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上汽大众整车终身质保就是破行业内卷的七寸

月影寒霜说汽车 2025-04-10 04:34:14

文/赵云

当价格战席卷汽车行业,“内卷”成为车企生存的关键词时,上汽大众却抛出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底牌——燃油SUV家族整车终身质保。这一政策覆盖8万至32万元全系车型,承诺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核心部件质保服务,在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面对记者,上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与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揭开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服务升级,而是对行业竞争规则的重新定义。”

“终身质保不是营销噱头,而是质量军令状”

3月10日途昂Pro上市时,上汽大众首次试水整车终身质保,短短一个月后便将政策扩展至燃油SUV全系。“选择SUV家族作为突破口,是因为这些车型最能体现我们的质量底气。”傅强坦言。数据显示,政策推出后途昂家族3月订单突破6500辆,其中70%用户选择顶配车型,进口零件甚至需要空运补货。

对于用户最关心的“套路”质疑,陶海龙的回应斩钉截铁:“我们要求首任车主、非营运车辆且在4S店保养,不是为了设限,而是要确保服务质量。”他特别强调,4S店保养价格已与普通修理厂趋近,“用户省去的是对副厂件的担忧,得到的是原厂品质保障”。

政策的底气来自严苛的质量体系。以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为例,陶海龙透露:“600台试验样机、25,000小时台架测试,生产线上CPK值(过程能力指数)严格控制在1.67——这是德国大众三十年未变的铁律。”当行业热议“增程技术平权”时,他直言:“燃油发动机的材料工艺标准远超增程系统,终身质保是对我们传统优势的自信。”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重拾行业竞争的本质

“价格战没有赢家。”傅强在解释政策初衷时,道出了行业困境。数据显示,上汽大众一季度燃油车市占率逆势攀升至9.08%,但在他看来,真正的战役在于“重塑用户价值认知”:“终身质保能让二手车残值提升2%-3%,拥车全周期成本下降,这才是用户需要的长期价值。”

陶海龙则将政策视为“倒逼体系升级的军令状”:“它逼迫供应商、制造、开发、质量四大条线同步进化。”在宁波工厂,记者曾目睹这样的场景:激光焊接机器人误差控制在0.02毫米,每台发动机需通过12道摩擦阻力测试。这种近乎偏执的品控,正是终身质保的底层支撑。“德国工程师要对代码终身担责,我们的质量意识早已刻进DNA。”

对于行业跟风质疑,傅强算了一笔账:“竞品做终身质保的成本比我们高30%,因为上汽大众的故障率基线更低。”他透露,政策推出后展厅转化率预计提升2-3个百分点,“用户开始为‘安心’买单”。

跳出内卷泥潭:质量、安全与体系的三重护城河

当新势力车企用“冰箱彩电”争夺眼球时,上汽大众选择回归制造业本质。在碰撞试验室,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ID.4 X的25%偏置碰撞测试中,A柱变形量仅为竞品的1/3。“安全不是配置表参数,而是生死攸关的底线。”陶海龙说。这种坚守延伸至智驾领域——即便被吐槽“保守”,上汽大众仍坚持L2+辅助驾驶必须强制接管:“宁可让用户觉得不够智能,也不能拿安全冒险。”

体系力的厚度在危机时刻显现。面对顶配车型零件短缺,傅强启动紧急空运:“用户最长等待4周,但我们收获了70%的顶配选择率。”这背后是“合资2.0”战略的支撑:中德研发团队24小时接力开发,本土化产品反向出口全球。正如此前上海车展上发布的“品质博物馆”所展示的,从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到最新ID.7,质量传承始终是品牌的核心叙事。

结语:汽车行业的“反内卷”样本

当记者问及“终身质保是否会被价格战淹没”时,陶海龙指向车间的标语牌——“质量是信仰,不是成本”。在无锡耐久试验场,上百台试验车正在循环冲刺百万公里里程。这些鲜为人知的投入,是上汽大众对抗行业焦虑的答案。

“内卷的终点是价值回归。”傅强说。当同行在配置参数上贴身肉搏时,上汽大众用终身质保划出了一条新战线:这里没有华丽的参数对决,有的只是对“一辆车究竟该用多少年”的朴素回答。或许正如陶海龙所言:“把七寸压在质量命门上,才能让行业跳出内卷死循环。”

这场始于质保政策的变革,正悄然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法则。当用户开始用“终身安心”投票时,属于长期主义者的时代或许刚刚开始。

0 阅读:7

月影寒霜说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