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空心人,赶快逃命去吧

豫宛弘道 2025-04-15 04:58:21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以“远离空心人,赶快逃命去吧”为宗旨,的确,是个恐怖的话题,赶紧找来相关文章,了解空心人的具体特征,大致是:身体和智力逐步成长的同时,自我心理却停留在婴儿时期,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认知没有随着岁月而达到实际的地步。原来,我们的身边很多人就是这种空心人,深陷其中却不能自悟,真是害人害己呀。把相关知识发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种病,赶快治。)

空心人(NPD),是指那些外表看似正常,但内心空洞、缺乏真实情感和深度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可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缺少真正的热情和投入,表现为全能自恋。自恋型人格障碍,是目前唯一不能被治愈的一种精神疾病,被定义为“最恐怖的前任,最有毒的伴侣”。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没有共情能力,控制欲极强,擅于情感操控,极端自恋。自己永远都是对的,错的就是别人,通过打压对方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性。

全能自恋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个体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拥有无限能力和智慧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自我中心、高估自己、情绪自大和行为控制欲强等特征。可以追溯到婴儿早期的心理发展。在婴儿时期,由于尚未形成明确的自我与他人界限,婴儿常常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认为只要表达需求,世界(如母亲)就会回应。这种 " 原初全能感 " 是人类最原始的心理状态之一。然而,随着心智的成熟,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这种意识的缺失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全能自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婴儿逐渐认识到自己并非全能,并开始形成更现实的自我意识。然而,如果这种全能自恋的心理状态持续到成年,则可能表现为 " 巨婴心理 ",即成年后仍坚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还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全能自恋的心理机制与行为挑战也与投入困难和行动困难有关。不想去投入和不想去行动往往源自于保护自己的全能自恋心理。例如,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避免投入,以保持自己 " 无所不能 " 的错觉。

空心人通常表现出冷漠、麻木的态度,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和关心。他们可能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但却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在人际关系上,他们可能显得疏离,难以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空心人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可能为了应对生活压力而忽视内心需求。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也可能导致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加大,失去真实的情感和深度思考的能力。空心人现象警示我们,生活质量不仅仅在于物质丰富,更在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与他人建立真实的关系,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关怀,帮助人们避免陷入空心人的状态。空心人是指那些内在精神和情感深度缺失的人。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世界,追求真正的精神和情感满足。

大多在忽视情感需求,极度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会导致一些人没能完成从全能自恋到客体意识的过度,最终只停留在自恋状态,身体和智商都长大了,唯独情感部分却缺失,停留在儿时。这些人眼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对方的感受,也理解不了对方的情绪,没有爱的能力。他们一切爱的行为都是模仿!达到目的后就会忽视,或打压贬低,抛弃,等他们需要你时,却又会回头来找你,直到榨干你最后的一丝价值。而他们抛弃你时,还要恨你,总是觉得是你付出不够,都是你的错,是你对不起他们…等你彻底了解这个物种的时候,大多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

他们有强大的逻辑自洽,潜意识里最恨的就是对他好的人,因为可以折射出他们想要否定的懦弱和自卑。所以他们反而看不起对他们好的人。你一直对他们好,但凡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好,便会立刻变脸,甚至破口大骂…你一步步的退让,只会换来他们更加毫无底线的爆发。他们作妖的时候,你反应越大,他们心理就越得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是他们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们喜欢空穴来风的指责你,当你下意识里为自己辩解时,就会发现,只要你开口自证,他就会顺着你的话找漏洞,贬低你,打击你。你一定会被贴满了各种负面标签,来让你内心压抑,更痛苦的是,他会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他让你陷入愤怒和无助,这时他会优雅地表现出高人一等,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在心理学上这叫反击性虐待,就是他站在高位,冷静地把你逼疯…。

全能自恋,即个体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世界应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的心理状态,是婴儿早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然而,当这种状态在成年后未能得到适当的转化和调整时,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空心人可能导致自恋性暴怒,表现为对任何不如意的事情产生强烈不满,甚至采取极端行为。这种情绪的爆发往往源于个体对自我控制的过度依赖和对他人情感的忽视。当全能自恋受到挑战时,个体可能会感到彻底无助,体验到被害妄想,感觉被外界力量压制。这种无助感和心理缺失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如父母缺席或家庭暴力等。全能自恋表现出病态的自恋特征,如自我中心、膨胀、陶醉和吹嘘。这种病态的全能自恋不仅损害患者自身健康,还对周围人造成负面影响。

自信和热情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标准。当活力滋养自体时,表现为自信;当活力滋养客体时,则体现为热情。然而,全能自恋的个体往往难以获得这些正面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过度关注自我,忽视了与他人的深度关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体验情感联系是疗愈的关键。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全能自恋到健康自恋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一过程涉及个体化和分离,即与父母保持距离,并在后续的所有亲密关系中维持个体化。通过体验深度关系中的情感,可以驯服全能自恋,从而获得生命的美好、创造力和爱。

参考文献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全能自恋——心理学揭示自我中心的真相,萌宝伴读 2024-12-07

灵魂缺失的人是“蠢”,如何识别并避开他们 | 远离“蠢”人,珍爱生命:揭秘身边最可怕的人!寻呗,知乎 2025-01-07

空心自救指南|人空、心空、脑袋空,怎么破,Talktime,

请务必远离“空心人”,不论对方是谁,哪怕是你的父母,2025-02-05 ·流通盘s,今日头条

警惕那些只把你当“血包”的恋爱对象,日兴一善的肖壵,2024-12-05

血包离去,NPD真能觉醒?现实残酷到超乎想象,若只如初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