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刘伯承都是咱们的开国大元帅,但他们的性格、学问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不一样。在那个战争纷乱的年代,两人在很多事情上有了不同的看法,慢慢地就产生了些误会。正因为这些误会,刘伯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了不公平的批评。
1930年秋天10月份,刘伯承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到国内,接着就当上了中共中央军委的委员,还兼任了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的职位。到了1933年初的2月,因为宁都会议的事情,毛泽东被免了职,这时候刘伯承就接过了红军总参谋长的担子。那时候,刘伯承刚到苏区没多久,对红军的游击打法还不太了解。但他心里头一直琢磨着怎么提升红军的战斗水平,所以他就接连写了好些文章,说“游击主义”的问题,他觉得游击战会让红军没法打那种大规模、硬碰硬的仗。
彭德怀,那时候是红三军团的领头人,他瞅了刘伯承写的那篇文章后,直摇头,觉得刘伯承那套想法跟红军的实际情况差得太远。他不客气地嘀咕:“要是真按刘伯承那套打法,跟国民党硬碰硬干,咱红军这点家底儿非得赔光不可。咱们在中央苏区摸爬滚打了五年,啥路子都摸透了,就他刘伯承觉得自个儿行,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1933年2月4号,那时候咱们正跟敌人第四次干仗呢,苏区中央局给红一方面军下了死命令,说必须要拿下大川边上的南丰,那是个关键地方。彭德怀一听这命令,心里头火就上来了,他觉得这是刘伯承在后面瞎捣乱呢,立马就嚷嚷开了:“这是谁出的馊主意啊!南丰那地界儿,敌人守着跟铁桶似的,咱们攻进去难啊,敌人还占着好地方呢。这么硬碰硬,咱们吃亏大了,这不是胡闹嘛!”
朱德对彭德怀道:“老彭啊,上头指令都下来了,咱们还是得往前冲啊!”
攻打南丰的战斗真的就像彭德怀预料的那样,进展得很艰难。特别是在2月12号那晚,红三军团就折损了400多号人,还包括1名师长和2名团长不幸牺牲。这下彭德怀彻底恼了,他气得直跺脚,大声嚷嚷:“再这么打,咱们三军团的家底儿都得赔进去!什么正规打法、硬攻战术,全是刘伯承在那乱指挥!”
可彭德怀没想到的是,硬打南丰这事儿,刘伯承其实并不赞同。战斗还没打响,他就说该听听前线指挥官的想法,但那时候中央的领导们压根儿不听,刘伯承也只能干着急,没办法。
之后,红军迅速改变了打法,在周恩来、彭德怀等人的带领下,玩起了巧妙的“躲猫猫”战,最终大获全胜,干掉了敌人3万多人。这时候,刘伯承也发觉自己之前对游击战的想法太片面了,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好好琢磨了一番。可惜啊,因为红军那时候打仗打得紧,刘伯承一直没机会找彭德怀当面聊聊,说说自己的想法,解开之前的误会和不快。
抗战全面打响后,彭德怀就当上了八路军的副总头头,而刘伯承呢,他成了129师的老大。这俩人以前一个是头一个是兵,现在位置倒了个个儿。在抗战那会儿,彭德怀就像是家里的二把手,啥都得管,而刘伯承呢,他就是冲在前头带兵打仗的大将。他们俩合作起来,那叫一个顺溜。不过啊,到了1940年的“百团大战”,彭德怀和刘伯承之间又有点不对付了。
1940年10月20号,到了“百团大战”的最后一阶段,华北的日军调来了好几万兵马,开始对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反击,说是“扫荡”。其中,冈崎支队就是这次反击行动里的一个狠角色。
冈崎支队的头儿是日军37师团226联队的冈崎谦受中佐。他手下有支队本部,还有3个步兵大队,另外配了1个山炮中队、1个工兵队、1个无线电通讯队和1个辎重小队。全部加起来,官兵有535人,马匹243匹。
10月27号那天,冈崎的小部队溜进了子就把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给端了。他们抢走了咱们2000个手榴弹,还有10000发子弹,另外还搬走了好几十箱别的东西。不光这样,他们还炸了两栋放爆破弹药的仓库,毁了一栋炸药库,外加两栋存被服的仓库。
彭德怀一听黄崖洞没了,火冒三丈,立马就集合了九个团的人马,把冈崎支队给团团围住了。冈崎支队没办法,只能边战斗边后退,最后一直跑到了武乡县的蟠龙镇关家垴那块地方。
关家垴这座山岗挺高,被一群山岭围着。山顶挺大,有好几百平方米平着呢。它北边是悬崖峭壁,东边西边都挺陡,就南边坡平缓点,好走些。要说打仗的话,关家垴这地方可算是好守不好攻。
冈崎小队一到,立马动手挖防御工事。他们在关家垴那块高地上,弄了个像八卦一样的中心阵地,还用交通沟连接到高地边上,然后再围上一圈阵地。机枪、火炮的掩体,他们都挖了两三个备用的。另外,还挖了三百多个散兵坑,作为外面的防线。
10月30号早上4点,彭德怀下令部队向关家垴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但冈崎支队仗着地势死守,让我军损失很大。这时候,在前线指挥的刘伯承急了,他给彭德怀打电话说,要不咱先撤回来,再找别的机会打,可彭德怀坚决不同意:“冈崎支队的人已经不多了,咱们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时间,得趁这个机会一举把他们干掉!”
刘伯承讲道:“彭老总,这样打下去,咱们的损失可承担不起啊!”
彭德怀直接说道:“老兄啊,敌人的援军就快到了,要是这时候让敌人跑了,他们马上就能和援军会合!”
刘伯承脸色一沉:“你这是在任性胡闹,硬着头皮上,这场仗,我坚决反对继续打!”
彭德怀怒气冲冲地说:“要是关家垴拿不下来,第129师就别想存在了,不论职位高低,谁也别想逃过惩罚!”
彭德怀放下电话,八路军里的副参谋长左权就凑近他说:“刘师长其实也是为了咱们部队好,你就算心里头不赞同他的看法,也别对人家那么大火气嘛!”
彭德怀略带歉意地说:“哎,我这暴脾气,一上头就啥都顾不上了,你也清楚。不过别担心,仗一打完,我立马去找刘师长,当面给他赔不是。他要是不肯罢休,那我就效仿廉颇,背着荆条去请他原谅!”
最终,刘伯承还是毅然决然地遵从了指令,129师接连发起了十多次猛攻,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攻下了关家垴,冈崎大队几乎被全歼,而我军的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日军。战斗结束后,彭德怀特地去找刘伯承,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刘伯承对此却并未太在意。
1944年4月底,中央在延安搞起了高干整风。4月30日一早,刘伯承替129师上台讲了话,把晋冀鲁豫这7年来的抗战情况做了个大盘点。他说了说“百团大战”那儿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没好好把正规战和游击战的优势结合起来,有点急着上场的味道,而且光顾着想要政治上的好名声,结果做得有点过头了……
刘伯承提的那些问题,纯粹是讲事情本身,没冲着彭德怀个人去。可刘伯承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说,倒给彭德怀惹上了大麻烦。因为党内本来就有人对彭德怀不太满意,康生更是瞅准这个机会,对彭德怀一顿猛批,说:
抗战初期,你走的是王明那一套。你对怎么建根据地一窍不通,也没去动员老百姓。你搞的百团大战,太早地亮出了我们的底牌,把日军的大部队都引了过来,结果倒是给国民党的蒋介石解了围。
虽然刘伯承完全是秉着公心来做这次汇报,但后续事态的走向却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因此彭德怀对他心生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新中国一建立,刘伯承大将军就在1950年夏天,7月份的时候,跑到南京去搞了个南京军事学院。这个学院啊,主要是给我们军队培养那些厉害的军事人才。不过那时候,军事学院好多规矩都是照着苏联那边来的,学员们心里头多有不满,觉得这套制度不太适合咱们。
1957年2月份,彭德怀率领工作组到军事学院去查看工作情况。听完干部和学员们的反馈后,他觉得学院里存在很重的死板教学问题。最后,在给军委写的报告上,他指出:
他们在教书时有个大问题,就是太过死板,主要表现在教的东西跟咱们国家军队现在的真实状况不太搭边。
这年的6月份,毛主席针对军事学院里盛行的教条主义,直接提出了不满。彭德怀心里也一直惦记着以前的事儿,有次军委几个大头头开会,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刘伯承啊,他教条主义问题可不小。别忘了,红军那时候,有人就是因为他太教条,被逼得没了活路。”
彭德怀提到的刘伯承“让革命战友为难”的事,其实是个误会。这事发生在1935年6月,那时候红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碰头了。红四方面军说想派一些高级将领,比如军长、师长这些,去刘伯承当校长的红军学校学习学习,其中就有红30军的军长余天云。
余天云打仗特别猛,22岁那年就当上了军长,张国焘对他很是看重。不过,余天云进了学校后,因为平时太好强,好几次在战术问题上跟刘伯承那些教官杠上了,到后来,他甚至掏枪吓唬教官。这事儿闹大了,学校校长何畏只好短期关了他禁闭。余天云被关后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觉得在战士们面前丢了脸,结果部队走到大金川的急流那儿,他一冲动就跳崖自尽了。
事后,就连一直对余天云有好感的张国焘也说,余天云选择自杀这条路是不对的,这事儿明显不能赖刘伯承。
1957年8月份,刘伯承因为压力山大,最终决定辞去军事学院的所有职位。他和彭德怀之间的那点误会,说起来真是让人觉得挺可惜的,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段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