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的历史岁月里,有那么四个人,真是让人又可惜又佩服。他们脑子聪明,心气儿也高,差点儿就把整个天下都给打下来了。
但结果还是因为最后那一步走错了,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项羽】
项羽来自楚国的贵族家庭,他爷爷项燕以前说过,“就算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灭掉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项羽带着楚国剩下的人马起兵反抗。在巨鹿那一仗,他狠狠打了章邯带领的十多万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给灭秦大业铺好了路。可没想到,刘邦动作更快,抢先占了长安。那时候,项羽的大军还在东边呢,结果秦朝的皇帝已经投降,中原这块宝地也被刘邦给占了。
项羽亲自带着四十万大军,过了江就往北赶,目标直接就是咸阳。这时候,刘邦已经在长安自称王了。项羽一看这形势,心里头不痛快,立马派大将去包围了函谷关。刘邦没办法,只好带着军队赶过去,跟项羽商量好一起攻打秦朝。两队人马一碰头,项羽就硬是让刘邦跟着他一起继续往北走。
当两路人马到达新丰鸿门那儿,项羽冷不丁地摆了个酒席,打算用计策把刘邦给解决了。范增一个劲儿地劝项羽给刘邦下毒,刘邦呢,吓得脸色都变了,连着求了三次饶。可项羽这人太直,把刘邦当哥们儿,下不了狠手。酒席结束后,他就把刘邦给放了。刘邦一回关中,他俩争天下的火药味就更浓了。
有了智囊团的帮忙,刘邦开始占了优势,项羽只能撤回江东。之后,项羽自己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把彭城作为都城,给好多诸侯封了地,但这些诸侯好多都不老实,纷纷反叛投靠了汉朝。项羽呢,一边跟汉军打,一边还得平定内部叛乱,忙得不可开交。汉军瞅准时机发起反击,项羽连连失败,最后只能退到垓下防守。
垓下之战,楚军走到了穷途末路,心爱的妻子虞姬跳了江,八千江东子弟也都英勇地拼了命,最后啥也没剩下。项羽知道没法翻盘了,确实打不过汉军,就在乌江边上自己抹了脖子,这位厉害的大佬就这么没了。中原称王称霸的梦想,在一片伤心歌声和自家人的惨烈牺牲里,哗啦一下全塌了。项羽一死,刘邦的皇帝位子就算坐稳了。
【曹操】
曹操这人相当复杂,他手腕高明,在政治上很有一套,而且心怀大志。但他也挺狡猾自私。他这辈子,好事坏事都做了不少,可到最后,也没能当上皇帝。
曹操的成就主要是在一开始他站边汉朝,给汉朝帮了大忙。那时候天下乱成一锅粥,曹操带着军队打败了黄巾军,把北方给稳住了,给汉朝政府解了个大难题。接着他又把汉献帝从长安接到了许昌,让董卓的阴谋没得逞。这可以说是曹操官场生涯里最风光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曹操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他手握大权,说啥是啥,地位仅次于皇上但比谁都牛。很多大事小情都得他点头才行,汉室只是个空壳子,曹操跟皇上差不多,有时候还能直接跟皇上当面理论。他那会儿的军事才能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先是把袁术、吕布等人给打败了,基本上把北方给统一了。特别是那个官渡之战,曹操人少却打赢了人多的袁绍联军,真的是以弱胜强的经典。这一仗,算是让他在北方站稳了脚跟。但话说回来,随着他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毛病也越来越多。他开始变得骄傲自满,不把规矩放在眼里。
曹操想见汉帝时,不再低头称臣,甚至还大胆带着兵器进宫。他干的那些违法乱纪的事儿,也是多了去了。这时候的曹操,更是变得爱自我吹嘘,他居然自己动手写文章,说自己没有想过要抢皇位,对当皇帝没兴趣。这事儿,后来成了人们嘲笑他的话柄。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怎会不想坐上皇帝的宝座呢?在往南打仗的时候,曹操的骄傲自满和不把敌人放在眼里的态度完全显现出来了。他接连打败了刘表和荆州的那些军阀,势头很猛,直接朝着江东冲了过去。可没想到,在赤壁那一仗,曹操栽了个大跟头。他的水军被孙权和刘备联手用火攻打得惨败,从那以后,他就没再振作起来,之前常胜不败的名声也毁了。
赤壁大战失利后,曹操就没法再往南扩张地盘了,他被困在北方,只能勉强维持着。到了晚年,曹操心里还琢磨着要自立为王,但可惜一直到死也没当上皇帝,心里挺不是滋味。这主要是因为他太在意面子和名声了。他既想要掌握大权,又想保持忠臣的形象,想两边都讨好,结果哪边都没讨好到。
【霍光】
霍光呢,他是在西汉那时候的中间阶段出生的,家里头可是个大官家庭。他有个不是一个妈生的亲哥哥,那可是打匈奴打得出名的大将军霍去病。霍光小时候,因为有了这个厉害的哥哥,就进了皇宫里头当官。他一开始也就是个小角色,不过呢,他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做到了朝廷里头的核心位置。这二十年,霍光可真是说话办事都特别小心,对汉武帝那是伺候得无微不至。
他很乖巧听话,从来不出差错,因此赢得了武帝的充分信赖和好评。到了公元前88年,武帝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就把8岁的太子刘弘交给了霍光来辅佐。武帝一走,9岁的刘弘就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汉昭帝。昭帝刚坐上皇位,霍光就一人独大,他当上了太尉,把朝廷大权都抓在了手里。
之后二十年里,霍光在朝廷的位置稳如泰山,谁也没法动摇。哪怕汉昭帝长大亲政,朝政大权还是霍光说了算。霍光为了让自己地位更稳固,把外孙女嫁给了汉昭帝当皇后。汉昭帝念着霍光保护刘家江山的功劳,跟他关系特别好。
汉昭帝对霍光在政务上的提议几乎总是点头答应,他心里明白,没了霍光的鼎力支持,自己这皇位可就不稳了。到了公元前88年,昭帝年纪轻轻就走了,还没留下个后代。那时候,霍光虽说已经过了七十岁,但在朝廷里,他依然是那个说一不二的大人物。
昭帝去世的时候,霍光很快就做了决定,他要让武帝的另一个孙子刘贺来当皇帝,好让刘家的天下继续下去。可没想到,刘贺当了皇帝后,却是个糊涂蛋,还随便杀大臣。霍光作为刘家的老一辈,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在刘贺当了27天皇帝后,把他给赶下台了。然后呢,霍光又开始在民间找武帝的另一个曾孙,找到了刘病已,就让他来当皇帝,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霍光手握废立皇帝的大权,这样的事儿他干了两次,真是少见。在西汉之前,哪有臣子能决定王朝继承人的命运的?霍光为啥没直接篡位当皇帝呢?一方面,他感激武帝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他心里明白,要是真当了皇帝,那可就成了全天下的公敌,人人得而诛之。
因此,那位手段狠辣的当权者,决定继续扶持年幼或是软弱的皇上,自己躲在幕后掌控大局。这显然是条更安全的路子。宣帝在位二十年,慢慢察觉到霍光的权力太大,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公元前68年,霍光因病离世,宣帝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没过多久,他就以谋反的罪名,把霍家一族给彻底清算了,这位在西汉历史上权势滔天的大臣,至此算是走到了尽头。说实话,霍光确实是个治国有方、心思缜密的厉害角色。
【李自成】
李自成原本是明朝在蓟州负责抵挡后金的边防将领。那时候,明朝国力一天天衰落,边境上的战斗一个接一个。他多次带着队伍跟后金的铁骑对抗,不让它们往南进犯。但朝廷里那些掌权的人又贪又坏,拼命压榨老百姓,结果国家里里外外都是问题,老百姓活不下去,就都跟着李自成干了。一开始,李自成是听崇祯皇帝的命令,守在蓟州的,可明朝政府太糊涂,没本事,战事也就越来越糟糕了。
李自成干脆就起兵造反了,他喊出“打开城门迎接李大人,李大人来了咱们就不用交粮”的口号。这话特别对老百姓的胃口,农民们纷纷跑来,都愿意跟着李自成南征北战。打了好几年的仗,李自成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明朝政府派了几十万大军来围剿,结果都没打赢。到了甲申年那会儿,李自成终于打下了北京城,把崇祯皇帝逼得逃跑上吊了。
李自成打进了紫禁城,建了个新朝代叫大顺,还自个儿当上了皇帝。那会儿,明朝就算完了,大伙儿都夸李自成。可这夸奖声还没飘几天,事儿就全变了样。李自成这人脾气暴躁,到了北京就开始放纵手下抢老百姓的东西。他的一个大将更是过分,占了山海关将领的老婆孩子,结果把关中的将领们都惹毛了,转头投了满清。
清朝瞅准时机,一下子就把李自成的大军给打败了。想想之前,李自成的部队那可真是火得不行,光靠农民自己加入就能越来越壮大。可他们管理国家的本事实在不行,刚得势没多久,老百姓就开始不满了。大顺内部烂透了,结果就撑了短短的五十三天,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