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智福,男,河北井陉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在《哲学研
胡长海摘要:唐宋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均田制为基础的国有土地制度瓦解,转化为中小地主主导的小农经济。社会上
中国哲学史话语是以“哲学”概念的引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以及中国哲学史书写为助力,逐步走向学界的。它的建构过程已经从“
摘要:王安石以天道-人道贯彻祭天礼制,元丰祭天礼制据此对郊祀-明堂二元结构在天帝关系、配帝、祭器等议题上进行变革。程颐认
李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有非常丰富的阐释学思想资源,蕴含着深厚的阐释学智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
孙明君,1984年起从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开设“中古诗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赏析”
先秦两汉青铜器铭文的大规模伪制发轫于宋代,铭文辨伪及伪铭研究也随之兴起。“伪铭”虽然是伪制、仿制,但绝大部分都有“真铭”
摘要:《易传·系辞》所言“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历来为儒家所重视,诸家有不同的解读,至今仍众说不一。不同于古代大多数儒
庄子与老子同属道家,其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一般认为,“一”和“气”也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范畴。然而,在1993年出土的
徐嘉,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96)。摘 要:在甲骨文中,“友”的象形义是佑助、友爱。在商周金文及先秦经
【摘要】气学工夫论展现出与理学、心学工夫论不同的理论特质。罗钦顺在坚持“理只是气之理”的前提下,批判性吸收理学工夫论,通
摘要:礼乐文明的深层精神,植根于实践者对礼乐根基的信仰而作出的回应行动。对礼乐文明的深度解读,必须从“经验”视角揭示实践
刘纪璐,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哲学系教授摘要:王夫之将道家、佛家以及法家的理论并列为中国历史上三种最具破坏性的理论。
陈居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摘要:作为清代乾嘉之际扬州学派代表人物, 作为著名易学家, 焦循不仅以精研《周易》著称,
摘要:王阳明的“精一之学”不但是一个道统意义上的“精一之传”,同时更是统摄与贯穿阳明心学思想的总体核心理念,是内含普遍方
人们在从儒家古典思想中挖掘建构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时,往往会想到“中和”。其实,究其根源,“中和”只是实行“中庸”方法所达
蒋昊,安徽黄山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新儒学、逻辑哲学、礼乐哲学摘要:牟宗三晚年一再
摘 要:荀子的“约定俗成”思想蕴涵着一般“契约”观念,可运用于政治哲学的“社会契约”问题;而这又与“社会正义”问题密切相
蒋昊,安徽黄山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新儒学摘要:牟宗三晚年一再强调的“客观的了
摘 要: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最有代表性的表述,便是《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关于“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