重的还会被判处死刑。

姜思章不想给王先生添麻烦,所以只能自己主动和家人不再联系了。

但姜思章心里一直想着家,从没断过念想。

1955年,姜思章在打算逃跑的时候被逮住了,国民党就以他“偷偷卖军队用的东西”的罪名,判了他3年牢。

在监狱里,姜思章遇到了任先生,这位先生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好老师,让他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转变。

任先生以前是个开战斗机的飞行员,他为了回到祖国,悄悄开走了桃园机场的一架飞机。可没想到的是,飞机还没起飞就在跑道上着火了,最后任先生在跑道尽头被抓住,被判了死刑。

另外,任先生没有多讲自己的过去,不过这段往事,让姜思章对这位“永远不倒的英雄”非常敬佩。

任先生在牢里还教给了姜思章不少东西,不光是跳舞、英语,姜思章还从任先生那里学到了怎么分析形势,以及各种新的思想观念。

任先生对姜思章说,国民党政权已经烂了根,咱们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只要沉得住气,慢慢来,不停地给它添堵,这烂摊子总有一天会垮掉的。

任先生对姜思章说,他应该去考大学,这样能让自己的思想更有深度。

任先生那些有深度的话和丰富的知识,给姜思章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那以后,姜思章心里老琢磨,任先生说不定是个秘密的共产党员呢。

出狱之后,姜思章整个人成熟多了。他清楚,现在得提升自己,得想好再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乱来。姜思章还听了任先生的主意,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他考上了军校。

姜思章想尽办法想和家人重新取得联系,他试过往台湾当局专门给大陆设的信箱里寄信,也努力和美国传教士拉关系,想让对方帮忙寄信,可这些努力都没能成功。

逃跑没成功,又联系不上亲人,姜思章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回家。

【多方辗转,三十年终归故土】

1978年,姜思章通过以前的老同学,结识了一位到台湾探亲的香港朋友。在这位热心人的帮助下,姜思章费了好大劲,终于给家里寄去了一封信。

后来,姜思章到处找朋友帮忙搭线,最终在朋友的协助下,收到了家人的回信。

尽管这只是一份复印的家信,但三十年后再次收到亲人的来信,还是让姜思章激动万分。

特别是听到爸妈都好好的消息,姜思章觉得心里压了好多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一年后,两岸关系有了好转,姜思章觉得回家有了盼头,于是开始更加努力地想办法回家。

姜思章和家人一起想办法,他们觉得,要是能先去香港,然后从香港回大陆,就会容易许多。

姜思章的大妹妹家住在离婆陀山不远的沈家门,因为住得近,她认识了一位从香港来的陈女士。在大妹妹的帮助下,陈女士爽快地答应要帮姜思章一把。

姜思章碰上台湾当局刁难时,多亏了他的朋友站出来担保。结果,姜思章还是顺利拿到了去香港探亲的文件。

1982年,姜思章坐上了去香港的飞机,开始了回家的路。

飞机刚一着陆,姜思章就赶紧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他跟妻子讲道:

我今天晚上打算去太平山的最顶端瞅瞅。

这是姜思章跟妻子在走之前商量好的一个暗号,要是他能平安到港口,并且顺利回老家,就会说这句话告诉妻子他没事。

挂断电话,姜思章就坐上了去澳门的船,到了澳门之后,他又换乘巴士继续前往广东。

在珠海拱北海关做常规检查时,姜思章外表上装得跟其他乘客一样镇定,但心里头其实慌得不行,就怕海关的人瞧出啥破绽来,让大伙儿这么久以来的辛苦都白费了。

当海关人员把姜思章单独叫走时,他心里慌得不行,感觉心脏都要蹦到嗓子眼儿了。

不过,海关人员接过他的证件后,一边在证件背面贴上了“台胞旅行证”的标签,一边向他解释说明:

回到香港后,你可以直接把这个证撕毁,这样回到台湾就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了。

海关人员的一个细微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让姜思章觉得,就像是有个温暖的怀抱,抚慰了他多年在外漂泊的心。

几天时间里,姜思章奔波于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一路上辛苦辗转,三十二年后,他终于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到了宁波,姜思章立马给大妹打了电话,兄妹俩在电话里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听到消息的二弟立马就奔到了码头,三十多年没见的亲人终于在码头碰面了,他们三个人紧紧地搂在了一起。

后来,姜思章和弟弟妹妹一起坐船去沈家门港,到了那里,姜思章的妈妈已经在码头盼着他回来了。

多年没见,姜思章瞧着站在码头等候的母亲,轮船还没完全停好,他就急不可耐,从船上猛地一跳,快速跑向母亲,紧紧抱住了她。

望着母亲脸上多出的皱纹,瞧着母亲那一头已经斑白的头发,瞅着母亲日渐弯曲的背影,姜思章心里的难过再也忍不住了,两人在码头上搂着大哭起来。

姜思章跟母亲、弟妹聊起了心里的想念和被抓走后的那些事儿,然后他们一起坐上了去海岱山的轮船。这时候,姜父正在老家盼着姜思章回来呢。

海岱山是姜思章最终回到的地方。他站在船上,远远望着让他日夜思念的故乡,那是他心里想了半辈子的事儿,那里有他睡觉时也放心不下的亲人,还有他童年最快乐的回忆。

从台湾走到海岱山,五百公里的路程,姜思章花了整整三十二年的时间才到达。

村里的人们一听说姜思章从台湾回来了,都赶忙跑到他家去,想知道具体是咋回事。

你有没有瞧见过我家的孩子?

你知道我哥哥叫啥不?他现在还活着吗?

我爸有没有跟你一块回来呀?你见过他没?

姜思章瞅着眼前焦急难受的父老乡亲们,心里头五味杂陈,不知道该说啥好,只觉得一阵阵难过涌上心头。

回到台湾,姜思章怀揣着乡亲们满满的期盼,果断地加入了老兵回家探亲的行列中。

他热心参加各种街头的聚会活动,并且创办了“帮外省老兵回家探亲的组织”,盼着能让更多老兵和亲人见面。

在那个时候的台湾政治环境里,这些事情都是犯法的,但姜思章从未害怕过,他的妻子也一直默默支持,没有半句抱怨。

多年来,姜思章一直在海峡两岸来回奔波,用实际行动为两岸交流搭建起了一座和平的通道。

1987年,经过好多次的抗议集会和强大的社会呼声,台湾当局终于出台了“台湾人到大陆探亲的规矩”,这样一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书信电话往来就大致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姜思章老说:“我真想回家。”对他来说,就像树叶总会落到树根旁,回家这个念头一直深深埋在他心里。

现在,姜思章不会再梦到想家的事情了,因为他已经真的回家了。

小时候就被迫离开家乡,等再回来的时候,头发都已经花白,老态龙钟了。还有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再回到故乡。

一条窄窄的海峡,把大陆和台湾隔开,也让两地相隔了几十年的时光。

但是距离虽能让亲人无法见面,却挡不住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情谊,那份长长的思念,搭建起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和平之桥。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