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京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南京经开区正式揭牌。南京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由政府主导、国企承建,通过市场化运营,为入驻企业提供交易、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服务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集聚大宗商品交易为目标,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流通,全力推动经开区储、运、贸、产协同发展。
该平台设有“一平台、五中心”,即大宗商品综合服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中心、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中心、产业生态构建中心。平台采用“1+K+F”模式运作,其中“1”指国资平台管理公司,“K”是指能源、钢材、粮食、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模块,“F”是指多项与大宗商品交易配套的功能,包括交收、结算、物流、仓储、质检、金融、价格指数发布、信息、法务服务等。
据了解,目前,平台入驻的会员企业数量已达42家,涵盖成品油、化工品、钢材、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易额近30亿元。
聚升注意到,目前各地各类地方国企普遍具有开展供应链及大宗贸易业务的客观实际,随着对国企贸易业务考核指标的丰富,地方国企供应链贸易业务如何汇集更多供应链资源与要素、如何支撑区域供应链纵深发展、如何提升地方国企供应链贸易业务能级撬动更多上下游资源汇聚,已成为摆在各类地方国企面前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
南京区域大宗贸易平台的模式或为各地国企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之道。聚升认为,区域大宗贸易平台本质上是“线上产业园”,平台通过应用ABCDI等数字科技技术,一方面将线下供应链业务线上化,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实现供应链生态的高效连接,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多维、综合和体系化的服务,搭建“互利共赢、安全共享”的供应链生态,而通常而言,区域供应链平台要实现“商网”“金网”“天网”“地网”融合。
01
服务贸易“商网”助力生态繁荣
区域供应链平台通常采用“政府主导、国企牵头、市场化运作”方式运行,基于这种运行模式,区域型供应链平台的目标是多元的:对政府来说,要有效带动交易规模和交易资源汇聚,并进一步提升平台在当地经济发展、产业链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对国企来说,作为企业组织,要发挥自身核心优势,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商业价值。对市场化平台运营机构来说,则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运营、行业、上下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平台发展目标。
“商网”搭建要充分结合区域供应链发展目标和发展优势,以“贴近本地”“贴近本地优势”的方式优选供应链贸易品种,供给供应链贸易服务,推动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汇聚与融合。在供应链贸易品种方面,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消费端或生产端需求,贴近本地生产或消费需求优选贸易品种。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结合本地发展优势,特别是关键基础设施(如保税区加工贸易、港口物流枢纽)等优势,优选品种,依托商网,实现“引商、引货”至本区域。
02
金融服务“金网”助力供应链畅通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类供应链平台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之一。依托区域供应链平台对交易过程的还原,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刻画,打造可信数字资产,基于“物的信用”“数据信用”或“主体信用”,依托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实现与金融机构的生态化连接。
“金网”以数据为主要连接要素,实现对“资金生态”“资产生态”的有效融合,助力供应链高效、畅通运行。具体而言,结合“供应链、销售链和物流端”的不同场景及不同场景下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融资、结算、支付、财务管理等需求,匹配多元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商业保理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等)为平台各方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03
数字“天网”搭建数字基础设施
平台充分应用ABCDI等数字科技,整合各个交易流程及交易环节,让物流数据‘查得到’、路由智选‘找得到’、货物运踪‘看得见’、数仓控货‘管得住’。同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区域供应链平台得以高效、精准匹配贸易供需,助力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04
物流“地网”搭建物流基础设施
平台通过整合运力服务和仓储服务实现“地网”搭建 ,构建平台物流服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一方面,平台可整合第三方运输资源,为平台贸易商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统合物流系统中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销售、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所需的劳务、设备、材料、资源等要素,使其成为有机整体,使物流系统整体优化、合理化。另一方面,平台亦可以建立多元仓储体系,构建以“安全监控”为核心企业的仓储服务信息中心,助力平台交易安全落地。
区域供应链大宗贸易平台已成为各地国企升级贸易方式的重要路径之一,聚升已在温州、上海等落地联合地方政府、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共建大宗贸易产业园(国际贸易中心),已服务全国多地上百家地方国有企业。依托聚升所积累的专业优势、行业资源优势,聚升有能力携手地方国企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区域大宗贸易升级发展,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