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视察酒泉,看到几名奇怪的战士,怒道:叫基地司令来说清楚

心言聊历史 2025-03-24 03:35:55

张爱萍将军,四川达县人,素有“军中才子”之美誉,打起仗来能征善战,军政兼优,他给自己竖立的座佑铭叫“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

张爱萍将军一生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对待人和事更是刚正不阿。

张爱萍将军

1959年,我国国防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张爱萍受命于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他担任现场试验总指挥,长年奔波于荒漠深山,与各领域科学家、技术工程人员和部队官兵吃住在一起,可谓呕心沥血。

1964年,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成功进入倒计时,戈壁滩的盛夏不是一般地热,太阳像火炉般炙烤着大地,我们的核试验场地依然人声鼎沸,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赶工期。

总指挥张爱萍正在这里视察工作,一天下来,已是疲惫不堪,于是便到基地服务社吃饭休息。

基地服务社算是一个生活区,它不仅为基地的工作人员提供生活便利,还要为远距离执勤点的战士提供物资配备。

张爱萍在到达服务社之前,远远就看见那里的空桌旁围坐着几名战士,他们背着斜挎包,好像正坐在那里休息。张爱萍的第一反应就知道他们不是基地的同志,应该是某个执勤点的人,因为他们身上的斜挎包是有特殊作用的。由于他们来一次服务社要经历长途跋涉,没有车,只能徒步,十分地不易,斜挎包是专门用来装干粮和水的,以备半路补给。

“战士们很艰苦呀!”张爱萍是从硝烟中走过来的,他深知这种苦,正想着,车子已经开到了服务社。

见首长到来,服务社的人立马忙活开了。

在等饭菜的间隙,张爱萍又跟下面的人聊起了工作,但他时不时也会注意一下那几个背斜挎包的战士。

没过多久,热腾腾的饭菜就端上来了,饥肠辘辘的工作人员大口吃了起来。张爱萍没有动筷子,他又看了看那几个斜挎包战士。他们见有人看他们,便立即将头转了过去。

张爱萍于是埋头扒了一口饭,等他抬起头时,发现那几个战士不断地往他们这边偷瞄。他觉得很奇怪:“难道他们还没吃饭?”但转念一想:“不会吧,我们这桌比他们来得晚,这都吃上了。”

张爱萍内心犯起嘀咕,假装吃起饭来,实际上却在他们不注意时仔细观察起来。

跟他一起的工作人员吃得那叫一个“香”,那几个战士就在不远处干巴巴地坐着。其中一个小战士终于忍不住了,又往这边偷瞄,还不停地咽着口水。

张爱萍这下明白了,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他“啪”地一声将筷子放在桌子上,将手边的一盘馒头端起来就往那几个斜挎包战士走去。这一声“啪”地响动,惊得几个工作人员都停住了筷子,齐刷刷地看向了张爱萍。

“同志们好,你们是从哪个执勤点过来的?来做什么?”张爱萍用柔和的声音问道,同时将馒头放在桌子上,接着说:“快吃吧,走那么远的路,肯定饿坏了,不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同志,我们都是一家人。”

看清了张爱萍肩章,几个战士“嗖”地站起来,笔挺挺地敬了个军礼。张爱萍赶紧挥挥手,心疼地让他们快坐下。

战士们盯着馒头两眼放光,但在大首长面前,谁也不敢先伸手去拿。张爱萍急得让他们赶快吃,说着就自己上手,一个一个塞到战士们手里,然后一声令下:“每个人必须立刻吃掉,这是命令!”

只见战士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张爱萍这才舒心地笑了。

看着战士们吃着馒头,张爱萍再次询问他们此行的目的。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战士立即站起来:“报告首长!我们来自不同的执勤点,离服务社有好几十里地。今天是专门到服务社置办日常生活物资的,没想到大老远跑来,物资却没有了,暂且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天黑之前就要返回驻地。”

看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稚嫩的脸,一路拔山涉水,张爱萍心疼不已,他情不自禁地问道:“那为何不吃饭呢?这么冷的天,饿着肚子怎么赶路?”

“报告!我们带的干粮都吃完了,服务站说我们来晚了,他们这里也没有吃的了。”小战士一边咽着馒头,一边回答着,话里话外都还带着童真。

一听这话,张爱萍顿时变了脸色,对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去把基地司令叫过来!”

随即,基地司令赶了过来,他悄悄跟工作人员叨咕了几句,见张爱萍的脸色,也没敢先开口说话。

只见张爱萍盯着他,严肃地问道:“你们这里物资紧缺吗?来晚了就没有饭吃吗?这几个战士走那么远的路,为什么不给做饭?我比他们来得还晚,我都吃上饭了,他们还在一旁喝西北风,你给我说清楚是怎么回事儿?”

问完后,张爱萍重重地拍了一把桌子。

从没见过首长发这么大火,所有人都静静地站着。

随后,基地司令别扭地说道:“今天饭菜准备不足,没想到执勤点的同志会来,如果给他们吃了,将军的晚饭就没有了。”

基地司令自知办事不力,声音越说越小,还没等说完就低下了头。

“少废话,去把留的晚饭全部拿出来,都给战士们吃!”

服务社工作人员领了命令,很快就端出了热乎的饭菜。张爱萍招呼几个战士赶快吃:“大家都趁热吃啊,全部都吃完,不许剩。”

张爱萍的声音里带着关切,然而话锋一转,又严肃地对基地司令说道:“你就在这儿等着,这事儿还没完。”

基地司令的脸色难看极了。

待几个战士吃完饭,张爱萍示意基地司令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都过来,他要给大家开个会。

经过眼前的这个事,张爱萍意识到了工作上的漏洞,基层的工作是存在问题的。于是,他决定开这个会,彻底解决基层战士的困难。

会议虽然简短,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际问题。第一,张爱萍要求基地要搭建起与周边各执勤点的联络网,方便随时沟通。第二,他要求服务站要备足物资,避免执勤点战士来扑空。第三,如若确实缺货,要提前联系执勤点,不让战士白跑。

会议结束之前,当着所有人的面,张爱萍又给基地司令下了个死命令:“必须落实此事,我随时巡查”。

几个战士要返回执勤点了,他们虽然没有置办到物资,但是他们遇到了首长,从根本上给他们解决了问题。

“立正!”只听一声响亮的口号,战士们有力地给张爱萍敬了个军礼,然后向各自的执勤点疾步走去。

“回来!”

张爱萍叫回了几个战士,随后吩咐自己的司机将他们一个一个送回了执勤点。

一个将军,就是一个时代,张爱萍将军在他的时代里,品格高尚,公正无私,爱兵如子。

除此之外,他还是开国上将,他还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他还是中国两弹试验总指挥。

他的一生,在战斗,在学习,更在无私奉献。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