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备案,即《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旨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使用和安全管理,平衡技术创新与个人权益
以下是关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详细解读,结合其核心条款、立法背景及实际影响,分要点
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该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
最近,《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对相关企业提出了进一步合规性
很多tob企业对算法备案会有这样的误解:觉得自己没向公众提供服务,不用完成算法备案。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大模型备案审核要素极多,导致一些企业申报时分不清重点。虽然技术、性能、安全都会被严格审核,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安全性,
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快速了解大模型备案奖励政策,我根据到2025以来年全国各省市发布的大模型算法备案奖励补贴政策文件,提取
大模型备案的语料要求是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合规性的核心环节,其核心在于安全性和合规性,确保由此训练的大模型符合管控要求
虽然算法备案的使用对象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多有明确,但其中涉及的舆论
关于大模型代办(如备案、合规代理等)的必要性,需结合当前政策环境、技术复杂性及企业自身能力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点:一
根据大模型备案法规要求及实践经验,我整理除了以下涉及到语料安全相关环节的要求,供大家参考,如果有大模型备案和算法备案的更
为规范大模型研发与应用,我国出台了大模型备案管理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大模型在提供服务前需通
一、备案对象二、备案流程三、测试题、拦截词要求四、安全评估要求五、材料清单一、备案对象不分行业;不分个人还是企业;不分是
不废话,大模型备案中涉及到的安全评估测试题+拦截词包含:生成内容测试题4000+、应拒答1000、非拒答1000,拦截关
算法备案复审阶段涉及产品信息填报,所以一度让一些开发者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只有等产品要上线了,才能火急火燎地去申请算法备案
首先明确一点,算法备案官方审核部门是没有所谓的渠道提供快速审核服务的,所有申请者都是一视同仁。其次,我们确实有办法提高审
尽管不同地区的审核标准有所差异,但算法备案的办理周期一般是2-3个月左右(特指一次通过,无驳回的情况)。如果某一环节被驳
1.内容空洞或套用模板提交的材料存在虚假、夸张描述或使用通用模板,导致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执行性。例如,部分企业直接使用网
一些开发者已经了解到算法备案是AI类产品必做的一项资质了,但因为经验有限,依然存在一些盲点和不清楚的地方。今天,我就整理
今天谈下算法备案初审材料-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以下我给出了一份参考模板,是24年算法备案材料的一种撰写方式,供
签名:算法备案大模型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