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张国焘叛逃后,毛主席写信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他却叫嚣一件事

醉卧桃花笑红尘深处 2025-04-08 17:30:20

1938年春天,4月份的时候,在延安那个地方。

张国焘是我党早期的头头儿,他亲眼看着党和红军一点点建立起来。可没料到,就在前几天,张国焘悄悄地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

【张国焘离开延安】

1938年4月1号,张国焘自个儿走到毛主席住的地方,跟毛主席说想去黄帝陵祭拜一下。黄帝陵以前叫“桥陵”,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边的桥山上,是好多皇帝和有名望的人祭拜黄帝的地方。

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后商量决定,每年清明节,两边都会派代表一起去黄帝陵祭奠先祖。听说,国民党那边打算让当时西安绥靖公署的头儿蒋鼎文去,我们这边也得派个差不多级别的干部一块主持仪式。

起初,毛主席并没有想让张国焘去,但现在张国焘自己提出来了,而且态度很坚决。毛主席想了想,就答应说:“行,你去祭完祖马上回来。”

第二天,毛主席同意后,张国焘和他的警卫员张海、秘书小陆,还有一个警卫班,一起坐上大卡车,从延安出发去黄帝陵。

出发前,毛主席特别对张海说:“你跟着张副主席一起去吧,一来要确保大家的安全,二来祭祀完了就赶紧回来。”张海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

4月4日清明节那天,张国焘和国民党派来的蒋鼎文一块儿举办了祭祀。按之前的安排,祭祀完事儿后,张国焘他们就得回延安了。可就在大家开车准备走时,张国焘对同行的张海和陆秘书讲:“你俩先坐卡车回延安吧!我还得去西安办事处找林伯渠谈点事儿……”

“张副主席,毛主席不是说了嘛,扫完墓就赶紧回延安呀!”张海赶紧出声拦住,可张国焘压根儿没理张海,直接上了蒋鼎文那辆国民党的车就走了。

张海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张国焘就已经坐车一溜烟走了。他到了西安,也没按他说的去找林伯渠,就连林伯渠打电话请他到八路军办事处住下,张国焘也直接拒绝了。

他在西安不停地和好多国民党的大官碰头,这样的举动,明摆着不是来见林伯渠的,看来张国焘这是早有预谋啊。

张国焘是我党创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一起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还负责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给党的建立出了不少力。但尽管他是党里的老前辈,人品却不怎么好,心思深沉,特别会算计。

从二十年代起,张国焘就犯下了不少错误,得罪了不少同志,但组织上还是给了他机会,没有放弃他。可他却不知道感激,反倒偷偷地计划着“逃离延安”。他已经私下和蒋鼎文搭上了线,打算借着去黄帝陵祭奠的机会,悄悄离开延安,跑到武汉去见国民党的头头蒋介石。

国焘朋友:

毛主席、康生同志、陈云同志和刘少奇同志

第一,纠正过错,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中工作。

第二,跟党组织说一声,先休息一段时间。

第三,自己主动说一声,然后离开我们这个团队。

那张纸条上清清楚楚写着:“哥们儿已经打定主意用第三个方法了,我搬去别的地方住了,你们就别派人找了。很重要。”

张国焘一离开,就马上投靠了国民党。

【被国民党无情抛弃】

张国焘走了之后,他老婆杨子烈还留在延安。陈云跟杨子烈说了张国焘的事儿,杨子烈一听,立马火冒三丈,把张国焘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没良心。但张国焘已经走了,杨子烈想去找他。毛主席知道了,挺理解她的,还特别批了500元法币给她当路费。

在杨子烈动身离开延安之前,毛主席深情地嘱咐她,让她给张国焘带句话:“咱俩是经历过生死的好兄弟,做事得互相留点后路。”

杨子烈没有回延安再带张国焘回去,反而她这一走,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她是真的去了张国焘那里,两人过上了另外的日子,但这种日子,是让人看不起的。

张国焘起初跑去投靠了国民党,这让蒋介石非常高兴,他还特地让国民党的大官陈立夫摆酒席,亲自招待张国焘和他老婆。

国民党的人从张国焘那里骗走了几乎所有的情报,然后让他开办训练班,目的是训练特务去延安。张国焘很高兴地向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炫耀自己的计划,戴笠也挺支持他,全都答应了。

最后,那些张国焘费心培养的特务,一到延安,要么就被当地的民兵逮住了,要么就被情报部门给揪了出来,还有的见势不妙,自己就偷偷溜回来了。张国焘的“特务大计”全泡汤了。

戴笠一脸沮丧地对毛人凤说:“张国焘这些年白忙活了,啥也没干成,真是太让上头失望了,我也没法跟上头交代啊。”话里话外都透着对张国焘的失望。

从大家一开始满心期待,到后来变得冷冷清清,张国焘很快就感受到了被人忽视的滋味。戴笠干脆把他的训练班给停了。国民党那些人见到张国焘,个个都像冰块似的,没一个好脸色,就连蒋介石也不把他当回事。

这种“用着你但不尊重你,靠着你但又防着你”的情况,让张国焘这种性格的人当然觉得孤单,于是他就想办法给自己另外找活干。从1941年开始,他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第二、三、四届的参政员,虽然看上去挺有地位,但实际上很多人心里都瞧不起他,不愿意和他亲近。

张国焘随后不高兴地离开了江西,和妻子杨子烈一起到了上海,过上了没人关心的冷清日子。

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战争那会儿,蒋介石不管老百姓多想要和平,硬是要打内战。结果呢,他的好多精兵强将都打没了,那些他靠着的国民党大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就被抓了。眼瞅着蒋家王朝快不行了,蒋介石哪儿还有心思管张国焘啊。

眼看局面已经无法挽回,蒋介石只好带着一群国民党要员逃跑,他特别交代毛人凤说:千万别带上张国焘,得把他留在那儿。

但那时候张国焘没地方可去,最终还是不听蒋介石的话,带着全家人去了台湾。不管是蒋介石还是那些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官,都在忙着安排自己的生活,几乎没人有空理睬张国焘。

张国焘带着家人搬进了一间房,可没多久就被国民党那些官员给赶了出来。张国焘很生气,跟他们吵了起来,而那些官员也不怕他,直接跟他顶嘴。张国焘想去找陈诚,想让陈诚帮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没想到陈诚连面都不见。

一家子挤在两间小屋里,特别挤,而且让他更心烦的是,陈诚他们一点也不给力,不帮他找工作。张国焘实在没办法,就在1950年春节那会儿,带着全家去了香港。

张国焘现在过得挺苦的,生活不容易的时候,他就想起了以前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张国焘的晚年】

不管是国家快成立那会儿,还是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央的大领导们都对各界人士,还有那些选择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将军们很尊重。就连那些被关在战犯管理所的战败将领,党组织也没忘记他们,费心给他们治病,还安慰他们的心情。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大家都知道这是党的宽容政策。

张国焘心里也清楚这事儿。

毛主席明白他的难处,又给了他一线生机。毛主席的意思不是说不让他回来,只是让他答应一个要求:写份检讨书,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以前犯的错,还要保证以后彻底改正,不再重蹈覆辙。

其实,这个要求挺容易做到的,党中央和毛主席已经真心实意地想要接纳他。可就这么个看似简单又合理的要求,张国焘却没答应。

很明显,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张国焘大概也不会提出那个“继续工作”的要求,说到底,他就是想要组织帮忙,让他的生活好过点罢了。

他只能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费劲心力养活自己和家人。

在朝鲜战争那会儿,张国焘瞧见黄金价钱涨了,就把家里头仅有的5000美元积蓄,还有跟朋友那儿借的钱,一股脑儿都买了黄金。起初,他还真赚了点,可没多久,情况大变,张国焘赔了个底朝天,日子越过越紧巴。

他生活过得非常不容易,家里吃穿用度都紧巴巴的,他的名字几乎没人再提起,也没人对他上心,就像人群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没人关心,更没人理会。

张国焘晚年时手头紧,身体也差。1968年,他和妻子杨子烈一块去了加拿大,找儿子去了。由于年纪大了,身体不行,总是得靠家里人照顾。

记者特意去拜访了张国焘,他们已多年未见,但以前一起奋斗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张国焘没有多聊,只是深有感触地说了10个字:“咱们那会儿已经过去了。”

周总理和毛主席的离开,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深深地怀念和想念着。至于张国焘的那个时代,估计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

“张国焘晚年过得挺惨”这句话,用来形容他晚年的境况挺合适的。

1977年的时候,已经80岁的张国焘不幸中风,右边身子动不了了,行动变得特别不方便,只能一直躺在床上。虽说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加拿大工作,但他们也挺忙的。所以张国焘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医院里,靠着医护人员来照顾。不过,医院有时候太忙了,就没法时刻顾得上他,这时候,张国焘老人就显得特别孤单,没人搭理。

他在医院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都是这般模样。到了1979年12月2日晚上,天气冷得要命,张国焘躺在床上,可被子却滑落到地上,他冷得直打哆嗦,可就是没法伸手把离得不远的被子拿起来,结果就这样在寒冷的冬夜里被冻死了。

12月3号,张国焘去世了。过了3天,人们在多伦多公墓为他举行了安葬仪式。

这位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没有人为他送葬,也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气的故事,而“张国焘”这个名字,也注定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