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印发《重庆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根据《行动计划》可知,到2027年,实现“416”科技创新布局细分领域概念验证能力全覆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细分领域中试能力全覆盖,建设1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100个中试平台,推动4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高新技术企业。
《行动计划》指出,在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中,围绕4个科创领域进行创建,分别是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绿色低碳。
其中,数智科技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重点围绕卫星互联网、自动驾驶、量子信息、元宇宙、智能终端、AI机器人、新型软件等方向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开展原理验证、样机试制、算力服务、场景测验等验证。
在中试服务平台建设环节,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特色消费品”这6个细分行业领域各自创建一批中试平台。
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面向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及仪器仪表、AI及机器人等领域,重点围绕各类芯片的流片、封装、测试,原材料、耗材、关键零部件,新型显示的基础材料、元器件等关键环节补链强链,建设一批具有产品试制、检验检测、试验筛选、应用验证等功能的中试平台。
据相关介绍,概念验证与中试环节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产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工具,对于构建现代化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体系、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施主体来看,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通常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衍生企业负责。相比之下,中试基地的建设则更多依赖于企业,但当前也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携手共建中试基地的趋势。
2024年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是西南地区首个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概念验证中心,也是全国首个由校方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概念验证中心。同年12月,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也正式揭牌,该中心致力于构建从“想法”到“技术”、“产品”再到“商品”的全方位验证服务体系。
在此之前,北京、江苏、浙江、陕西、湖北等地的省市也早已开始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如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概念验证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喻越概念验证中心等。
今年2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围绕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一批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30-50家省级中试验证平台;到2027年,现代化中试验证平台体系将基本建成,中试公共服务能力在国内将达到领先水平。
当下,元宇宙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往往需要得到概念验证中心的支持和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可以通过为元宇宙相关的创新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这些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元宇宙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