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是什么来历,为何55年会被授大将军衔?

梦幻之人 2023-04-06 20:28:45

众所周知,黄克诚是新中国十大大将之一,相对于十大大将的粟裕与陈赓的战功,徐海东与张云逸的资历,以及许光达的谦让,黄克诚大将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十大大将中有他,但是他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被授衔大将军衔,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1902年10月1日出生,9岁开始读私塾,18岁转入县立高等小学(清政府废科举之后发展的公办小学),20岁考入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国主义的爱国学生运动。

1925年,黄克诚在刘寅生(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特别支部书记)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进入国共第一次合作举办的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伐军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的第四团(团长:凌兆尧)担任团政治指导员,黄克诚当时的直接上级是国民革命军第8军政治部秘书张其雄,黄克诚随部队北上河南漯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激战,击溃奉军与冯玉祥的部队胜利会师。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唐生智的部队也开始准备镇压两湖工农运动。黄克诚的直接上级张其雄去向不明,黄克诚在团长凌兆尧的资助下回到了老家湖南永兴县,随后与李卜成等人组建了中共永兴特别支部。

注:张其雄在“四一二反革命”中隐蔽在汉口太古码头地下室,因为患严重肺结核无法及时治疗,不幸病逝,年仅24岁。

1928年1月,朱德与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残部发动湘南起义占领湖南的宜章县城,黄克诚在永兴县响应湘南起义,组建了永兴独立团加入湘南起义部队。随后部队上了井岗山,永兴独立团被整编红四军第12师(师长:陈毅)第35团,黄克诚担任第35团团长。很快第12师解散,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改编为湘南农军第2路,黄克诚担任第2路游击司令,因为副司令刘承高胁众哗变,部队被打散。

黄克诚作为湘南起义的重要人物,如果留在井岗山到55年可能会被授衔元帅,除去南昌起义的部队之外,肖克上将,杨得志上将,邓华上将,陈光都是湘南起义出来的将领,林彪元帅,粟裕大将当时都连级干部,而黄克诚当时是团长。

1929年春,黄克诚再次回到唐生智旧部凌兆尧团,随后因为唐生智反蒋失败,黄克诚因为身份暴露,黄克诚只好在团长凌兆尧资助下再次离开部队。

1929年夏,黄克诚在武汉经过同乡兼同学刘乙光的介绍,到国军第二师政训处当了图书管理员,随后很快离开了。

第二师是蒋介石的绝对嫡系,师长顾祝同后来成了国军的陆军总司令,政训处主任康泽是个特务头子,军统的前身南昌行营别动队就是康泽组建的。

1929年秋,黄克诚通过同乡曾希圣联系到在上海党中央军委工作曾希圣的哥哥曾钟圣,然后在曾钟圣的帮助下与党中央联系,同时恢复了党组织关系。

黄克诚在1929年寻找党组织关系的过程中的一些经历,给他造成了很多麻烦。凌兆尧后来是国民党围剿红军的主力部队陈诚第18军第14师参谋长。康泽是国民党围剿红军部队情报总负责人。当时情况要不是彭德怀元帅力保,黄克诚险些都被错杀。

1930年2月,黄克诚奉派前往湘鄂赣苏区担任彭德怀的部队红五军的第五纵队大队长(相当于营长)。同年6月,黄克诚随红五军第五纵队配合程子华领导的大冶起义,随后两支部队组建了红八军。随后,红五军与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后来红七军也纳入了红三军团建制。

红三军团是彭德怀元帅的根基部队,红五军是彭德怀的嫡系部队,红七军是张云逸大将百色起义组建的,红七军在红三军团中的代表人物是李天佑上将。红八军原本的代表人物是程子华,后来程子华调离红八军,黄克诚就成红三军团中红八军的代表人物。程子华是黄克诚的老上级,所以才有后来黄克诚担任115师344旅副旅长的安排。

1933年红军部队整编,红五军改编为红3军团红4师,红七军改编为红3军团红5师,红八军分别补充进入红4师与红5师,同时将地方部队升级变红6师编入红3军军团。黄克诚担任红三军团红四师政委。

1934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后,红三军团进行整编,红6师撤销,红5师缩编为第13团,红四师下辖三个团:第10团,第11团,第12团,黄克诚担任第10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红1军团与红3军团合编成新红1军团,原红3军团缩编为红1军团红4师,黄克诚担任红4师政委。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黄克诚调任由红15军团改编成八路军344旅(旅长:徐海东)担任副旅长,这一职务原本应该由程子华担任。

1939年6月,红25军留守的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8军编成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支队司令高敬亭被错杀,344旅旅长徐海东调任四军第四支队支队司令,黄克诚接手了344旅。

1941年10月,黄克诚率领344旅主力部队南下,与新四军北上的部队汇合,随后黄克诚的部队被编成了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

1945年9月,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3师主力四个旅、三个特务团三万五千余人进军东北,新四军第3师在东北组建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与第六纵队,第二纵队司令员是刘震上将,第二纵队48年改编为第39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先是陈光,后来是洪学智上将,第六纵队48年改编为第45军。黄克诚调任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

1949年5月,黄克诚调任湖南省委书记,直至1952年黄克诚一直在湖南地方工作,按照55年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黄克诚当时就有可能错过授衔。

1952年11月,黄克诚调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接替杨立三,主要负责朝鲜战争及国防建设的后勤供应工作。

1955年,黄克诚被授衔大将军衔,排名第三。

黄克诚在1955年被授衔大将是因为他当时是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原本黄克诚极大的可能因为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后来他被彭德怀元帅点名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才有资格授衔大将。

当然黄克诚大将55年授衔时也有竞争对手,那就是参加过秋收起义,长征中担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上将,李聚奎当时担任总后勤部政委兼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55年正式授衔前两个月,李聚奎调任石油部部长,没有参与55年授衔,不过后来回到军队补授衔上将军衔。

黄克诚1955年授衔大将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职务是总后勤部部长,当然他也是红3军团红八军在授衔中的代表,毕竟红3军团的红五军由彭德怀元帅代表,红3军团的红七军由享受元帅待遇的张云逸大将代表,红3军团的红八军由黄克诚大将代表也算合理,因为程子华调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

7 阅读: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