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战犯管理所这个地方,大家之所以都知道它,主要是因为它曾经关押过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这个关押战犯的地方分成五个大队,总共关了600多个战犯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末代皇帝溥仪是这里最出名的人物,其他被关押的基本都是以前省一级的高官和军队里的高级将领,军衔至少是少将级别的。但有个特别情况,他本是湘西一带的草寇,因叛乱被捕,最终成为该战犯管理所里唯一一个来自湘西的土匪。他对自己的身份一直心存不满。四十年后,他给湖南省委写了封信,希望历史能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这封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连开国中将、前47军军长曹里怀都知道了。曹里怀专门写信给省委,证明他确实为革命做出过贡献。
石玉湘,1907年生于湖南辰溪,是个地道的湘西汉子,后来被关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湘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民风强悍,自古以来就盛产土匪,危害当地长达几百年。老话说"有钱人家出读书人,穷苦人家出强盗"。但石玉湘却是个例外,他家境非常优渥,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家里还有上千亩肥沃的田地。石玉湘的老爹石宝臣,那可是个响当当的汉子。年轻时候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尤其擅长使飞刀。他在云南讲武堂念过书,跟朱老总还是同窗。石宝臣回到湘西时,正逢大旱,土匪横行,百姓遭殃。他为人正直,自费购买枪支弹药,拉起了一支民兵队伍。经过几场激战,土匪被打得落荒而逃,石宝臣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到500人,他因此当上了辰溪县团防总局的局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石宝臣与贺龙相遇相识。那是20世纪20年代,贺龙在靖国联军担任旅长,他看中了石宝臣的部队,将其收编,并提拔石宝臣为骑兵营上校营长。两人志趣相投,关系亲密,后来更是结为异姓兄弟。
石宝臣的结局令人唏嘘。1926年夏天,贺龙让他去追捕叛变的营长,结果在路上中了埋伏,不幸牺牲。贺龙十分伤心,亲自为他办理丧事,还给了他的儿子石玉湘200块大洋,供他读书用。石玉湘确实挺有本事,1932年他成功考进了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也就是黄埔军校,成为第八届学生。可惜在一次训练时,他不小心把左胳膊摔断了,只能无奈退学。还没拿到毕业证,石玉湘就被破格提拔,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上了实习排长。他跟着部队打了几场"剿共"战役,因为表现突出,很快升到了营长位置,还获得了少校军衔。当时,石玉湘站在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对立面。但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他立下不少功劳,特别是在淞沪会战中,他拼死抵抗,直到筋疲力尽,最终在战场上昏倒。康复后,他被提拔为国民党98师的中校团长。
石玉湘曾经被国民党器重,但后来却落草为寇,成为湘西一带的土匪头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性格优柔寡断,做事缺乏主见,常常摇摆不定。石玉湘曾经与红军交过手,但他对共产党并没有敌意。1945年,他在担任团长时,手下有几名军官想去延安参加革命。他不但没有阻止,反而主动为他们写了推荐信。然而,这些军官刚离开不久,就有人向他的上级告密,指控他“勾结共产党”。最终,他的上司以此为理由撤掉了他的职务。石玉湘吓得逃到了香港,不久又偷偷回到湘西,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时,他正打算发动起义,加入共产党的队伍。然而,1947年,国民党的上级下达了命令,不仅取消了对他的处罚,还任命他为少将高级参谋。有了这个职位,石玉湘又变得狂妄自大,开始为国民党军队出谋划策,攻打解放区。1949年刚开年,国民党军队接连吃败仗,财政也垮了,连士兵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蒋介石解散了长沙的绥靖公署,把石玉湘打发回湘西老家。石玉湘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整天待在自己的四合院里,摆弄花草,等着解放的到来。恰在此时,石玉湘的拜把子兄弟张玉琳找上门来。张玉琳当时是辰溪县兵工厂工兵营的营长,他抱怨道:“玉湘哥,湘西这边都乱成一团了,你倒好,还有心思在这儿悠闲自在!”
石玉湘把花盆搁下,叹了口气:"兄弟,不是我不想出门,实在是1945年那件事,让我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吃过一次亏,心里总留下阴影,真是没必要!”张玉琳一边摇头,一边讲出了自己的打算。张玉琳早有打算,计划搞“湘西自治”。他打算利用自己的职位,抢走兵工厂的武器,拉起一支队伍,国民党管不了,共产党也拿他没办法。石玉湘听完后,眼睛一亮,决定和张玉琳一起大干一番。1949年3月5日,石玉湘和张玉琳带领手下发动叛乱,夺取了辰溪兵工厂的武器。随后,他们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对外宣称是“国防军第一军”,由张玉琳担任军长,石玉湘担任副军长。但没过多久,程潜和陈明仁就带领部队在长沙宣布起义,除了湘西地区,湖南其他地方都获得了解放。白崇禧想拉拢石玉湘的部队,给了他一个暂编第二军的称号,让他留在湘西与解放军对抗。这支队伍人数多达两万,石玉湘和张玉琳因此成为湘西一带势力最大的土匪头目。
石玉湘的安稳日子才过了没多久,1949年9月,解放军就向湘西发起了攻势。打先锋的是精锐部队38军,他们在烟溪跟暂二军打了一场硬仗,轻松就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9月21日,辰溪县获得解放。土匪头子张玉琳清楚自己犯下不少罪行,解放军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丢下手下独自逃跑了。逃跑前,他还编了个谎话,说自己要去重庆汇报情况,让石玉湘留在湘西继续“打游击”。石玉湘没办法,只好接手这个烂摊子,当上了暂二军的军长,带着手下躲进了老巢吕家坪,继续做土匪。石玉湘退回到自己的地盘,心里七上八下,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他跟国民党长期不和,虽然当上了少将军长,但受了不少气,解放军的到来总算让他出了这口憋了很久的恶气。担忧的是,他早年曾与红军交手,手上沾了血,共产党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石玉湘有心投靠解放军,却害怕日后被清算,一时拿不定主意。正犹豫间,解放军47军送来了一封劝降信。来送信的人是石玉湘的堂弟,一直在为共产党秘密工作。他在信里写道:大哥,解放军已经找过我了。现在你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抵抗,等着被解放军消灭,要么主动投降,争取立功赎罪!
石玉湘吓得浑身发抖,腿都站不稳了,嘴里不停地喊着:“我认输!我投降!”石玉湘的姨太太赶紧上前搀扶,小声劝道:“你这一投降,军长的位置可就保不住了!”“保命要紧,你一个女人家能明白什么!”石玉湘拿定主意,决定投奔解放军。没过多久,他联系上了47军先遣队的李队长,说出了想归顺的打算。李队长一听就乐了,赶紧跑回去向军长曹里怀报告。可就在接收工作才启动的时候,石玉湘却突然反悔了。1950年,47军派出两个师进四川剿匪,湘西就剩一个师守着。石玉湘看准机会,偷偷溜出辰溪县城,把老部下都叫上,又跑回山里当土匪了。1月19日,解放军47军139师展开行动,清剿石玉湘的土匪团伙。这群人完全不是解放军的对手,战斗中有上百人伤亡,石玉湘本人也中了一枪。2月28日,表弟又一次写信给石玉湘,劝他投降。石玉湘这次实在没办法了,亲自跑到芷江和解放军谈条件,事情总算有了结果。投降那天晚上,47军的军长曹里怀还给他打了电话,表示欢迎他加入。湘西的土匪还没清剿干净,47军决定启用石玉湘,任命他为剿匪委员会副主任,协助剿匪工作。就这样,石玉湘从国民党的军长变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石玉湘一直把自己当成“归顺人员”,觉得过去的事已经翻篇了。然而到了1954年,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以前犯下的事被抖了出来,最后被押上了开往抚顺的列车。石玉湘心里直犯嘀咕:我都已经投降了,为啥还把我当战犯?进了战犯管理所,还能有好日子过吗?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待遇还行,每个月每人能拿到40块钱生活费,外加20块零用钱。但石玉湘一点也开心不起来,他是所里唯一的土匪,地位不高,心里还觉得当战犯挺憋屈的。
所里还是有人关心石玉湘的。有次他正上课,一个戴着眼镜、身材瘦高的男人主动跟他打招呼:“你是湘西来的吧?欢迎加入我们班一起学习!”在老师叫名字的时候,石玉湘才意识到刚才和自己说话的人竟然是溥仪,那个曾经的清朝皇帝!石玉湘在监狱里度过了9年时光,1963年获得特赦。政府照顾他的生活,安排他回到湖南老家,在沅陵县百货公司做了一名销售员。石玉湘工作特别认真,能把上千种文具的价格都背下来,顾客买30块钱以内的文具,他不用看价格牌就能直接报出价钱。1977年,特殊时期刚过去,石玉湘当上了沅陵县政协的常委,他的两个儿子也被调到县城上班。石玉湘对组织的关心很感谢,但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他明明是主动投诚的将领,怎么就被定成了战犯?这个污点一直跟着他,让他一辈子都放不下。
步入暮年的石玉湘始终在为洗清自己而四处奔走。1981年,事情出现了转机,开国中将、前47军军长曹里怀答应为他作证。曹里怀直接写信给湖南省委,详细介绍了石玉湘的事迹,称赞他是"立下功劳的人"。在曹里怀的协助下,石玉湘归顺的身份得到了正式认定。第二年,他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参事,并获得了相当于副军职的待遇。石玉湘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担,平静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1994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