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元朝大书法家,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成就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面旗帜,影响力巨大,但是由于是赵孟頫是宋朝皇家血统,宋朝灭亡以后却做了元朝的官而被世人唾骂,将他列入不忠不孝一类的小人,导致他的书法成就大受影响,其中明朝的董其昌以及清朝的傅山对赵孟頫的评价尤其低,认为赵孟頫的字和他的人一样,没有骨头,媚俗。
董其昌是明朝的大书画家,他的书画成就不再赵孟頫之下,同时他还是以为书画理论家,经常站在艺术哲学的角度评价古今的书画作品,他的某些见解颇具深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中他对赵孟頫的评价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
董其昌到底是如何评价赵孟頫呢?据说当年董其昌的一位朋友偶然间获得了赵孟頫一幅书法真迹,邀请了董其昌一同观赏,董其昌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欣然前往,还没有坐下来喝一口茶,就急着抢过赵孟頫真迹认真欣赏起来,片刻之后,只见董其昌一边赞叹一边摇头,友人大为不解,甚至开始有点紧张起来,看到董其昌摇头,以为是这件赵孟頫作品是赝品,冷汗都冒出来了,于是急忙问道:这件作品有问题吗?难道是赝品?
董其昌起初并没有理会,还是认真的欣赏这件作品,友人更加急了,再次询问。董其昌见到友人这般紧张,于是就连忙说:“东西并没有问题,确实是真迹,可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太可惜了”
友人得到董其昌的回答后长舒一口气,于是笑着说:“赵孟頫的书法炉火纯青,字又有什么问题,莫非董兄如今的境界已经比赵孟頫更高了?”
董其昌笑着说:“赵书因熟而生俗,董书因生而生秀”。友人听后并没有认为董其昌吹牛皮,而是若有所思的分析到:“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圆熟流畅、字、行紧凑、墨色变化不多,好像一朵艳丽的牡丹,有时候确实感觉太媚太俗,你董兄的字墨色稍淡,纤弱而不柔媚,章法布局空旷疏朗,确实有一种幽兰之感”
董其昌看到友人的看法和自己一致非常开心,当天两人便畅谈书法到天亮。
多年以后,随着董其昌的书法不断精进,知名度也提高了很多,有一次,当初的友人又得到了一件赵孟頫的书法真迹希望董其昌一同过去一同欣赏。
董其昌再次欣然前往,这次友人再次问到了同样的问题:赵孟頫的书法和董其昌到底孰优孰劣。这次董其昌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回答,他想了片刻以后叹了口气:“赵孟頫的字真的非常了不起,艳丽的外表下隐藏着骨力,我所达不到的。”
董其昌晚年的时候为什么对赵孟頫如此推崇,而年轻的时候却将赵孟頫说的一文不值呢?据说当年董其昌书法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偶然看到这块散落在祖庵镇北郊田野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这座碑是赵孟頫的作品,元延祐二年(1315年)刻立,通高523厘米(其中首高140厘米、座高40厘米)、宽138厘米、厚35厘米。
董其昌看过后感悟很深,回家后关在房间里练了一个多月的书法,据说因此书艺精进不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董其昌特别尊重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将赵孟頫当做是自己进步的方向。
当然上述事件并没有正史记载,也无从考证,也许是后世网友杜撰出来的,小编也是从网上偶然看到,分享给大家,知道详情的网友请第一时间告诉小编,小编也对这段历史兴趣十足。
小楷神器
因为当初还不懂所以自以为是,等懂了才明白谦虚[得瑟]
因为写了一辈子也没超过,认命了
差远了。赵孟頫书法在中国历史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常言道:狂妄出于无知。董,大方之家也;尚能知错而改,从善如登。况我辈碌碌庸才,何德何能,竟敢动辄口出狂言,睨视先贤?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他乡之石,可以攻玉。当慎之诫之![大笑]
董字看过后不想再看,赵字看完之后总想再看。本人水平低,分不清是董字好还是赵字好。
静下想想,我发现练书法的人大多自以为是,缺少包容。须知审美具有多元性。
董其昌比赵孟頫人品差多了
看这种书法是一种享受,里边包含的东西太多了。
董骑娼算个什么东西?
董无论是学养还是人品丶与赵不可同日而语
赵字放大了看,才知道那是相当霸气,绝不媚俗。董其昌的字,放大了根本没法看。这就是书家与书匠的区别!
人品赵也算不上多好,宋亡后,专托忽必烈马屁,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赵体第一
董恶霸
才华横溢才会遭人嫉妒,按理说董其昌已得笔势,也是书法家金字塔最顶尖一批,没必要嫉妒来着,但他偏偏又生了个觊觎之心,这是他自讨苦吃,生活中的小市民,我要室董其昌我不会去嫉妒损坏别人,越是嫉妒越是心虚,轮刷字和逐字逐句笔发推敲可能不如子昂但是他自己用墨做过深刻研究可以说已达极致我觉得子昂未必能胜我也是王,我为什么要去屈居你之下
赵,伟大的书法家!
董笔力不足
启功的对联能说明问题
那是因为晚年放下了键盘!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也是曲中人……
写的真好,值得仔细揣摩学习临摹!没有坏笔划。
董不自量,与赵比差远了。
赵书俗媚,然董不及其踵也。
看用笔结字似是小楷
算什么啊,能和赵孟頫比
董恶
东人品不行,评价赵孟頫的看法表示赞同。,
还是街头乞丐写得印刷体、美术体更好看[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