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敢吃,穿不敢穿,更不敢用高档化妆品和奢侈品,爸妈我知道咱家不是很富裕,但这每个月1800元的生活费,让我也太寒酸了,能不能再多给我一点。
这是一名大二学生给父母发的微信,言外之意就是父母每月给的1800元生活费太少了,在同学面前显得没面子,啥事都不敢做,遇事拿不出钱。
如果没看到的话,光听话一定会觉得这姑娘挺可怜的。是呀,当下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孩子,在校期间那是一个劲地攀比,比吃穿、比手机、比化妆品、比奢侈等,因家里条件不一样,消费观也不一样,有的一个月要花三四千甚至更多,有的一个月可能一千块钱也花不上。
面对这样的生活,有的孩子显得很懂事,不在这些搞攀比,还是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只要吃饱穿暖就行,用知识武装自己,上课专心学习,课余时间不在图书馆就在运动场,或是参与其它社团活动,都是围着学习转,基本不请假外出,不到外面吃饭,不出入其它场所。这样的孩子的理念是,学习好、能力强就是最美的自己,也是最美的样子。说的也很实在,说在大家能学到知识,毕业后有竞争力,能找到理想工作比什么都强。
而有的孩子却偏偏相反,不考虑这些,想的是如何让自己舒服,让自己美丽,这种美丽是靠穿搭、化妆、消费和娱乐体现出来,比如经常玩游戏、出入社会高档场所,使用高档手机、电脑,穿名牌等。诚然,有的家庭条件不错,能够消费得起,而有的家里条件非常一般也跟着攀比,自己一点能力都没有,花一分要一分。父母什么情况有的非常清楚,有的在工地搬砖,有的在田地里干活,挣点钱非常不容易,有的家庭父母的血汗钱都不够一个大学生消费的。可有的孩子根本不想这些。
就像这孩子,每月1800块钱还嫌少。说实在的,当她父母把这1800块钱打给她时,父母日子很难过,就是在家吃咸菜,其实这样的家庭少吗?一点不少,可我们的父母还唯恐孩子受到委屈,每月都是早早地把钱转过来。要知道,这1800块钱对有的家庭来说,每月都按时供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为此,有的父母省吃俭用,每月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先把这笔钱凑齐,之后才说其它消费的事。
都上一年大学了,不知这孩子学到了什么,难道一点不理解父母?有人说的非常好,说现在嫌父母给的少,等你毕业了别说1800了,每月能不能保证按时给父母1500块钱,这话问得好,要换位思考思考。都大二了,不能全靠父母供给生活费了,可以勤工俭学,也可以靠优秀成绩拿奖学金,请问你做到了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