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在梁猛女的提示下,汉桓帝刘志终于找到了方向,并且开始暗中收买拉拢宦官集团,一场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大战一触即发。
当然了,这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让我们再等等,先看看这段时间东汉王朝还发生了哪些事!
公元150年2月,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部)人裴优发动农民起义,并且自己称帝,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下去,身首异处。
公元151年夏,北匈奴呼衍王率领3000骑兵攻打西域的伊吾(今新疆哈密)。
汉王朝的伊吾司马率领500军屯兵抵御北匈奴入侵,与北匈奴的军队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交战,结果全军覆没。
北匈奴呼衍王占领了伊吾。

伊吾是汉王朝与西域交流的门户,对汉王朝对西域的控制至关重要,因此汉王朝迅速做出反应,命令敦煌太守司马达率领敦煌郡与酒泉郡的郡兵前往驱逐北匈奴侵占者。
北匈奴呼衍王看到汉王朝出兵了,立刻撤出了伊吾。
公元151年7月,武陵蛮4000余人在詹山的领导下,拘禁周边汉人县令,骚扰汉朝周边村镇。
汉朝每每派兵镇压,武陵蛮就躲进深山,无处可寻。待到汉军退回,他们又出来骚扰掠夺。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153年,武陵太守应奉对叛乱的武陵蛮进行抚慰与金钱诱惑,才瓦解了这支叛乱的武陵蛮。
公元153年,西域的车师后国国王阿罗多因为和汉朝的戊部侯严皓有分歧,宣布车师后国叛汉,围攻汉王朝在车师后国的屯田。
车师后国大将军侯炭遮率部自己所部帮助汉王朝抵挡阿罗多叛军。
阿罗多围攻多时,无法将汉军驱逐出车师后国,于是投降了北匈奴。
敦煌太守宋亮在阿罗多投降北匈奴后,改立前车师后部国王军的儿子卑君为新的车师后国国王。
没过多久,阿罗多就带着北匈奴的军队杀了回来。

此次杀回来的阿罗多气势汹汹,汉朝的军屯兵无法抵挡,向京师求助又迟迟得不到回复,很多车师后国的国人也开始投奔阿罗多了。
眼看着失败就在眼前,汉王朝的戊校尉严详不得不承认阿罗多才是车师后国的合法国王,将车师后国还给了阿罗多,而现任车师后国国王卑君被带到了敦煌郡,其统治范围只剩下300人左右了。
公元154年10月,旬郡(今四川成都)人李伯自称是汉室宗亲,率领农民起义,自立为太初皇帝。
没过多久,这次起义就被镇压了,李伯身首异处。
公元154年11月,琅琊(今山东临沂北)人公孙举和东郭窦聚众起义,攻破琅琊郡和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东北部),杀朝廷官员,人数达到30000以上。
汉朝廷多次派兵镇压,都被这支起义军击败了。
很快,起义军就占领了青州(今山东淄博北部)、兖州(今山东金乡西北部)、徐州(今山东郯城)全境。
公元156年7月,朝廷再次派中郎将段颖率军镇压。
此时,公孙举和东郭窦已经飘了,认为自己的起义已经无人可挡,完全不把汉王朝放在眼里了。
飘,就要付出代价。
仅一战,段颖就把起义军打的大乱,并趁着起义军混乱的机会击杀了公孙举和东郭窦,此次农民起义就此以失败告终。
公元155年,南匈奴叛汉,由左奥鞬率领7000人攻打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
东羌人起兵响应,叛军声势浩大。
汉王朝在美稷没有驻兵,距离美稷最近的有驻兵的地区是安定(今陕西邠县),但是也只有200驻兵。
此时,新上任的安定都尉张奂前脚刚到安定,就听说了南匈奴攻打美稷的消息,于是决定率领安定驻兵前往助战。

安定其他官员劝说张奂不要前往,不要以卵击石。
张奂说,一旦美稷被南匈奴占领,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就是我们安定,早晚一战,晚战不如早战。
于是,张奂率领仅有的200驻兵屯住长城,一边修补防御工事,一边继续招募士卒,一边派人招降东羌人。
待张奂的部队达到1000人后,张奂率领部队移驻龟兹县(今陕西榆林),隔绝了南匈奴与东羌人的联系。
东羌人在张奂的招降下早已有了松动,此次失去与南匈奴的联系,知道自己再无作为,于是投降了汉王朝。
张奂立刻率领汉军与东羌人的军队向南匈奴发起反攻,大破南匈奴,击杀南匈奴左奥鞬。
南匈奴单于立刻宣布投降,此次南匈奴叛乱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