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陈长捷离世,临终前为何透露:上了傅作义的当,他出卖了我?

南书房 2025-04-19 21:04:23

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进犯平型关,情况十分危急,阎锡山急电晋军61军军长陈长捷前去阻击,双方爆发激战。

这场激战持续了16个昼夜,陈长捷在八路军的配合下取得大捷,阎锡山大为高兴,下令提拔陈长捷晋军前线副总指挥。

接下来一个月,陈长捷指挥晋军与日军展开拉锯战,逼得日军板垣师团孤注一掷,使用凝固汽油弹和火焰喷射器等新式武器。

陈长捷临危不惧,命令部队发动坑道战接近敌人,最终又在八路军大的配合下包围日军,彻底击败日军板垣师团。

经此一战,陈长捷名声大噪,被人赞誉为“抗日常胜将军”,从保定军官学校学生成长为抗日名将,陈长捷发迹的背后,源于傅作义的举荐,两人虽然是同窗,却相爱相杀数十年。

陈长捷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时,受傅作义的邀请,投靠阎锡山,成为步兵团见习排长,之后逐渐被提拔为师长。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晋军61军军长李服膺畏战后撤,被阎锡山枪毙,陈长捷奉命出任遗缺,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大捷。

作为一名旧军阀军官,陈长捷思想顽固,坚决支持阎锡山“反共”,阎锡山筹备发动晋南事变时,陈长捷还为其出谋划策。

不过,陈长捷对阎锡山并非绝对忠心,晋南事变以后,陈长捷升任第四行署主任,并借机与蒋介石建立了联系。

阎锡山对此极为不满,趁着陈长捷前往重庆述职之际,夺了陈长捷的兵权,将61军交与另一名晋军将领。

陈长捷得知情况,自知无法返回山西,就在述职后跑到绥远,投靠了同窗好友傅作义,成为伊克昭盟守备军司令,可惜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了冲突流血事件,结果被国民政府免除了职务。

抗战胜利后,陈长捷被派往西北任职,直到平津战役前夕,傅作义出面为陈长捷说情,陈长捷才被调到天津,任天津警备司令。

陈长捷将傅作义看作是救命恩人,因而防守天津十分卖力,不仅在城内大肆搜捕可疑分子,还强征民夫修缮防御工事。

就在陈长捷决心与天津共存亡时,傅作义却在秘密筹备北平和谈,并在平津战役的最后时刻,通电全国宣布起义。

然而,陈长捷由于顽强抵抗,被东北野战军俘虏,傅作义却成为了起义的功臣,还在新中国成立后当上了水利部部长。

陈长捷在功德林监狱服刑期间,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在陈长捷看来,傅作义事先没有透露一点消息,一味下达坚守的命令,只不过是背叛友谊的欺骗,因而对傅作义怀恨在心。

在与其他战俘交谈的过程中,陈长捷气愤地说:

“傅作义在北平和谈,让我在天津坚守,他成了起义将领,我却成了战犯,我真是上了傅作义的大当。”

实际上,傅作义内心十分愧疚,为了说明事情原委,傅作义特意到功德林监狱中与陈长捷谈心,陈长捷仍不原谅。

1959年,在狱中表现良好的陈长捷获得特赦,当上了上海政协秘书处专员,自此开始用空闲时间撰写回忆录。

在陈长捷的回忆录中,傅作义出卖自己一事被大书特书,陈长捷临终之前还留下遗言:“傅作义出卖了我!”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