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延安反特行动取得大捷。
在我党情报人员的努力下,潜伏在边区的51名军统特务全部落网,给予了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沉重的打击。
毛主席了解到成果后,对这次行动大加赞扬,后人也将此称为“延安反特第一案”。
那么反特行动组是怎样成立的,这期间又发生过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1940年,忽然有人来我党在陇东的办事部门自首,表明自己是国民党的特务间谍。
这件事马上传到陕甘宁保安处的布鲁耳中。
当时他正在情报特训班执教,听到消息后去见了对方,并了解到了大量情报。
此人叫吴南山,曾经在军统区工作,因经常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被用人单位辞退。
不久后军统连拐带骗得把他带进了专门培养特务的训练班。
在这里,特务们不断给他洗脑,并教授特殊的反侦查技能。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国民党将他派到陇东,对外身份是陇东中学教师,伺机搜集我党情报。
在陈述完自己的遭遇后,吴南山还上交了国民党特务部门专门研制的工具和密码。
为了验证吴南山的话是否有假,布鲁用他提供的工具写了一份文件,让身边的人带出去,并通知周边布防的巡逻士兵进行检查。
结果是,查岗的士兵根本没有看出文件的破绽。
也就是说,如果军统用这类材料进行间谍活动,那我党将陷入被动。
确认了吴南山的抗日态度后,布鲁决定让对方充当碟中谍,暂时潜伏在国民党特务系统中,不要露出马脚。
1941年,李克农来到延安,参与成立中央情报部门,并担任副部长。
根据毛主席的授意,李克农很快培养了一批反间谍人员,旨在肃清本区域的间谍,避免我党的核心情报被国民党掌握。
在这期间,他特意去见了吴南山,决定让他揪出潜伏在我党内部的特务。
为了让吴南山得到军统特务的重视,我边区政府任命他为教育科科长,想靠着给吴南山升迁之事,吸引国民党特务的目光。
1941年10月,吴南山在路上遇到了祁三益。
他们曾在特务训练班中相处过一段时间,吴南山便想以他为突破口,慢慢牵出更多特务。
祁三益告诉吴南山,自己准备去延安找份工作。
其实祁三益是军统侦察站延安组的副组长,他的目的绝对不是找工作这么简单。
吴南山想打探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便将计就计建议他去庆阳,先稳住对方,再暗中传送情报。
等祁三益到达庆阳后,马上被我党抓捕。
作为审讯祁三益的负责人之一,布鲁对他坦白的内容十分吃惊。
因为他说出的那些名字中,有一个人就在自己身边,可见军统特务的潜伏之深,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经过对祁三益的引导,他愿意改过自新,也成了我党反特的重要成员。
祁三益掌握的情报并不比吴南山少。
在成为反特人员后,他于1942年五一期间,发现了混在人群中的杨朋和李春茂。
这二人对延安特务组了如指掌,也拥有大量特务人员的联络方式。
这两人落网后,渗透在延安地区的特务便一个个被引了出来。
到1942年底,先后有51名军统特务被捕,本地区的肃清任务也圆满完成。
听到这一消息的毛主席十分开心,大力肯定了延安肃清任务的成果。
与此同时,得知苦心安排到延安的特务被全部肃清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心里十分气愤,却又束手无策。
为了装模作样,他在重庆开了一场追悼会。
当白色的花圈出现在大厅时,在场的人肯定不会想到,回荡在场内的哀乐,不只代表渗透行动的失败,也预示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命运。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蒋介石撕去了伪善的面具。
此时吴南山非常愤慨的写了一篇文章,控诉蒋介石政府的阴险,并将自己被骗到军统部门以及军统在延安部署特务的事情进行了全面陈述。
这时,人们才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以及蒋介石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的无耻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