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控烟条例实施十周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戒烟门诊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4-22 10:26:17

阅读提要:1996年,北京朝阳医院开设了全市首家戒烟门诊,据“健康北京”微信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市戒烟及戒烟咨询门诊总数已达到80余家。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孔天骄)2025年,距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已满十周年,因其是国内首个全面禁烟的省级法规,也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

多位北京戒烟门诊的医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条例》的实施,激发了更多人的戒烟意愿,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烟民”走进戒烟门诊,配合药物等多种治疗手段,实现成功戒烟。

戒烟门诊医生给吸烟者提供诊疗服务。北京朝阳医院图

“靠毅力戒烟成功的人仅有不到5%,而如果积极配合,在戒烟门诊的专业干预下,这一数字则能达到60%-70%。”北京朝阳医院循证医学中心(烟草依赖治疗研究室)主任、戒烟门诊负责人梁立荣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这一方面说明,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干戒失败并不代表意志力差,想要摆脱烟瘾,医生提供的专业戒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这5%的数字背后,也说明很大一部分吸烟者在戒烟后会发生复吸,因此戒烟门诊提供的全程随访管理也很重要,是提高吸烟者长期戒烟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吸烟不等同于烟草依赖,患者来到戒烟门诊,需要先经临床诊断,确认成瘾(大概在吸烟者里占一半)的吸烟者,药物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使用药物后,他们会觉得吸烟不再‘香’了,停止吸烟后的渴求、烦躁等不适感也会明显减轻。”中日友好医院控制吸烟与呼吸疾病防控部医师程安琪也表示,“另一半吸烟者,虽然还未成瘾,但通过门诊所提供的科学指导,同样能大幅提升戒烟率,并降低复吸率。”

通常,标准的药物治疗疗程为三个月。其中,戒断症状往往在戒烟后的第一个月最为严重。“但只要能够度过这三个月,后续复吸风险会大大减少。戒烟门诊也会对患者戒烟的全过程进行随访管理,在患者戒烟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梁立荣告诉记者。

《条例》实施后次年,程安琪就来到了戒烟门诊,见证了十年来戒烟门诊的变化:“我们的门诊一直是工作日全天开诊,但是最初就诊人数较少,一周可能只有5-8人,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患者,但现在一天的就诊量就有8-10人。此外,就诊患者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就诊者中以年纪较大的患者为主,他们往往因为确诊了其他疾病而‘被迫’戒烟;最近几年门诊中一半以上的患者都在30或40岁左右。”程安琪解释,“这些年轻患者中的许多人尚未出现健康问题,但因为关注孩子的健康或认识到及早戒烟的重要性而产生戒烟意愿。”

上述专家均表示,这些变化与《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密不可分。一方面,随着《条例》的实施,社会的控烟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并希望戒烟;另一方面,《条例》中规定了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等场合均禁止吸烟,让他们感到在公共场合吸烟是一种不便或尴尬的行为,也就产生了戒烟的想法。

如今,北京市规范化戒烟门诊的数量已从2017年的10家增加到2024年的20家,年服务量1万余人次。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控烟工作要点》,北京还将持续推广成人戒烟技术服务,协助推进戒烟门诊建设,继续指导、推广多种戒烟服务形式实施。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