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印吹?
今天算是让我见识到了一群精神婆罗门硬要在粪坑里淘出金砂,堪称行为艺术史上的奇观。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美国网友和中国网友大对账之后,眼见传统阵地守不住,某些智库开始往第三世界转移火力,这印吹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绕过印度航天、仿制药等尚有讨论空间的领域,偏偏对准性别平等这个举世皆知的疮疤大做文章。
有位旅印大V去年发长文吹嘘"印度女性地位亚洲领先"。
评论区瞬间涌入上万条打脸证据:北方邦每15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拉贾斯坦邦童婚率高达35%,德里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却被政客攻击为"破坏传统"。更讽刺的是,当印度议员在议会公开宣称"强奸是男人天性"时,某知名公知竟将其解读为"直面人性的勇气"。
你舔印度的角度能不能别那么精准?!就印度对女性的迫害,全球都知道啥德行,公知还偏偏要在这个角度狂舔……是智商不行,还是经费没给到位?!
这帮人为了给印度洗白也是绞尽脑汁,他们从故纸堆里翻出《摩诃婆罗多》的片段,论证印度古代就有"女权思想萌芽";引用殖民时期的个别案例,声称英国统治"促进了性别平等";甚至搬出甘地非暴力运动中的女性参与者,将其扭曲为"女权运动先驱"。这种选择性考古完全无视现实:印度最高法院直到2022年才将婚内强奸纳入刑法,种姓制度下的达利特女性至今仍是"不可接触者",北方邦某些村庄仍保留着"月经小屋"的陋习。
这些精神殖民者的逻辑闭环堪称荒诞:他们批判中国彩礼是"物化女性",却对印度新娘因嫁妆不足被烧死的"索奁焚妻"案视而不见;他们痛斥中国职场性别歧视,却把印度女性23%的劳动参与率美化为"回归家庭";他们嘲讽中国式相亲,却将印度包办婚姻吹捧为"文化传承"。这种双标话术在莫迪政府推行"数字印度"战略后愈发猖獗,某些账号开始批量生产"印度IT女高管"的励志故事,全然不提这些精英女性只占全国女性0.03%的事实。
印度工厂少的时候说人家有绿水青山,现在工厂多了说人家有金山银山。
产业没转移的时候说印度人不吃资本压榨996那套,富士康转移了就说印度未来会取代中国。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在中国是贬义词,说明僧多粥少就业形势恶劣;放印度则是褒义词,说明印度劳务市场年轻充沛。
印度城市化进程慢的时候说印度不需要把农民逼进城里掏空六个钱包买鸽子笼来发展经济,印度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说印度有可观的人口红利,未来可期。
如果某条印度的视频中商业街灯火通明,路上人潮、车潮涌涌,他们会说印度欣欣向荣,生机无限;反之就说印度人早早下班和老婆热炕头,不会像咱们一样为了碎银几两起早贪黑工作。
印度出口粮食证明人家能无产丰富能自给自足,中国出口粮食证明中国大部分是苦逼农业大国。
印度农产品是利好人民,中国农产品便宜是谷贱伤农。
印度妇女没工作是因为她们不需要工作,中国妇女没工作是因为就业环境恶劣、职场性别歧视严重。
印度人做日结是因为他们不用全职也能养活一家人,中国人做日结那是被逼无奈勉强维持生计。
中国做外贸是因缺乏内需,印度做外贸说明他们的产品能得到国际认可。
中国造航母叫劳民伤财、中看不中用,印度造航母叫雄心壮志、敢跟西方叫板。
中国人学英语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印度英语好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
华人在海外混得不好是因为窝里横,华人在海外混得好是证明人才流失严重;印度裔在海外混得好是因为聪明抱团,有印度裔在海外过得一地鸡毛是因为印度人出国比咱们容易太多。
华裔科学家不算中国人,印度裔硅谷大佬算印度人。
中国人算诺奖只算拿生理医学奖的屠呦呦,把另两位加上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印度人算诺奖要把从近代、现代、印度籍、海外印度裔、文学家、和平奖全都算上。
中国生产且在中国有研发中心的沃尔沃不算自主品牌,英国技术、英国制造的路虎是印度豪车品牌。
以前北大清华排名20开外被称为13亿人口大国的耻辱,印度某理工现在全球排名50开外被吹捧为全球顶尖名校。
一家拿得出手的互联网IT企业都没有的印度,比有阿里、腾讯、东软、浪潮、字节的中国在IT行业要牛逼的多。
反正印麻就完事了!
最后其实不只是印吹,还有美吹,欧吹,甚至越吹,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祖国乃至自己个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并不看好祖国的未来,认为祖国有没有未来和自己有没有前途无关,可大量事实证明,祖国的未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个人的未来。他们以为没有祖国自己依然可以成功,可在我看来这是十分愚蠢,极度自卑的行为,我们应该正视每一个国家,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我们的国家才能向前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才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