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鉴宝专家做局骗走乾隆真迹,17万转手变8700万,法院咋判的

盖说社会 2025-02-11 13:36:54

电视台上的鉴宝栏目,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曾见过吧,可这些专家们口里的话,你又是否真的全信呢?

2009年,河南郑州的朱先生,手捧着一幅卷轴画作,前往鉴宝栏目组海选。

没成想,电台露脸的鉴宝专家,竟以赝品的名义将他拦下,并“好意”替其牵线搭桥联系买家。

结果,时隔1年后,朱先生就看到自己17万卖出的画,居然化身乾隆御宝的珍品,在拍卖会上拍出了8700万天价。

直到此刻,朱先生才醒转了过来,更是带着愤怒将其告上了法庭。

那么,法院到底如何判决的呢?而文玩交易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坑”需要新手规避呢?

家传乾隆御作

朱先生,是河南郑州的一位普通的市民。只不过他的家里却是有一件祖传的宝贝,即一幅名为《嵩阳汉柏图》的古画。

据家中长辈口口相传,这幅画那可不一般,实乃乾隆皇帝在游览河南嵩山时,一时兴起,随挥毫泼墨亲手绘制而成,早在当年就已经价值连城。

然而,对于长辈们的说法,朱先生却一直是半信半疑。

毕竟他觉得,自个家里就是寻常百姓,怎么就会拥有皇帝的真迹呢?

可哪怕心存疑虑,但为了遵循家族传统,他还是在接手这幅画作后,将其妥善保存,并视为了朱家的传家宝。

直到08,09年的时候,电视上各类鉴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其中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凭借新颖的形式和专业的鉴定讲解,尤为引得观众喜爱。

而朱先生更是《华豫之门》的铁杆粉丝,每次看到节目里那些人带着传家宝,接受专家鉴定,他就也忍不住的跟着紧张。

眼瞅着,很多被埋没的文物,经过专家团的鉴定后,重获了历史内涵和现实估价后,他再也按耐不住了。

思索再三,朱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带着自家的《嵩阳汉柏图》,去报名参加节目,也算是彻底求个心安。

但他没想到的是,参加节目远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竟然还要先经过海选,接受专家的初步鉴定。

而负责鉴定《嵩阳汉柏图》的,恰恰是经常出现在节目中的,鉴宝专家刘岩。

作为《华豫之门》的忠实粉丝,朱先生对刘岩可谓是熟悉又信任。

毕竟,在节目中刘岩展现出了渊博的学识,对每件文物也都能剖析得头头是道。而来之前,朱先生也一直期待,能由他来鉴定自家的宝贝,没想到这次竟真的如愿以偿了。

专家定论,希望破灭

怀着激动与信任,朱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嵩阳汉柏图》,交到了刘岩手中,然后满怀期待等着对方的反应。

专家刘岩接过《嵩阳汉柏图》后,起初神色还算是平静,可真当目光触及画作的瞬间,他的瞳孔就猛地收缩一下,脸上也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震惊。

只不过,这细微的表情变化转瞬即逝,哪怕一直盯着他的朱先生,也没发现太多的端倪。

紧接着,刘岩迅速调整状态,变得极为专注起来。

他手持放大镜,缓缓凑近画作,眼睛紧紧盯着画面,从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浓淡,再到纸张的纹理、印章的印记,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只见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嘴里还不时发出一些,难以捉摸的声音。

而朱先生则是呆站在一旁,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期间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强行忍住了。

眼看刘岩鉴定画作的时间颇长,朱先生内心不由得生成了妄念,感觉家传的画作还真没准就是真的。

可就在他盘算着,真画能值多少钱时,刘岩却缓缓直起身子,同时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情。

“你这确实是个老东西,一开始我也有些难以辨别,但落款虽写着乾隆,可经过我仔细观察,这并非他的真迹,只能算是一幅质量颇高的仿品。”

听到这话,朱先生整个人瞬间僵住,脸上渐起的笑容,也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嘴唇微微张开,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完全发不出一点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结结巴巴地问道:“您…… 您确定吗?这真的不是乾隆的真迹?”

对面的刘岩坚定地点了点头,再次强调了下。

眼见专家判了“死刑”,朱先生顿时意兴阑珊起来。

看着那幅被判定为赝品的《嵩阳汉柏图》,心中早已五味杂陈,尽管他此前多有怀疑过,可真当专家断言后,他还是不由的大感失落。

低头耷拉脑的他,慢慢卷起了画作,就准备灰溜溜的离去,可刘岩却在这是开口叫住了他。

接下来,刘岩对他说的话,也是直接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峰回路转,促成交易

“别灰心,这虽然不是正品,但模仿得异常相似,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可以说是以假乱真,即便是假的,也有很多人愿意买的。”

朱先生听完后,原本黯淡的眼神中,瞬间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连忙转身,急切地询问刘岩其中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这幅“假”画又能卖多少钱。

只见,刘岩故作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不紧不慢的说道,你这正常卖的话,也能有个3-5万的价格。

可一听这价格,朱先生顿时没了兴趣,要真是这样的话,还不如继续拿回家,当个家族传承的念想呢?

眼见朱先生没提起兴趣,刘岩紧接着又说。

“不过,我这有个朋友,就喜欢收藏乾隆的古画,你这种模仿得极为相似的,他也来者不拒,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价格应该能多不少,至少卖到10万以上是没问题的。”

一听这么说,朱先生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没想到事情竟然能峰回路转,于是连忙向刘岩道谢,同时心中对刘岩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于是乎,两人约定好了时间和地点,到时候由朱先生带着他一起去面谈。

终于,约定的时间到了。朱先生怀揣着《嵩阳汉柏图》,早早地来到了约定的旅馆。

一进房间,他就看到刘岩和一位陌生的买家,早已经在等候了。

而这个买家一看起来很有派头,眼神中也透露着对古画的喜爱。双方寒暄几句后,便开始进入正题。

在买家仔细地查看了《嵩阳汉柏图》后,顿时不住的点头称赞,随即开口就给出了12万的价格。

朱先生心中立马有些窃喜,觉得比刘岩之前说的10万还多了2万,就准备开口表示同意,没成想刘岩却主动插话了。

“这也是人家的传家宝,都不容易,你也不差钱,多给点也没事。”

而买家在听了刘岩的话,短暂思索片刻,竟然真的同意把价格一口气提到了17万。

此时,朱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差点激动得热泪盈眶,心中对刘岩充满了感激之情。

完事后,他紧紧地握着刘岩的手,不停地道谢。

只不过此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这个看似好心的专家,竟然给他设下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

发现被骗,艰难追诉

自从卖了《嵩阳汉柏图》,朱先生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那17万现金让他的生活有了些许改善,他也渐渐淡忘了,那幅曾经寄托着他暴富梦想的古画。

直到有一天,朱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拍卖节目。

一幅熟悉的画作映入眼帘,正是他卖掉的《嵩阳汉柏图》!但更让他震惊得差点背过气去的是,拍卖师口中最后报出的价格 ——8736 万(含佣金)!

朱先生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双手紧紧地抓住沙发扶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脸上的表情从震惊逐渐转为愤怒,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嘴里也不停地喃喃自语。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刘岩不是说这是赝品吗?”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与刘岩交易的一幕幕,突然他意识到一切都是设计好的骗局。

他猛地站起身,一脚踢翻了旁边的凳子,随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咒骂着刘岩。那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讨回公道,让刘岩受到应有的惩罚!

等到真正冷静下来后,朱先生决定先从收集证据开始。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他竟然发现了,刘岩的身份居然存疑。

原来有两个鉴宝专家都叫刘岩,只不过一个在东莞,一个在北京而已。

可是,两人除了相貌不同,资料信息却是几乎一模一样。

并且东莞的刘岩,指责北京的刘岩,冒用自己的身份招摇撞骗,而北京的刘岩则坚称,自己上过中央电视台,身份真实可靠。

掌握这一发现后,反而让朱先生更加坚信,自己是被刘岩设局骗了。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请了律师,一纸诉状将刘岩和买家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刘岩坐在被告席上,神色镇定,似乎对这场官司早已胸有成竹。

他的律师站起身,条理清晰地表示,交易完全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正规的合同和手续,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

而刘岩只是作为中间人,为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机会,并没有强迫朱先生出售画作,也没有隐瞒任何重要信息。

至于文玩鉴定“打眼”的事情,也在行内纯属正常,就当是刘岩当时造诣不精,没有看准而言。

对于这种说法,朱先生则满脸愤怒的表示,刘岩作为鉴宝专家,是在利用自己对他的信任,故意将真迹说成赝品,误导自己以低价出售画作,这明显是欺诈行为。

而且,刘岩的身份存在重大疑点,他很可能是冒用他人身份,其鉴定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然而,尽管朱先生的律师说得句句在理,但由于缺乏关键证据,这场官司的走向,还是逐渐对朱先生不利。

最终,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朱先生的诉讼请求。

后记

朱先生的遭遇,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轻易相信他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专家”。

再就是古董收藏里面的水很深,很多事情买定离手很难事后断定,只能奉劝个位新入行的,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了。

参考资料

0 阅读:3

盖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