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中美之间的关系变紧张,尤其是在贸易领域,不过在军事领域,中美之间的对比也一直存在,美智库在2025年1月7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里面提到了西太平洋地区的空军基底加固,其中中国和美国掩体数量差距断崖。
早在2024年5月份,美国国会议员也曾就基地“太脆弱”这件事情对美国发出警告,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到了战时,美国90%的飞机还没起飞就会被摧毁,那么中国在掩体的数量上又是怎样的情况?
中美掩体数量差距过大
2025年1月7日,美国智库发表了《混凝土天空:西太平洋地区的空军基地加固》的研究报道,在文章里面提到了美国目前的空军基地建设,其中更表示如果不加快机场加固的步伐,甚至可能在未来对中国的冲突里面出毁灭性的代价。
并且在文章里面将中美之间的差距做出了明显的对比,从相关的数据里面可以看到,美智库将中美在台湾海峡1000海里范围内的空军基础设施进行了对比,将时间定在2010年到2025年这样的时间区域。
在空军基地上面,中国的数量达到了134个,而美国和日本和韩国以及菲律宾的空军基地数量达到了45个,十五年的建设里,中美之间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掩体的数量上,中国在加固机堡数量和简单掩体数量上达到了3000左右。
反观美国,在加固机堡数量和简单掩体数量上仅仅只有43个新增,其他的各项建设也和中国拉开了明显差距,新增的跑道和滑行道上面,美国只有两条,中国的数量达到了60+的数量,甚至就连停机坪的面积,中国也是要比美国大上许多。
在基础建设相差明显的情况下,美智库还预测了如果在台海发生冲突,解放军需要多少弹药才能将美国军机场摧毁,没有重要掩体,美国军队价值6亿美元的飞机就停放在,解放军的导弹之下,风险是非常高。
在预测的冲突里面,中国在战场上使用的弹药数量还要比美国要少25%到88%,因为中国的掩体较多,在战场上也是能够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美国想要破坏这样的保护,是需要大量的弹药,在这些基础建设上,机堡也占据重要位置。
不过美国的军方在内部也根据机堡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除了基础建设之外,形成的重要空军体系构建也是非常重要,在报道里面,中国的解放军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部署体系,虽然美国比较依赖于高技术解决方案。
可是在基础建设上还是需要下功夫,不然在防御能力上和中国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美智库也就分析发出警告,其实在掩体上面,美国议员在2024年5月份也提出了“担忧”。
美国会警告
环球网在2024年5月13日,就曾经发布了相关文章,在文章里面也提到了,美国方面渲染“中国导弹威胁”,当时有着13名美国国会议员给空军部长写信,面对“中国导弹威胁”,美国在印太地区基地的防御薄弱。
在文章里面甚至将中国描述成为一个非常“强大”且具有威胁的导弹部队,甚至表示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中国可以从冲绳到关岛更加偏远的美军基地,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相关报道里面也是提到了,中国在2021年到2022年,一年时间内,瞄准美军基地的中国导弹数量不断增加。
更夸张的是,美国国会议员还曾表示,美国因为在印太地区基地的建设“太脆弱”,一旦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美国90%的战机会被摧毁在地面上,并不是天上,简单的来讲就是还没有起飞,就会被中国的导弹摧毁。
这样的情况是防御措施带来的紧迫性,美国媒体对此也报道,美国曾经的退役海军官员对中国也进行了研究,文章里面提到了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已经建造了400多座加固机堡,反观美国只有22座。”
看的出来在基础建设上,中美之间是存在一些差距,从数据上看,美国在太平洋区域中有着九个空军基地,其中这些空军基地的强化都是存在一定问题,在2020年,驻韩美军就开始修建第一批加固机堡,这种建筑是可以停放无人机和隐形战机。
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导弹和生化武器的攻击,就算是500磅的炸弹直接命中,机堡也是可以承受的,在当时加固了20座之后就没有消息了,随后的基础建设就稍显“简单”,美国空军计划在2024到2028年购买70套简易机棚。
虽然美国国会议员虽然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是是否修建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不过中美之间在机堡的问题上是拉开了一定差距,军用机堡在关键时刻又会有怎样的用处呢?
军用机堡能“保”飞机的“命”吗
军用机堡其实是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的建筑,日本在当时拥有不少的机堡,刚开始的机堡在造型上也相对简单,是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一座机堡是可以容纳2到4架单发飞机,在二战之后,不少国家开始研究机堡的用途。
1968年的苏联,曾经就拥有了800多座机堡,之后也进行不断的建造,从1986年的数据中能看到,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机堡数量上达到了3800多座,现在的机堡和之前有所不同,以军内瓦提姆基地机堡,是用于给当时新建的F-35I这款隐形战斗机使用。
从占地面积上来看达到了4000平方米,可以停放两架飞机,特殊的平底设计,也可以在高温天气给飞机带来保护,不少人认为机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对无人机攻击手段来讲是非常有用,不过也有反对的声音,表示面对那些覆盖的密集导弹,机堡就显得鸡肋。
看完中美空军基地的“混凝土较量”,你是否也感到震撼?从3000座掩体到90%战机未起飞即被摧毁的预警,基建差距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战略博弈?若台海风云突变,军事部署的“硬实力”是否真能左右战局?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你认为美国该如何弥补基建短板?中国优势能否转化为长期战略主动?转发讨论,一起解码大国军事角力!
主要信源
新民晚报——军用机堡能“保”飞机的“命”吗
美智库报道
环球网——渲染“中国导弹威胁”,声称缺乏加固机堡,美议员担忧印太基地“太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