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淡淡的回忆......
二 今天不喝了吧 老板先打三斤
走过的路多了,眼界也就广了,认识的人自然就不同了。对于曾经生命中那些过往的人,认真分起来,也无非两种,有趣的和无趣的。对于有趣的人,总会觉得相见恨晚,而后相互掏心掏肺;对于无趣之人,就算茫茫十年同窗,也会逐渐疏离,最后敬而远之。
时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你们很荣幸,这么年轻就认识了我”。很庆幸,我这么年轻已经认识了他们。 有脾气还是怪脾气,通常是那些才情横溢的人的通病。可自己没什么才,脾气却有些怪,这是病,得认也得治!一直认着也在治着,趁还有得治的时候。有人说是装深沉、恃才傲物,其实什么也不是。或许说得都对,但我就是不听你们的。抱歉,我不是高傲,只是懒得跟狗打交道,仅此而已。
因为脾气,所以得罪一些人,失去一些东西,也因为脾气,交了一些人,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与得到,换个角度想想,失去是得到,得到也是失去,我们常在失去中得到,在得到中莫名的失去。如今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感谢那些过往岁月中遇到的人,不管是落井下石还是雪中送炭,是大难临头各奔西东还是不离不弃,是他们教会我懂得珍惜,甚至其他更多东西。
在跟“眼镜”、“炸粑”、坡姐、阿政厮混的日子里,除了有他们的帮扶,还有彭老、周老等领导前辈对我们的指导、关怀和照顾,我想我是幸运的。尤其是彭老,早年部队生活磨砺的人物,性情刚直,总是对事不对人,深得众人爱戴。当然,彭老是这样,但并不意味从部队出来的都这样,部队出来的也有缺根筋的人渣,从那边刚回来时就遇到过。
对于彭老,怎么说,初次接触,除了认为是领导还真没有其他太多感受。后来接触多了,像他请教的事多了,才慢慢发现和感受到,撇开领导身份不谈,彭老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性情中人,是个有趣的人,对待我们像对待自己孩子般。对于这样一个老人,心底除了带着些许敬意外更多的是感激。敬他年长如父辈般,敬他的为人处世谈吐之道,感激他所教会的一切,感激他为我们所做的那些事情。
大多数人对于酒桌上一口闷行为的不少见,少见的是对一口闷喝酒行为由衷的劝导。酒品见人品,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一口闷,为人耿直、豪爽,做事不拖沓扯皮。其实,全是瞎扯蛋,当初我就喜欢一口闷,跟我一块喝过酒的都知道,原因没有那么多,只是单纯不喜欢小口喝酒。至于人耿不耿直、豪不豪爽都是需要时间去认定的、去证明的,见过许多烂人,喝酒、做事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所以,单看喝酒见不得真,单靠某一方面一厢情愿认同一个人也是不行的。
一口闷,这种喝酒方式一开始就被彭老说叨。也是偶然的机会,有幸跟彭老还有单位的其他老哥们坐到一张桌上吃饭,一人一套碗杯,斟满酒,开喝,喝了大半天,我还是满杯,酒一点没少,就是抿抿,原打算到了最后自己再一饮而尽。可惜,被人发现说道,碍于面子,不得不起身向所有人表示歉意,也没想太多,端起二两多差不多三两的酒杯一口闷下。以为这算是过了,在座的都没人说话。但这时彭老发话不干了,他认为这是不对,不尊重人,后来费了番口舌才解释清楚,都是喝酒习惯惹的祸,也幸得“眼镜”、“炸粑”在场,帮忙说了话。
事出有因,终于在彭老那算过了。完事,彭老告诫说,你那喝酒方式不对,要再这么下去,估计年把你那小身板也就废了!喝酒,应该小口小酌才能养身,才能喝得长久。因为年轻,身体好背得住,所以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呆在那一年里,喝酒的风格一如既往,无论到哪还是一口闷。现在好了,彭老的话还真应验了,我在酒桌上算是彻底废了,早没了我的一席之地。现在,状态好的时候,一瓶啤酒或是二两白酒包醉,屡试不爽。状态不好,闻着酒味也会反胃。
对着美酒,干瞪眼的时候也只能牛皮着曾经浸泡酒坛的光辉历史。某次下乡去某个乡镇采访,那个时候不同现在,中午吃饭是能喝酒的,一桌上15、6个男人,除了我都是乡里的领导,本着入乡随俗的心态,8钱的小杯子硬是轮着挨个敬了3次,算上回敬的,捉对喝的,一个中午下来得的不多,也就斤半上去点,重点还不是这,重点是吃完饭没休息就扛着摄像机录了一个多小时领导讲话同期声,疯起来也是蛮拼的,我都有些佩服自己!回城的时候,在车上愣是跟一搭车老哥吹成了忘年交,他孩子跟我差不多大,在某名牌大学读研(在这,我还有个梗)。所以,不要跟我吹嘘你能喝多少,能做到我这样的我都佩服。后来,其他同事再到那个乡镇采访,乡里的领导都会问起我。因为一次喝酒,我算是小有名气了。
“幺们,吃饭去”。彭老又到办公室叫吃饭了,就像叫他自己孩子一般,在跟彭老熟络后。开始,也不管他叫的谁,有饭吃了,大家跟着就去“蹭吃”。后来,彭老叫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可去的人慢慢少了,谁都会找各种借口不去吃饭。甚至有小酒量公开在办公室说,只要彭老来叫吃饭,咱都说有事算了。说到底,还是要喝酒的问题。
彭老什么都好,唯一缺点就是好酒。每逢吃饭,菜还没上,也不管人多人少,5、6个还是7、8个或是11、12个,都会叫老板打上3斤上好散装白酒分了喝,喝到位了还好,如果他没到位还会再叫打上3斤,等到菜上桌,酒量差的早已喝醉回家酩酊大睡。
慢慢,彭老也知道怎么一回事,年轻人就是经不住,后来隔上那么几天才会叫上一次。不用说,吃饭要先喝酒的境况还是没改变。改变的是,彭老原来的“老板,先打3斤酒来”成了“今天不喝了吧!老板,先打3斤酒来”!听了彭老的话,当时大部分人瞬间石化,估计心里都会暗叹一句“又来了”后,还是喝上、吃上了!
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离开,我就再也没回去过。对于那片山,那座城,还有那些人,说来多少有些歉意!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说不清也道不明,自己总觉得欠着些什么直到现在……
山城秋景
作者简介:子喻, 定南城人, 又名十二,爱好摄影、写作、吉他! 做过记者、编辑 ! 生活格言: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好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