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胁干卫是日军独立步兵第6旅团最后一任旅团长,曾以第二师团司令部参谋、第三十三师团步兵第215联队长、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附、兴亚院调查官兼任驻蒙军司令部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附和独立步兵第6旅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领独立步兵第6旅团官兵,在安徽安庆缴械投降。

在安徽的受降仪式
门胁干卫是日本鸟取县人,1894年3月11日出生,1917年5月25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9期步兵科,与有末精三、稻田正纯、唐川安夫、中井增太郎、李垠、河村参郎、佐藤贤了、中西贞喜、后藤光藏、千叶熊治、中野良次、寺田雅雄、土居明夫、谷荻那华雄等人同学,同年12月25日晋升步兵少尉。
1926年8月6日,门胁干卫晋升步兵大尉,同年12月24日,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41期,与中山源夫、近藤新八、冈田重一、有末次、池谷半二郎、八原博通、福富伴藏、中山贞武、滨田弘、中村忠英、铃木敬司、西村敏雄等人同学,并于1929年11月29日毕业。
1935年8月1日,门胁干卫晋升步兵中佐,被调任第二师团司令部参谋,他与师团长梅津美治郎中将是同日赴任的,其时参谋长为中尾忠彦中佐,该师团也被称之为“仙台师团”,是日本陆军常设师团之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在中国东北辽阳、长春等地驻屯,是侵略中国东北的元凶师团。

第二师团回国海报
1936年3月23日,新晋陆军中将的冈村宁次,接替梅津美治郎出任第二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岛本正一大佐,门胁干卫继续辅佐之,冈村宁次其人可谓是尽人皆知,而岛本正一则是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元凶,就是由他率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独立步兵第2大队攻击沈阳北大营的。
1937年4月,第二师团又被派往日本关东军轮值,驻屯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为中心的松花江区域,门胁干卫也随师团出征,此时该师团下辖步兵第3旅团和步兵第38旅团,前者下辖步兵第4联队和步兵第29联队;后者下辖步兵第16联队和步兵第30联队,以及师团直属各兵种联队等部队。

第二师团编制
“七七事变”爆发后,由高桥多贺二大佐出任冈村宁次的参谋长,第二师团步兵第38旅团步兵第16联队,被抽调编入了东条英机的察哈尔派遣兵团,入关参加了进攻察哈尔作战,此后又参加了“徐州会战”,但第二师团主力却屯兵哈尔滨地区,经常讨伐和镇压抗日武装。
1938年6月23日,冈村宁次调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由安井藤治继任第二师团长,门胁干卫继续辅佐之,至此,门胁干卫在第二师团司令部担任参谋期间,已经连续辅佐了三任师团长和三任参谋长。
1939年1月31日,门胁干卫被调回日本仙台,出任第二师团留守师团步兵第30联队补充联队长,为在中国哈尔滨地区驻屯的步兵第30联队补充兵员。

日军步兵第215联队士兵
1939年3月9日,门胁干卫晋升步兵大佐,出任第三十三师团步兵第215联队长,与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和参谋长外立岩治大佐都是同日赴任的,该师团是于1939年2月7日在仙台编成的,下辖步兵第213联队、步兵第214联队、步兵第215联队及山炮兵第33联队等部队。
第三十三师团随即被投放到中国战场,被部署在湖北通城一带驻屯,承担该地区的警备与作战任务,并被编入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作战序列,由于该师团是三联队制师团,设置步兵团司令部,由刚晋升陆军少将的井上贞卫,于3月25日出任步兵团长(步兵指挥官)。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第三十三师团在鄂南兵分两路向长寿街方向进攻,企图对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进行合围,薛岳闻报之后震惊,若第三十三师团与鄂北日军汇合,将对部署在新墙河、汨罗江防线的关麟征第十五集团军构成威胁,遂急调李玉堂的第八军进行增援,并命令周围国军部队进行协助,对第三十三师团进行夹击,将该师团逼回原防区——通城。

日军退回通城
1939年9月12日,中国派遣军在南京成立,对所辖部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第三十三师团被调到江西安义、武宁地区担任警备任务,期间参加了赣湘会战等,对江西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杀戮,门胁干卫的步兵第215联队也是罪不可赦。
1939年12月27日,门胁干卫被调到新京(今长春),出任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附,辅佐时任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参谋长饭村穣和参谋副长远藤三郎,其中梅津美治郎是其老上司,曾在第二师团司令部共事,这也是门胁干卫被调到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任职的主要原因。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门前
1941年10月15日,门胁干卫被调到华北方面军,以兴亚院调查官兼任驻蒙军司令部附,其时驻蒙军司令部设在张家口,司令官为甘粕重太郎中将,此人也是门胁干卫的老上司,二人曾在第三十三师团共事。
兴亚院是由近卫文麿内阁发起成立的,这是一个负责处理侵华事宜的专门机构,由首相近卫文麿任总裁,外相、藏相、陆相、海相兼任副总裁,曾任第十军司令官的柳川平助担任总务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该院第一部负责政治,第二部负责经济,并设联络委员会,先后在中国北平、上海、青岛、汉口、广州、张家口、厦门等地设置分支机构——联络部。
1943年10月25日,门胁干卫被调到南京,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附,辅佐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总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中将和总参谋副长永津佐比重少将等人,1944年11月23日,冈村宁次又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而门胁干卫也曾在第二师团与之一起共事。

在南京城外的日军
1945年5月5日,门胁干卫接替多田保出任独立步兵第6旅团长,该旅团于1944年1月底在南京编成,下辖独立步兵第211大队、独立步兵第212大队、独立步兵第213大队、独立步兵第214大队及通信队等,被编入日军第十三军作战序列,部署在长江湖口至芜湖一线,承担该区域的警备与作战任务。
日本战败投降后,门胁干卫奉命率领独立步兵第6旅团,在安徽安庆缴械投降,日军第一三一师团也奉命在安徽安庆缴械投降,受降仪式于1945年9月15日在国军第四十八军部举行,时任师团长小仓达次中将携参谋长宫永义文大佐、步兵第95旅团长岩本高次少将、步兵第96旅团长海福三千雄少将等人参加了受降仪式,而主持受降仪式的是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苏祖馨。

第四十八军受降仪式后合影
门胁干卫是否参加了这次受降仪式,我并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也可能与小仓达次等人一起参加,也可能是另外的时间节点,毕竟第一三一师团和独立步兵第6旅团,都是奉命向安庆集结后缴械投降的。
在安庆被解除武装的日军部队,于1945年10月8日被集结在安庆驼龙湾飞机场,由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第三俘虏管理处点验完毕后,被分期分批地输送至上海、南京等地集中羁押,并被陆续遣返回日本。

投降日军集结在飞机场
门胁干卫投降时军衔仅为步兵大佐,其完全有资格晋升陆军少将,毕竟他是1939年3月9日晋升步兵大佐的,至于为何未获陆军少将军衔,也许是出任独立步兵第6旅团长太晚的缘故,尚未来得及晋升军衔,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其战后经历和死亡日期不详,曾获得功五级金鵄勋章和勋四等瑞宝章各一枚。